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寫的從前
-
2 # 圓豐設計
您好,“吳中四士”分別是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和包 融。
賀知章,字季真,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少時就以詩文知名,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張旭,唐著名書法家,詩人,字伯高,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市)人。與李白友善,工書法,尤精草書,喜歡喝酒,每當大醉後,便高聲喊叫,發狂般地奔跑,然後下筆,有時竟以頭髮蘸墨而書,時稱"張顛"。張旭的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唐代“三絕”。亦能詩,長於七絕,所存六首寫景之作意境清麗深幽,別具一格。不僅如此,張旭同賀知章兩位還是杜甫筆下《飲中八仙歌》裡的大仙: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張若虛,揚州(今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他的詩僅存二首,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包融,潤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人,唐朝著名詩人,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士、大理司直。其子包何、包佶,世稱二包,各有集。包融之詩,今僅存八首,故世人對其瞭解不多,這邊只需記憶其為“吳中四士”之一即可。
-
3 # 使用者7246886917268
吳中四士指的是賀知章、張若虛、張旭和包融。他們四個人都是今天江浙一帶的人,而在古代,這一地區被稱為吳中,因此人們稱他們為吳中四士。
賀知章,字季真,唐代著名詩人,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由於狂放不羈,因而自稱四明狂客。賀知章最膾炙人口的兩首詩是《詠柳》和《回鄉偶書》《詠柳》等。
張若虛,初唐詩人,揚州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張旭,字伯高,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詩人、書法家,書法方面以草書為著,與懷素合稱“顛張狂素”。代表性的詩作是《桃花溪》。
包融,唐朝著名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人。其中以詩作《武陵桃源送人》為著。
回覆列表
吳中四士
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
吳中四士:指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齊名,他們又都是江浙一帶人,這一帶在古代也叫吳中,因此人們稱他們為“吳中四士”。其中賀知章、張若虛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張旭是書法家,也是詩人,包融所傳詩不多。詩作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最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詩多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氣息、新的情趣,體現了唐詩從初唐到盛唐過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