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363357768

    1.為了充分利用良田。

    因為在元朝末年的戰亂過後,全國各地的人口越減各種良田都沒人種,四處都是逃亡的人。傳說過去富庶的揚州城,在明朝剛建立的時候,只剩下七八戶人家,可是揚州這地方良田眾多,因此人口遷徙造成了明朝初年的常態。

    2.為了振興中都鳳陽。

    鳳陽是朱元璋的老家,也是父母兄弟的下葬之地,在明朝被稱之為龍興之地,可是在當時來說這地方實在是太窮,因此居然將打算把鳳陽的經濟搞起來。

    為了讓中國鳳陽城興旺發達起來,朱元璋不僅僅擴建了城池,而且還把大量江南的富商們遷徙到這裡,這也是動輒幾十萬人的大移民。

    3.戊邊移民

    明朝的邊疆意識相當強烈,過了長城他們就不管了,所以說朱元璋這一想法,給明朝後世的君主,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當時邊疆地區的百姓稀少,不利於鞏固邊疆統治,於是明朝初年,前前後後也有不少遷徙到邊疆開墾戍邊的移民政策,不光可以讓老百姓在當地生存下來,關鍵時刻這些人還能拿起武器保衛邊疆。

    這三種移民現象在明朝初年可謂是屢見不鮮。

  • 2 # bobo88188

    記載,從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朝先後數次從山西的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中經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處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川資”後,向全國廣大地區移民。


    透過這種方式,明初經洪洞縣大槐樹處遷往全國各地的移民,達百萬人之多,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見的。


    明朝大槐樹移民路徑


    元末戰亂之後,朱元璋統一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


    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


    歷史背景


    1. 黃河氾濫


    “石頭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元朝時的黃河,曾有20多年不打口子,任其氾濫自流,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淪為沼澤。


    據《元史·王行志》載:元末至正元年到26年,幾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氾濫成災。至正四年(1344年),黃河在曹州、汴梁等地三處決口,人民遊移45.8萬戶。同年五月,濟寧、兗州、汴梁、鄢陵、通許、陳百、臨穎等縣大水害稼、人相食。至正八年正月,河決濟寧路。23年七月,河決東市、壽張、沒城牆、漂屋廬、溺眾生。26年2月黃河北徙,上至東明、曹州、濮陽,下及濟寧皆受其害。


    由於當時黃河、淮河多次決口,淹沒州城村寨甚多,漂沒民居無算,死亡百姓無數,村莊城邑多成荒墟。人們被大水攆得東奔西逃,無處安生,不少地方人煙絕跡,村舍變為廢墟,良田淤成沙灘,所剩無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喪黃泉。


    古大槐樹處舊貌


    2. 戰亂不斷


    持續17年的元末農民戰爭,主戰場在黃河下游、黃淮平原一帶,使山東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連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中原諸州,元季戰爭受禍最慘,積骸成丘,居民鮮少。”


    靖難之役後,永樂帝遷都北京。由於河北一帶連年戰爭,百姓死的死,在河北這塊大平原上,赤地千里,沒有人煙。永樂帝隨即下令,派十萬人馬督押,把山西的眾多百姓移到河北及其它人少的地區來。


    古大槐樹處舊貌


    3. 山西情況


    山西晉南一帶四周都是群山峻嶺,易守難攻。在元末的戰亂中保持了相對的和平。另一方面,正好那些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而中原一帶的老百姓也紛紛往那裡逃。


    如此一來,山西倒是人滿為患了。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國總人口為59873305人,而山西一地的人口就達到了4103450人。明朝移民,勢在必行。


    大槐樹移民告示

    移民方法


    明朝大移民的方法和步驟大體有遣返、軍屯、商屯、民屯等幾種。更多的還是採用招誘、徵派的強迫的辦法。


    "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凡移民者,都必須到洪洞縣的廣濟寺辦理遷移手續,領取“憑照川資,”然後從這裡出發,按官方指派的方向,在官兵的監護下,分別遷往中原各地。


    有民間傳說稱,當時的官府預先張貼告示:除廣濟寺大槐樹底下的人不遷,所有地方的人都遷,也有的傳說限定某日凡願遷者都到大槐樹下報道,不願遷者也必須到那裡向官府央情。


    結果,當成千上萬的民眾齊聚在大槐樹下的時候,官府出其不意,調集大批官兵,一舉將大槐樹下團團包圍,所到之人不論男奴老幼,一個不留全部遷移。


    凡不從者,便繩捆索綁,一串一串連線起來,在官兵的喝遣下不得不依從。那些留在家裡的老弱病殘,聞訊後趕來。自然是“爺孃妻子奔走相送、牽衣頓足、攔路哭喊"的情景

    移民過程


    明朝大移民共移民十八次。其中洪武年間十次,永樂年間八次。涉及十八個省,五百個縣,八百八十一姓。


    朱元璋也為移民設立了有效政策,凡移民墾田,都有朝廷撥發路費,耕牛和籽種,免稅三年。

  • 3 # 我的心已向遠方

    明朝的大移民起因是,統治中國只有89年的元朝,給華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元代末年,由於蒙古貴族及封建地主對農民殘酷剝削壓迫,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疫不斷,民不聊生,使河南、山東、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區“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這才有了明朝初年的大移民!

    明初大移民又稱明朝大移民、明初洪洞大移民、洪武大移民、大槐樹移民、洪洞大槐樹移民等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朝政府先後數次從山西的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中經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處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川資”後,向全國廣大地區移民。

    明初經洪洞縣大槐樹處遷往全國各地的移民曾達百萬人之多,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見的。這對於當時的明王朝以及後來的社會發展,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4 # 使用者7090210231964

    洪武六年(1373年),隨著山西和真定(今河北正定)一批老百姓遷徙到安徽鳳陽,洪武大移民正式拉開序幕。

    自此之後,從洪武六年(1373年)至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實際上也就是建文四年,靖難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失敗後,其“建文”年號就被朱棣革除,改為繼續沿用洪武年號)的30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先後從山西組織了10次大規模的移民遷徙,其中大部分都安置到了受元末動亂影響最大的中原大地上,為扭轉建國之初國家的頹勢、儘快恢復農業生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以上就是洪武移民的來龍去脈,接著就是永樂大移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根據車牌號能查出是什麼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