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whyxdh50502
-
2 # 國國哥哥
年輕人抱怨,家裡老年穿了幾年十幾年的舊日衣服,總捨不得扔,又很少穿,但不扔又佔地方,真不明白留著有什麼用?怕浪費嗎?怕沒錢買衣服穿嗎?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一是精神層面,目前仍是一個溫飽型社會,多數老人都親歷過缺衣少食的艱難歲月,對貧窮有著刻骨銘心的體會,節衣縮食已成為他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習慣。儘管現在生活略有改善,但是全國仍有高達6億的普通百姓月收入在千元左右,依舊生活在溫飽線上,
二是受勤儉節約、勤儉持家、艱苦樸素優良傳統的影響。“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民族優良傳統已長久流蕩在老人們的血脈裡,年輕人覺得衣服舊了不願意繼續穿,但老人則認為丟棄了太可惜,想要再穿幾年再扔,所以有時見到老人穿子女的舊衣服也就不足為怪了。
留著可以心安理得、留著可以有備無患、留著可以睹物思人,留著舊衣服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痕跡,更是一段記憶,一段塵封的歷史。家中存留著舊衣服,這在農村老人的家中更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生活的不容易養成了老人們節儉和樸素的生活品質,衣服穿在身上只是為了暖和而不是傳給別人看的,即便破舊了,只要還能穿,老人們是絕對不會丟棄的,他們會把舊衣服收拾乾淨了,存放起來,不為別的,就是想留一個念想,想表明一種生活的態度,想求一個安心而已。
舊衣服是一種回憶,一種時代的烙印!
-
3 # 欣欣教師
請先看看這件羽絨服。誰記得是哪一年流行服?
20年了!
再看看這件衣服,春裝。
十八年曆史。
,再看這件寸衣
,十五年曆史。
它跟我幾十年。我沒虧待它。褪色不走樣。瀟灑穿梭在人間。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穿的是“土布衣”,白色。黒色兩種。白色是織布機上剪下來的“原色”。黑色是用木子樹葉加池塘裡的汙泥染成的。農村孩子穿的都是“家織布”有錢人家孩子穿的是“洋布。”50年代初,我上初中時,穿的,床上墊底,蓋的被子都是“棉布”。不寒酸基本都一樣。
70年代,我的孩子們基本上也是這樣。棉襖,老大穿了老二穿。當時流行的布料是深藍色的“卡機布”。便宜,厚實,大人小孩用它做一件單衣,套在舊衣上。從外表看,一身新衣,瀟灑闊綽。
時代發展進步了,八九十年代,市場出現各種各樣的單衣棉衣,家庭自己做衣服慢慢退出歷史。到了近幾年,服裝布料,顏色,款式,質量保證日新月異。我們這一代人經歷,能讓我們“趕潮流”嗎?一是經濟不允許,二是思想跟不上,三是對衣服的愛惜。洗舊如新。四是沒有了趕潮流的年齡。上了年紀,吃飽穿暖足矣。況隔年代衣服,它完好無損,穿了走出去,你家看見還問,你這衣服款式好看,在哪裡買的?不僅不覺得“寒酸”,更覺得“老傳統”對老年人更“貼切。”
年年買一套新衣更換,從經濟上說,沒有問題。只覺得舊衣完好無損將它“扔掉”,十分可惜。現在舊衣給人家,沒人要。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新舊對比,在感到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日趨美好的同時,我保持樸素的生活發揚不忘本的傳統對我後人是一種教育,影響。
-
4 # 進取風聲gW
是習慣使然,節省慣了,捨不得扔,尤其是50後60後,他們對飢寒交迫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現在雖然早已不再缺吃少穿了,但積習難改,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作風不能丟,舊衣服是他的的精神符號,是他們對往日生活的念想。
-
5 # 陳老師和你說
1.有一種情感叫“知足”。
今天是一個不愁吃喝的年代,要知道曾經體會過吃不飽飯,穿不好衣的那些人,生活在不愁吃穿的現在,他們最大的共性就是“知足”。他們更知道“不發愁”“吃飽穿暖”和“粒粒皆辛苦”來得不易。於是就有了“啥不得”。
2.有一種情結叫“捨不得”。
苦日子走過來的人,苦浸在了記憶裡,浪費糧食、衣物等等行為能讓苦味帶上罪惡感。
走過了人生的半輩子,經歷了那麼多,多少感受,多少記憶會隨著歲月流走,而“捨不得就會寄託在”睹物思人,思事中。
3.還有一種情感叫“成了習慣”。
老一輩人在他們年輕時過的日子都是在“勤儉、節省、不浪費中度過的。孩童時期,中年時段這個漫長過程,早已經練就他們讓“勤儉、節約、不浪費”成了一種習慣。因為”“成了習慣”一定是經過時間磨礪的,且很難改變的。
一般有“成了習慣”的人,多半都看不慣沒有自己習慣的人和事。
-
6 # 佰文課勝好
老人、孩子都適合穿著柔軟不傷面板的衣物,衣物清點整理也都挺花時間的,舊衣承載了家的溫暖,有時候你不是扔了一件衣服,而是扔了一種自己都沒覺察到的情緒。
-
7 # 頑皮的小老頭
我們建國前後出生的這代人,什麼苦都吃過,什麼罪都受過,什麼風潮都逼到過…尤其是吃不飽穿不暖的境遇更叫人至死難亡啊!
時代的烙印,註定將我們這代人緊緊地鎖在那個年代,艱苦樸素,省吃儉用,是我們的信條,永遠也改變不了,捨不得丟一粒米,丟一件舊衣服,己經成了我們的習慣,改不了啦!
逢年過節,孩子們給我們買了很多新衣服,咱們捨不得穿,總覺得新衣不如舊服,寧願穿舊衣也不想穿新服。
一輩子的習慣,改不了,任其自己吧!
-
8 # 悠閒山西老槐樹
為什麼老年人更喜歡舊而且還不讓扔了?顯然,出題者可能是80後90後00後們。他們沒有經歷過40,50,60,70年代那些缺吃少穿甚至有錢也買不到的辛酸與無耐。1960,61,62中國最困難的三年(也是我的高中三年),學生們餓的都浮腫了(嚴重營養不良),學校規定半日制上課,下午強制臥床休息,老師查鋪,以減少體耗保命。三年沒上體育課。每人年年2尺布票,三個人的票兌在一起才夠買一條褲子的布料。沒有票有錢也買不到。高中女生胸部發育,買不了胸罩,只好去商店買不用布票的小手絹兒,買五六個拼到一起做。冬天棉衣夏天拆了當單衣穿。不是叫苦,不是懷舊,是那祥的經歷刻骨銘心。想想那時就覺得現在幸福多多,浪費多多。常常有《可惜了》《作孽》之感。唱個高調:毛主席語錄,貪汙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
9 # 手機使用者人算不如天算
老年人經歷了苦難,覺得掙錢不容易,穿衣服不太講究,舊衣服能穿則穿。還有一種懷舊心理,所以舊衣服也捨不得扔。
-
10 # 尋不一樣的夢
老人不是喜歡舊衣服,而是不想浪費錢去買新的。還有舊衣服隨身,是自己穿的合身。在有點就是也許舊衣服有老人的故事……
回覆列表
“富貴不能淫”,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無論多麼富有,都應該“物盡其用”,雖然今天已不能和“新老大,舊老二,補補納納把老三”的舊時代相比,但能穿的衣服總不能扔掉,我的穿衣原則是:只要不髒,不破,不影響自己的形象,舊衣服穿著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