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7320落葉已知秋

    每個地區的不一樣,但是大部分的綠茶應該在清明節前幾天。

    炒茶源於明代。刻意追求茶原有的特質香氣和滋味,是明人的特色之一。對於前人的製作和飲法使茶香失去天然、純真,他們提出了激烈的批評:"即茶之一節,唐宋間研膏、蠟面、京鋌、龍團,或至把握纖微,直錢數十萬,亦珍重哉、而碾造愈工,茶性愈失,矧雜以香物乎?曾不若今人止精於炒焙,不損本真。故桑、《茶經》第可想其風致,奉為開山,其舂、碾、羅、則諸法,殊不足仿。"批評到"茶聖"陸羽的頭上,話已經說得夠尖銳了。那麼,如何才能"精於炒焙,不損本真"呢?這就是明人在蒸青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更臻完美的"炒青法"。不傷胃,最好少喝一點

  • 2 # 使用者6981277967845

    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日”,是古人出門踏青的日子,唐代杜甫的《麗人行》就是寫這個節日的盛況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而對於古城密州(桃林)的茶農來說,這一天正是茶樹經過整個冬天的休養生息,孕育出肥壯芽頭,適宜採摘的絕佳日子。過去至今,農曆三月三成為了茶農們代代相傳的“節日”。
    陽春三月,萬物吐翠,新茶飄香!
    斟在杯盞裡
    水面上飄漾著一層淡淡的煙霧
    一如江河湖海上騰起的煙雲
    頗有煙波浩渺的意蘊

  • 3 # 使用者8612048795048

    陽春三月炒茶忙

    第一步:首先,將採摘來的茶葉清理一遍,把躲藏在裡面的小蟲子、碎屑清理幹。

    第二步:採摘茶葉時最好選擇這種“一芯一葉”的,味道更好,更清香。

    第三步:洗乾淨鍋,燒熱後,就可以把茶葉倒進去。大鍋受熱面積大,茶葉不會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

    第四步:然後小火,不停地用手翻炒。動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葉會燒焦。十多分鐘之後,可以一邊翻炒,一邊用手揉搓 ,這樣可以使葉子的更好地捲縮。

    第五步:再過四十分鐘左右,當茶葉炒至這個顏色時,就差不多可以出鍋了。

    擴充套件資料

    茶農概括為三句話:“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鑽把子。”

    生鍋主要起殺青作用,鍋溫180-200℃,投葉量0.25-0.5公斤,葉量多少視鍋溫和操作技術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著旋轉翻動,均勻受熱失水,要轉得快,用力勻,結合抖散茶葉,時間約1-2分鐘。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第二鍋內。

    二青鍋主要起繼續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溫比生鍋略低。因茶與鍋壁的摩擦力比較大,用力應比生鍋大,所以要“帶把勁”,使葉子隨著炒茶掃帚在鍋內旋轉,開始搓捲成條,同時要結合抖散茶團,透發熱氣。當葉片皺縮成條,茶汁粘著葉面,有粘手感,即可掃入熟鍋。

    熟鍋主要起進一步做細茶條的作用,鍋溫比二青鍋更低,約130-150℃。此時葉子已經比較柔軟,用炒茶掃帚旋炒幾下,葉子即鑽到把內竹枝內,有利於做條,稍稍抖動,葉子則又散落到鍋裡。這樣反覆操作,使葉子吞吐於竹帚內外,把殺青失水和搓揉成條巧妙地結合起來。

    這與炒青綠茶先殺青後揉捻的製茶技術顯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溼熱條件下葉子較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進粗老葉成條,又可以克服冷揉進斷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條索緊細,發出茶香,約三四成幹,即可出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閒魚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二手交易市場,日流量三億成交19萬單,怎麼樣才能做好閒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