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水布衣

    這當然是子虛烏有的事兒啦。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關於潘美的故事,大家不難知道,作為北宋開國時代的名將之一,潘美在歷史上絕對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的。可惜明代的小說《楊家將》徹底將潘美(潘仁美)描寫成大奸臣,並在名將楊業慘死一事上,潘美不幸地被誤讀為罪魁禍首,蒙上了千年冤屈。

    雍熙北伐的大概經過

    雍熙三年(986年),遼國出兵十萬大舉進攻北宋,宋太宗派東、中、西三路大軍出兵征伐。其中,西路軍主將為忠武軍節度使潘美,副將為應路行營都部署楊業。

    宋軍出發後,一路征戰,進展順利。西路軍攻出雁門關,接連奪取了遼國的寰、朔、雲、應等四個州。然而不久,東路軍在岐溝關大敗,潘美、楊業奉命掩護班師,這時遼兵突然反擊,奪回了寰州。當時潘美和楊業想要按照原定計劃戰略撤退。結果護軍王冼卻力主迎擊,並答應在陳家谷接應,潘美無奈同意。結果楊業的步兵不低遼國的騎兵,戰敗後後退到陳家谷,結果發現王冼懼怕遼軍而逃,最終楊業寡不敵眾被俘,後絕食而亡,長子楊延玉也戰死沙場。

    那麼這一過程中,到底誰要負責呢?

    內心愧疚的潘美

    客觀地說,這場戰役中,並沒有人要陷害楊業父子,但必須要有人負責。

    主要責任人:王冼

    作為隨軍護軍,實為皇帝安插在軍中的親信。他有直接向皇帝彙報的特權,可以隨時為朝廷提供軍情。所以他的職位雖然不如潘美,但權力更大。他是主戰的始作俑者,而且沒有接應楊業,是導致其死亡的直接責任人。王冼的處分也是最嚴重的:撤職發配。

    間接責任人:潘美

    潘美在這次戰役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對於權威的忌憚!

    雖然潘美同意楊業的看法,但卻忌憚於王冼的權威,同意了王冼的作戰計劃,而後來在王冼逃跑時,潘美還予以制止,但無法阻止王冼的行動。其實潘美完全可以自帶一支軍隊去接應楊業,但受困於北宋的制度,只能被迫退軍,造成了楊業之死。

    西路軍回朝後,楊業的妻子為楊業父子喊冤,控訴潘美置楊業於險境而不顧。潘美因此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但第二年就官復原職了,可見皇帝深知這其中的原委。不過,作為楊業的直接領導,潘美還是有責任的他就此有愧於心,心中怏怏不樂,僅僅幾年之後,就病死在太原。終年六十七歲。

    潘美為何成了“抹黑”的物件

    在明代的《楊家將》小說中,潘仁美就變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奸邪之徒,其歷史原型就是潘美。原著的中潘仁美成了宋太宗的岳父,為所欲為,成了權傾朝野的太師。這點到和潘美有了對照,歷史中的潘美的孫女也嫁給了皇帝,最後也被封為太師。不過,他的孫女嫁給的是宋真宗,而且這個女孩兒二十出頭就去世了,當時潘美還沒死呢,而所謂的太師在當時不過是個榮譽職銜,而且潘美作為武將,後來被派往外地,從未權傾朝野,因為北宋是一個典型的文官王朝。

    其實潘美被“抹黑”,我個人認為是因為作者在暗諷當時的一位權傾朝野的大官——嚴嵩!

    《楊家將》一般被認為寫於明代的嘉靖時期,當時的奸臣就是有名的嚴嵩,而且他也被封為太子太師,作者這樣寫就是實實在在的暗諷啊。

    縱觀潘美一生,不愧為一世之雄傑,人中偉丈夫。宋真宗追封其為“鄭王”,就連後世的朱元璋都十分推崇這位名將:

    如漢陳平、馮異、宋潘美皆節義,兼善始終,可以廟祀。——《明太祖寶訓》

    而且老朱說到做到,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時,將潘美的靈位祭祀於帝王廟。

    有時候不得不慨嘆演義小說的巨大影響力啊!

  • 2 # 高山流水33996

    潘美沒有害楊家將,潘美是北宋開國功臣,參與了陳橋兵變,是北宋開國名將,排名在曹彬之後,是配享太廟的北宋四大開國名將之一,配享太廟的四大名將是曹彬潘美李繼隆曹瑋四人,潘美沒有害楊家將,但楊業楊七郎父子倆的死又與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3 # 空洞的表面

    曹斌十萬大軍毀於一旦。趙二沒把他咋地。這種戰爭責任估計一般情況下曹斌腦袋不保。潘沒於楊業不睦盡人皆知,楊業無敵名號不是空穴來風,別說曹斌潘美這樣的三流,即是慕容延昭,高懷德,廝守信也不行。天時地利,楊業歸宋,潘曾經帶人屠城太原,楊業是北漢上柱國,仇肯定有。潘一而再再而三的貪墨戰功,楊業並沒有理會,陳家谷一站,潘臨陣脫逃,陷害大將,兵敗如山倒,論罪十個腦袋都不夠砍。事到如今,有些人就不要拿宋史表面文章來定是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條英機是怎麼一步步當上首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