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廣訊

    從題主的意願中可以看出對農民收入的關切,同時,也希望美好的願望能給農民朋友帶來一些安慰,關於水稻價格提高到2.5元一斤的問題,只要對廣大農民有利我們大家都是求之不得的,沒有誰不會接受。但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要看市場能不能接受。綜合來看,每斤2.5元、零售價4元這個價位是不可能的。

    一、水稻託市收購價格把水稻未來的行情限定在一個範圍內。春節期間,國家發改委公佈了2019年水稻保護價格,同2018年保持不變,早秈稻收購價格為國標三等每斤1.20元,中晚秈稻每斤1.26元,粳稻每斤1.30元。從這個託市價看,很難上漲到2.5元的翻倍行情。從目前水稻價格看,行情比較穩中有跌,略有下行:遼寧盤錦每斤1.40元,遼陽1.50元/斤;吉林超級稻1.39~1.44元/斤,普通粳稻1.325~1.375元/斤;江蘇地區普通粳稻收購價1.23元/斤;廣東清遠地區普通晚秈稻1.35元/斤;江西宜春晚秈稻1.20元/斤。

    二、水稻龐大的庫存量註定了水稻價格走不遠。據瞭解,目前全國庫存水稻大約在1.3億噸以上,早秈稻從年初到現在累計拍賣29次,累計投放1237萬噸,成交6.69萬噸,成交率低至0.54%,並且都是底價成交,可見市場需求及其清淡,也反映了根本不缺水稻。同時有訊息稱,預測在4月底,庫存中晚秈稻拍賣有望啟動,企業對拍賣底價預期較低,所以預計屆時水稻現貨價格還將產生波動。

    三、水稻常年產量居高不下。由於近些年來,水稻種植的比較效益要比大田作物強一些,導致大量低產田改造成水田,還有一些平坦的草地、一些溝泡池沼也紛紛改造成水田,導致水稻面積、總產持續增長,以黑龍江綏稜縣為例,2016~2018年的三年時間,水田面積由原來的64萬畝增加到75萬畝,增長17.2%。2018年全國水稻總產21213萬噸,總消費19330萬噸,剩餘量1933萬噸,節餘量較大,市場難於消化。

  • 2 # 科學興農

    不過在此我們則要反思另外一個問題,如果當真國外低價糧食大批次進入中國的話,屆時國內的高價糧食誰來消費?難道要憑藉國內人民一腔愛國熱情來消費高價糧嗎?我想大家還沒有到那個地步,否則的話就不至於如今國內的中中國產高價大豆滯銷,而大批次的進口國外大豆了。我想這個例子足夠說明問題了。

    這也就意味著國外低價糧食進入中國之後,大陸人民依舊還會選擇消費國外低價糧,而不是大陸的高價糧。市場經濟時代,拼的就是競爭力,比價位、比質量、比市場銷售手段,是全方位的比拼。

    在之前還曾看到一個說法,中國的農殘制定標準是歐美國家標準的20倍,這裡姑且不論真假,但是在中國有句俗話“外來和尚會念經”,凡是進口來的大眾似乎都會認為更優質,“崇洋媚外”心理至今猶存,當然不得否認的是國外許多糧食質量也當真由於中國,比如說進口的義大利強勁小麥,加工麵包質量槓槓的,進口大豆出油率更高。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進口來的低價是不是更受市場歡迎呢?

    另外一點,中國稻穀價位如何才能到2.5元每斤?如果說真的依靠市場定價的策略,由市場供需決定,稻穀的價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達到那麼高的價位,一個可參考的物件就是國際糧價。因此可以明確的說如果要國內稻穀價位達到2.5元每斤的話,只有一個辦法:國家託市收購!

    綜上來說,2.5元每斤的水稻在中國是行不通的,而且對於城市處於溫飽線的一些人來說,如果沒有國家為糧食提供補貼,2.5元每斤價位通行於市場的話,對於他們簡直就是災難。而如果國家提供財政補貼,國家短期也難以負擔,因此不具備可行措施。

  • 3 # 糧小咖

    從水稻品種來看,春節過後,國家有關方面公佈了2019年產稻穀最低收購價格政策,決定繼續在主產區實行託市收購預案,各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格水平保持上年不變,即國標三等早秈稻1.20元/斤、中晚秈稻1.26元/斤、粳稻1.30元/斤。這相比2018年產稻穀最低收購價格的大幅下調來看,說明國家有關方面,一方面也認識到了稻穀種植收益的下降,以及部分產區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和一號檔案提出的將稻穀和小麥作為必保品種有關。

    水稻是中國第一大口糧作物,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國內第一大糧食作物,產區遍佈南北,種植區域廣;消費群體眾多,是全華人口60%以上的主要口糧。從這個層面來看,國家將稻穀作為必保品種,是符合國情的,加大扶持政策也是應該的,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國家實行稻穀託市收購政策,而且在部分年份持續、較大幅度提高收購底價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將水稻收購價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價提高到4元/斤,確實從價格上來說,有利於農民種糧收益的增加,但題主既忽略了經濟學和國家糧食商品基礎地位的因素,也沒考慮到內外部的影響對中國農業政策調整的導向性要求,所以也是不現實的。

  • 4 # 永遠的勝利和堅強

    關鍵是國際糧價如何走市,提高價格當然可以,它同時會提高種農田的人的積極性,也會給勞務市場減少太力,還有最主要的是祖國的大好農田得到耕種,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保障,人以食為天。國家以糧為綱,以糧為發展基礎,家中有糧,人心不荒,其實國家要發展,其本國策要穩固,不管發生什麼變故,有糧食人就不會餓死,只有人在,人會慢慢強壯起來,國家就會強大,我也並不說把糧價提高國家就會強大,但必須要把中國的農田種起來,讓中國囗糧不受外國進口的基礎上要有糧食充足儲備。備糧才能備戰,備戰才能和平穩定,才能發展壯大,!

  • 5 # 美和910

    水稻收購價2.5元,零售4元這個題目回答有點難。不符合經濟規律,如果2.5一斤收購稻穀,商店出售的是大米,如果4元一斤基本做不到,一斤稻穀經過加工一般出米率在百分68左右,那就是說2.5一斤的稻穀要合3.7元一斤的米,糧食加工還需要從種植戶家中收購糧食,要人工,運費,加工費,加工以後還要送米店,米店零售還要賺取一定的利益,加工企業也要賺取一定利益,所有這些算起來,2.5元一斤收取稻穀,4元一斤在零售店買米基本不可能。

  • 6 # 大別山鷹

    水稻畝產量在1200斤左右,假如每斤收購價為2.5元,則一畝毛收入為3000元,除去各種投入後,純收入在800元左右,一般農戶擁有水田3至5畝,也就是說能獲得2500元至4000元左右的純收入,這就是耗費近五個月的辛勤勞作換得來的收入,由此可見,說我們農民將土地拋荒而選擇外出打工掙錢是有道理的,打工一月也能掙個兩三千元,五個月就能收入一萬多,除去日常生活費後也比種田收入高了好幾倍,更何況,稻穀每斤收購價2.5元是萬萬不可能的,如果一家人指望區區幾千元收入而不選擇外出打工掙錢,就很難支付全家人養老、生病、人情和孩子上學及日常生活支出,誰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在外飄泊吃苦受罪,但生活所迫又不得不選擇這樣去做,“十年難發種田人"這是歷史古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7 # 膠東鄉村

    透過提高稻價來提高農民的收入,可以看出你殷殷的愛農善心,從這點講,的確比某些專家好一萬輩,但僅憑一顆愛心是不行的,想法是要充分考慮國情民情甚至國際環境,是要考察可行性的。所以,不是誠心想澆你一盆冷水,我覺得你還是冷靜一點吧,想想就行了。

    糧食問題是關係民生的大問題,把收購價格由2.5元斤/提高到4元/斤,你算過是多大的幅度嗎?百分六十多,這會給經濟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通脹,物價上升,甚至有人要吃不飽飯的。因此,對待這些關乎社會穩定的民生問題,國家是嚴格調控的,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同時,從目前的糧食價格來說,由於中國的種植方式相對落後,成本一直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況。在咱們這裡,種地掙錢是很難的,同時,農藥殘留等問題也急需解決。如果將水稻的價格提高,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農民的搗鼓爛在手裡,而國外的優質稻穀被大量進口,倒爺們掙得盆滿缽滿,與農民能扯上什麼關係。

    農民貧困的現狀依然存在,但國家正加快新農村的建設,培育規模化生產,降低種植成本,同時,引導農民積極轉型,參與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應該是取得了效果的。只不過農民問題是大問題,積弱難反,徹底解決還是需要時間的。

    提高農民的種地收入,糧食漲價是行不通的,但鼓勵農民透過特色種植來增收卻是不錯的,相信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 8 # 純正農家養蜂人

    作為這個問題,農民為啥一直走不出這個誤區,一直在吵著只有提高糧食價格農民才能增加收入,過上的生活。

    農民為啥認識不到只有靠國家的好富民政策,農民只有參入到國家經濟統一分配中去,才是農民過上好日子的根本硬道理呢,一直不斷去提問這個問題和吵作這個問題呢?

    我也是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民,我也懂糧食價低傷農,我也想糧食價格高增加收入,我也想過上幸福生活,可是靠提高糧食價格是做不到的。

    因為糧食價格提高了,一切生產資料,一切生活用品照樣價格提高,仔細算下來糧食價格提高後,除去你的開支農民還是等於在原有的糧食價格上原地沒動,而是給那些製造商人帶來了強大的收入,最後受害更深的還是農民,農民的生活會更加貧寒,只要是懂點經濟學的都明白這個大道理。

    所以農民朋友們,要是你把這個理想透了,你就會完全明白,農民真正的增加收入過上幸福生活的的路,只有靠國家的好富民政策,和把農民的收入納入到國家經濟統一分配的政策中去,那才是咱農民盼望增加收入,過上幸福生活的硬道理,所以不要在天天去吵著提高糧食價格了。

  • 9 # 平哥面對面

    為了提高農民種地收入,水稻收購價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價4元/斤,你能接受嗎?

    幹啥吆喝啥,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大家的思路確實有很大侷限性。指望人均不足一畝的土地種點莊稼就能致富,的確不太現實。靠漲價來發財致富想都不要想!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糧食漲價,沒有市場基礎。國際糧價和市場需求擺在那裡,你漲價,誰來買單?國家嗎?國家為何要放著低價糧食不買,一定要買高價糧食?!居民嗎?民以食為天,當普通居民因為一日三餐而犯愁時,社會能穩定嗎?國家可以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保護價收購,給種糧補貼,這已經很好了。而且,放到全球大背景下看糧食市場,糧食大幅度漲價的結局之一,便是國際低價糧大量湧入,最後農民的糧食賣不出去,糧價還是回到原點。

    第二,糧食大幅漲價,會引發通貨膨脹。糧食是基本需求,是剛性需求。同時,它又是上游產品,上游產品+剛需產品一旦漲價,會帶動其它一系列產品漲價,包括化肥、農藥、種子、農機等都會漲價,這會帶來通脹,損害經濟發展基礎,這是不被允許的。

    第三,漲價會吸引更多農民種田,造成供過於求。當前以戶為單位的生產,對於市場需求資訊是不靈敏的,基本上都是別人種什麼,自己也種什麼,“一哄而上”的結局就是“一鬨而下”。供過於求的結果,就會導致糧食價格下跌,這是市場需求的力量。

    綜合來看,靠漲價來致富的想法看上去很美,實際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大幅提高糧食價格,首先市場就不同意。

    那麼,影響農民致富的問題癥結究竟是什麼?農民能否依靠種田致富?我認為,當前影響農民致富的問題根源,恰恰就在於,農民被自己束縛了手腳!道理很簡單,農民們的思維,僅僅停留在靠自己手上的人均不到一畝的土地,來種糧致富。這原本是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很多人都在夢裡醒不來。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農民能不能靠種田致富?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這種致富法,不是完全靠漲價,更與當前這種小農經濟做法有區別。這個辦法是,立足於農業,而又不限於農業!一個是要適度規模經營。要利用市場需求資訊,藉助於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精準生產,定向供給,實現糧食以及其它農副產品的價值增值,提高種植效益。農民自然也就跟著增收。再一個就是發展糧食深加工與就地轉化。現在糧食深加工嚴重不足,有個統計凡是深加工搞得好地方,經濟都比較發達。同時要發展養殖業,進行糧食就地轉化。規模養豬,養雞鴨鵝等,將糧食就地轉化,這個收益也是很大的。還有就是把農業與觀光旅遊結合起來,既能獲得種植收成,還能獲得旅遊複合收入。而農業產業化,還能減少勞動力的使用,富餘出來的農民就地就近轉化為產業工人,獲得土地收益與勞動收益等多重收益。拓寬農民收入來源。

    當然,要完成這一系列的轉變,單靠農民自身無法完成,村鎮政府甚至縣區政府,要做好規劃,科學佈局,引導動員,穩妥實施。成熟一樣,發展一樣,要充分契合農民致富的意願,發動農民主動實踐,積小勝為大勝,經過幾年的努力,一定會見到成效。這樣農民增收就能立足於農業,而又不限於農業。

    綜上所述,農民要增收致富,一定要跳出傳統的種糧思維,要以市場資訊為導向,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創造性的發展農業,多措並舉,發家致富。

  • 10 # 塞班班

    不能接受!

    一個農民一年種10畝田地,收穫水稻1萬斤,收穫小麥5千斤,按水稻一斤2.5元,小麥一斤3元,總收入4萬元。種子丶化肥丶農藥、機具、電費等成本投入1萬元,淨收入3萬元,平均每月收入2500元。這麼低的收入不足以吸引人去種田!

    建議水稻收購價提高到每斤4元,小麥提高到一斤5元,這樣一年淨收入能達到5.5萬元,月收入4500元,農民會有種田積極性,不至於撂荒!

    至於市場大米價格,建議零售價4元,國家補貼2元。

  • 11 # 博學多才的漂流瓶wd3

    別總拿農民開涮取樂!!!

    農民過去交過公糧,勒緊褲腰帶上交農業稅和提留,但最終啥也沒得到,反觀企事業單位,退休了還能拿大幾千的退休金,農民為啥不能有?還要到不能動了才完成了勞動種田的命適。是有了,但一月103元,夠看一次感冒麼?

    我是農民,我也盼望漲價,但現實麼?這幾年農資倒是上漲了不少,但糧食價格已跌去30%,農民苦哦,又能說給誰聽?糧食若漲價,國家還應壓制種子化肥農藥機械和油不漲價才行,不然糧食漲價枉然,農民還是一個樣,甚至比漲價後還差。

    在我這輩,指望種地脫貧,恐怕是看不到了,只能越脫越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用EXCEL條形圖對比王者榮耀英雄屬性,製作店鋪評分對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