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西不是東東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是對有些家庭,這一寶也許是禍害。

    先說說我爺爺。

    我爺爺是老牌高中生,在村裡頗有些威望。也正因為如此,他骨子裡那股懷才不遇的傲氣就更加外露。奶奶是老實本分的農村婦女,操持家務,養兒育女,無論家裡地裡都是一把好手。因為她的能幹,頗愛舞文弄墨的爺爺就完全“十指不沾陽春水”了。按道理講,一個有些小才卻家務不通,一個本分勤謹且任勞任怨,很能互補的兩夫妻,雖不會多麼恩愛,應該也可以平順安穩地攜手到老。

    然而,“家醜”還是毫無徵兆地來了,爺爺和隔壁我們喊嬸子的女人“好上了”,對,輩分也不同。這在村裡成為笑談。那時爺爺不到六十歲,奶奶比爺爺小,也就五十歲左右。我還年幼,會跟著大孩子編兒歌瞎起鬨,絲毫不顧及奶奶的感受。我又特別賤,還偏愛跑到“嬸子”家蹭麵條吃。大了,覺得丟人,恨不得扇兒時的自己幾把掌,也慢慢懂得心疼奶奶。可是奶奶彷彿越來越木訥,只一味死命幹活,偶爾也笑,卻很少開懷。也許是太過勞累,也許是積鬱成疾,不到六十歲,奶奶就走了。

    我恨爺爺,爸媽應該也恨,可是在這出長達近十年的鬧劇和悲劇裡,沒有任何人站出來為奶奶主持哪怕一句公道。也許覺得丟人,也許覺得自己是晚輩沒資格或不好意思說,也許同為農村人的爸媽壓根兒不知該怎樣勸說怎樣去講道理,也許這種事情根本就無道理可講,就這樣,我們集體充當了幫兇,現在想想,我們的沉默其實就是在助紂為虐!

    既然家醜已爆,那就爆到底吧。爺爺今年七十多歲,在奶奶去世之後,又接連找了幾個“相好”,其中一個還是他曾經的好哥們的遺孀。

    只要想起奶奶,我總忍不住慟哭,她這一生,終歸是不值得,太累,太苦。而她心裡的苦,又無人可訴。夫君離心,兒女無法為她解憂,孫女又忒不懂事。等我終於長大,終於能懂她了,她卻溘然長逝。

    如今講述起這些事情,一字一句,依舊字字錐心。對奶奶的憾有多深,對爺爺的恨就有多重(現在經歷些人世後,對爺爺的所作所為雖然依舊不認可,卻也多少覺得他其實也是可憐)。

    作為同樣經歷過這種糟心事的過來人,有幾句話說給你聽:

    一,多關心奶奶,不要覺得自己是孫輩,不好意思。對奶奶來說,孫輩的愛和關懷能彌補很多內心的空洞。於爺爺的涼薄而言,親人,是她最後的依仗。沒事陪她說說話,嘮嘮嗑,講講你的工作和煩惱,奶奶會很愛很愛你聽。

    二,如果可以,和爺爺坐下來聊一聊。如果你是男孩子,就兩個大男人一樣地聊天,看是否能洞悉爺爺內心的一些秘密。畢竟你爺爺只是和不正經女人處於“搞曖昧”階段,還能做到防患於未然。如果你是女孩子,可以和爺爺說說情感煩惱,哪怕誇大其詞,含沙射影地指出男人愛招惹爛桃花,對自己對家人的傷害。

    也許這種做法,會顯得有些幼稚,可做總比不做好,付出行動總比胡思亂想好。爺爺不是傻子,他能從你哪怕幼稚的表述中覺察出你的態度,而大多數老人,也許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卻不願在子孫面前丟了尊嚴。為了面子,他會有所收斂。

    三,把握好分寸,要有“邊界意識”。無論對爺爺有多恨,都要把握好尺度,畢竟那是他的個人選擇,做晚輩的,盡力就好。如果這件事情奶奶還不知情,就不要吵吵嚷嚷把事情鬧大。甚至,奶奶已知情卻裝作不知情,那你也不必戳破,平時多關心她即可。爺爺奶奶的感情,也畢竟是他們的私人事情,如人飲水,冷暖也只有他們自己知。

    還是想感慨一句,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倡導對老人要孝順敬愛。

    我們幫助您,是因為您年事已高;體恤您,是因為您肌體衰退。

    但要贏得我們尊重的前提,只能是您的行為和教養,而非您的年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從小隨爺爺奶奶長大到八歲,我們帶時發現孩子自私自利做事拖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