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全境96%為沙漠。最高峰為凱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羅河縱貫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內長1530千米,兩岸形成寬約3~16千米的狹長河谷;入海處形成2.4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僅為國土面積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帶。蘇伊士運河是連線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千米)。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損壞農作物。全境大部屬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紅海沿岸和西奈半島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37米。氣候乾熱,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達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區終年很少降雨。沙漠與半沙漠廣佈。西部利比亞沙漠,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二,大部為流沙,間有哈里傑、錫瓦等綠洲;東部阿拉伯沙漠,多礫漠和裸露巖丘。尼羅河縱貫南北,兩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積達4萬多平方公里,構成肥沃綠洲帶。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磷灰石、鐵、錳等。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領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島這一小部分領土在亞洲。在行政上,劃分為8個經濟區,每區包括一個或幾個省,全國共有26個省。埃及地處歐亞非之洲的交通要衝,北部經地中海與歐洲相通,東部經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戰略位置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東西寬1240千米,南北長1024千米,地形平緩,無甚大山,沙漠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6%。 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是“埃及的母親”。它是非洲第一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全長6670餘千米。它由發源於烏干達的白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匯合之後流入埃及。從南到北縱貫埃及東部,在埃及境內一段長達1530千米,確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資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羅河的哺育下,發展了其光輝燦爛的古文化。 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一般把埃及分為4個地區——尼羅河流域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西部沙漠地區、東部沙漠地區、西奈半島地區。開羅以南是寬約3~16千米的尼羅河綠色長廊,一般稱為上埃及。開羅以北稱為下埃及。亞歷山大和塞得港之間是尼羅河三角洲的沖積平原,面積約2萬~4萬平方千米。過去,尼羅河每年定期氾濫,給三角洲帶來肥沃的沖積物。這裡是埃及古文化的發祥地,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地區,埃及絕大部分人口集中於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尼羅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亞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約佔埃及面積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窪地,以蓋塔拉窪地面積最大。有地下水的窪地形成綠洲。 尼羅河以東的東部沙漠,亦稱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紅海之濱,地勢由東向西傾斜,紅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的西南部,面積約6.4萬平方千米,佔埃及面積的6.38%。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間歇性河流和乾涸的河床。東部為高原,聖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傳是摩西受“十誡”的地方。
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全境96%為沙漠。最高峰為凱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羅河縱貫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內長1530千米,兩岸形成寬約3~16千米的狹長河谷;入海處形成2.4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僅為國土面積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帶。蘇伊士運河是連線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千米)。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損壞農作物。全境大部屬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紅海沿岸和西奈半島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37米。氣候乾熱,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達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區終年很少降雨。沙漠與半沙漠廣佈。西部利比亞沙漠,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二,大部為流沙,間有哈里傑、錫瓦等綠洲;東部阿拉伯沙漠,多礫漠和裸露巖丘。尼羅河縱貫南北,兩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積達4萬多平方公里,構成肥沃綠洲帶。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磷灰石、鐵、錳等。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領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島這一小部分領土在亞洲。在行政上,劃分為8個經濟區,每區包括一個或幾個省,全國共有26個省。埃及地處歐亞非之洲的交通要衝,北部經地中海與歐洲相通,東部經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戰略位置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東西寬1240千米,南北長1024千米,地形平緩,無甚大山,沙漠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6%。 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是“埃及的母親”。它是非洲第一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全長6670餘千米。它由發源於烏干達的白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匯合之後流入埃及。從南到北縱貫埃及東部,在埃及境內一段長達1530千米,確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資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羅河的哺育下,發展了其光輝燦爛的古文化。 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一般把埃及分為4個地區——尼羅河流域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西部沙漠地區、東部沙漠地區、西奈半島地區。開羅以南是寬約3~16千米的尼羅河綠色長廊,一般稱為上埃及。開羅以北稱為下埃及。亞歷山大和塞得港之間是尼羅河三角洲的沖積平原,面積約2萬~4萬平方千米。過去,尼羅河每年定期氾濫,給三角洲帶來肥沃的沖積物。這裡是埃及古文化的發祥地,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地區,埃及絕大部分人口集中於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尼羅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亞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約佔埃及面積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窪地,以蓋塔拉窪地面積最大。有地下水的窪地形成綠洲。 尼羅河以東的東部沙漠,亦稱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紅海之濱,地勢由東向西傾斜,紅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的西南部,面積約6.4萬平方千米,佔埃及面積的6.38%。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間歇性河流和乾涸的河床。東部為高原,聖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傳是摩西受“十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