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勝1000

    每個人能力都有限,沒事管管自己的行業,管好自己的家庭就很了不起了。別沒事管別的行業,管別的家庭,鹹吃蘿蔔淡操心。很多所謂教授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你這不好,那不好,管你屁事。

  • 2 # 詩和yuanfang

    相聲其實就是一種紮根在民間的藝術形式,你非要把它搞成一個高大上的東西,就有點唯形式主義了。存在就是合理,只要不違法,只要符合普通大眾的道德評判標準,有市場,有觀眾,它就是健康的,何病之有?到是很多戴著各種頭銜,披著所謂一大堆文化符合號的這個‘’家‘’那個‘’者‘’真應該去醫院檢查檢查了,體檢報告有問題就趕緊治療,如果體檢報告正常,還是安心幹你的本職工作吧

  • 3 # 貓影Sir

    前面的交大博士夫妻剛剛的指摘完郭德綱,後腳南開的教授就有參與了進來

    看官問,這期間有什麼不通嗎?

    按理來說,沒有什麼不同,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想在新時代繼續一場“反三俗”的運動

    若說是有不同

    還真有,交大的博士是實名,算得上“光明磊落”

    南開的教授是匿名,算什麼大家想

    也許是想著趁此機會揚名立萬

    南開的教授坐不住了,洋洋灑灑的幾千字像極了一篇戰鬥檄文。攻擊的也是現如今相聲市場的弱點所在。

    什麼《探清水河》是窯曲,舞臺上騷、浪、賤群魔鬥法,三句話不離下三寸

    一時之間逞了口舌之快大吐這一段時間被德雲社為代表的閒散相聲藝人壓抑的“晦氣

    看似好“痛快”

    他倒是“痛快”了,被他扣遍了大帽子的相聲藝人呢?就得受這無名的窩囊氣?

    我看不盡然吧!

    話又說回來,這位教授說得對麼?仔細的研推一番才發覺,這其中和二十年前的“反三俗”何其相似

    這位教授不過就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把之前的“反三俗”的套路從又演示了一遍而已。

    說得難聽點,姜昆的“反三俗”還能以曲協的名義進行強制的傳達,而這位教授的“反三俗”則滑稽了許多。

    為什麼說是滑稽呢?

    咱們細看

    教授也明白,相聲已經進入了市場時代

    既然是市場時代,所有的一切都應該交由市場去檢驗相聲演員的“成色”。

    既如此,你這樣的橫加指責與市場有何益處?

    市場的主體是相聲演員和觀眾,說白了就是一個願意看,一個喜歡演。就這麼簡單的道理。就如同別人看的好好的戲,你非得說這不符合傳統,那裡“三俗”了,這戲還怎麼演?

    你行你來,不行別BB的意思就是讓市場說話,而不是讓你這個教授的空想來說話。

    你知道相聲市場在哪裡麼?你知道觀眾喜好什麼嗎?

    還抱著二十年前的心態看新問題吶?你家是不是才通了電?

    至於說表演形式,不由您操心。只要是不違法、不違憲,就是正當合理的,你沒有任何的理由指摘

    但是得說明一點,你這扣的帽子也太大了,通俗不是低俗,通俗說明的是市場需求。

    你天天的偉光正,誰TM聽你說?

    存在即合理,是市場規律,任何逆市場規律而行的人註定一敗塗地!

    再來看第二段

    這麼多的吐槽,實際意義幾乎沒有

    還是那句話,存在即合理,是市場規律!

    現如今的相聲已經不再是90年代的主流狀態,沒有那麼多的財政支援了,更多的人是憑藉的手藝謀生。而那些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有幾個還在堅持說相聲的?

    你們不但不尋求相聲發展的途徑反而阻擋別人謀生的願望?

    自己不思進取,不為了相聲尋求發展。反倒是責怪有了市場的“閒散藝人”的從藝標準?

    看別人火了就眼紅,就跳出來罵娘?

    著實可笑!

    如您所言,相聲病了嗎?

    我看不盡然

    不可否認的是,現如今郭德綱為首的德雲社中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通俗的表現手法

    這些沒有任何的不對之處

    畢竟,還是那句話,這是市場的要求所在。德雲社及其演員們只是順流而為罷了。其實,不僅是德雲社,就如同前一段時間的所謂的主流相聲界主辦的《笑禮相迎》中不也是黃段子、小叔子滿天飛麼?

    難不成只允許州官放火,不允許百姓點燈?

    怕了,怕了!

    看到了沒有,五毒俱全

    誰也不比誰乾淨多少

    都是一樣的秧子,裝什麼大頭蒜呢?

    市場已經形成了,就一切交由市場說了算。

    而妄想著再以“三俗”的帽子扣到別人的頭上的人,除了傻就是壞!

  • 4 # 冀之筆

    我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有時我們只顧著低著頭往前走,而忘記了出發的理由和所要到達的地方!個人認為把這句話用在當下或時下的相聲身上是再合適不過的!

    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更是一門大眾藝術!其形式是表演,其最大的藝術價值和最重要的看點是諷刺!

    從撂地文藝表演到走進廣播最後到搬上熒屏走進千家萬戶,被大眾所喜聞樂見,其實是經歷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的。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十歲以前吧)那時的電視在農村還是個稀罕玩意,即便是收音機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那時的父親託人從縣裡買了一臺收音機,款式新穎、音質優美,父親每天要收聽一段侯寶林和郭全寶(後來是與郭啟儒搭檔)的相聲,他那老臉上(那時他也不過50出頭)會洋溢位久違的笑容……後來是大學畢業分配到縣城上班的兄長,每逢禮拜天回老家尤其是晚上和我在一個屋休息,也要左扭右旋找一段相聲聽,這難道就是父與子?

    那時的自己還沒有初中畢業,由於忙於功課對他們這種行為很不理解難道侯寶林的相聲就那麼好聽?後來自己慢慢長大,那時的廣播評書風靡一時,什麼《岳飛傳》《楊家將》(劉蘭芳)《水滸傳》(袁闊成)《隋唐演義》(單田芳)幾乎一集不落地聽了個遍,這時的自己才理解了他們當時為什麼那麼想聽相聲。

    再後來搬上熒屏的相聲發展也是大步流星,湧現了許多著名的相聲大家比如馬三立、楊少華(和侯大師一輩的)馬季、師勝傑、侯耀文等(小一輩的)再後來的姜昆、馮鞏(更小一輩的)最後到郭德綱。

    最早的相聲是以諷刺和鞭笞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和歪風邪氣為能事的,大約到了馬季那個時代,一改相聲的單色諷刺意味,把社會上的好人好事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充滿正能量的人事物景也搬進了相聲的創作,這樣一來就大大豐富了相聲創作的內涵,也豐富了相聲創作的題材,從單一的諷刺和鞭笞,增加了歌頌和讚美,一正一反填補了相聲創作的空白,彌補個相聲創作題材不足的缺憾,馬季也被尊稱為一代大師。

    後來的相聲也就變成了雜耍,尤其是許多相聲演員改道小品,那時不就有一句相宣告顯幹不過小品的說法嗎?相聲乾脆就被晾在了一邊,沒人願意創作相聲,更沒人願意表演相聲,這時的相聲幾乎跌入了最低谷!但是作為傳統語言類表演節目的相聲,是每年春晚的保留節目!只可惜拿得出手上得了臺的優秀表演人才太少了!一方面是新人少,另一方面是好的作品少,這兩個少把相聲這門大眾藝術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記得前幾年有一個全國性的相聲大賽,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新人選拔新人培植新人的舞臺!近幾年自己幾乎不看電視了,所以這個大賽是否還存在,也不得而知!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要想讓相聲這門大眾藝術振興繁榮,沒有一種賽馬場上選良駒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我想相聲很難走出不被大眾認可的困境!僅有一個郭德綱是遠遠不夠的!

  • 5 # 曉看紅溼處處

    社會講究多元,文化也要追求多元,更何況德雲社的這些相聲演員以秉承傳統為根基,認真的把我們老祖宗創立的相聲這門藝術傳承下來,這裡面大都是年輕人,背貫口、學習太平歌詞、學各種戲曲曲種,這是一個枯燥艱辛的學習過程,他們卻很認真的執著的堅持著,我覺得應該為這些年輕人鼓掌才對,不要因為私慾而行扼殺之事,做人要公正,要厚道,要客觀,世界這麼大,為什麼不給這些年輕人一方舞臺讓他們給大家帶來歡笑呢,吃喝拉撒睡,我們本都是俗人,這個社會需要陽春白雪,更需要下里巴人!

  • 6 # 河畔一壺酒

    教授的一個觀點是相聲是“鐵肩肩道義”的語言藝術。

    我覺得教授太高看相聲了,相聲就是一種大家喜聞樂見的“玩意”,郭德綱指望它吃飯,觀眾們指望它發笑。什麼時候相聲肩負了道德這麼高尚的元素了?確實在解放後,相聲變的高雅了,從路邊走進了劇場,再登上熒屏。演員也從長袍馬褂變成西裝革履,檔次上來了,但它還是一門能夠逗你樂的曲藝品種,和文學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說到底不論是學問界還是相聲界,總有人想把相聲提高一個檔次,提高到語言文學這個檔次,其實這恰恰是一些人沒有看得起這門藝術,才想不斷提高它的檔次。不知道如果有人按照起承轉合來寫相聲,相聲會是什麼樣。

    教授的另一個觀點是關於傳統。

    在這裡與前幾年甚囂塵上的“反三俗”兵合一處了。教授說《嘆清水河》是窯調,請教一下說的是不是德雲社愛唱的小曲《探清水河》。我之前不反感這個小曲,但是也沒有細聽歌詞,今天特意去找了原詞來,看完的結論是絕對是非遺級別的小曲。其實教授可能不知道,在宋之前,詞及小令就是豔曲,說白了就是教授說的窯調。從前寫詞是很丟人的事情,都是藏著掖著私底下弄,從柳永幾個膽大的著名詞人結集出版後,才慢慢成為我們的文學藝術的一部分了。所以英雄不問出處,好曲子也別管出身,好聽就行。

    關於倫理哏、打哏這些糟粕東西,我也認為大舞臺,比如電視臺是絕對不可以播放的,受眾面不一樣。小劇場說說無傷大雅,即使教授舉得侯寶林大師、馬三立大師兩個例子,在舞臺上也都佔過人便宜。但這東西有個度,比如郭德綱在舞臺上當著沙溢兒子的面,說沙溢兒子是他兒子,這個就很不好,對孩子不好。

    教授還說諷刺和嘲笑是相聲的功能。

    這也是我最反感的,非要賦予相聲功能的做法,曾經有相聲界巨頭把相聲的衰落歸結於環境,理直氣壯地說(環境)不允許他們諷刺了,相聲還怎麼說?諷刺確實是相聲的一個手段,但是不等同於相聲的全部,說相聲必須有某些功能我只能說是一種遺風,至於是什麼遺留下來的,自己核計去吧。

    相聲必須要改革,這個需要肯定,但是說相聲病了,必須得治,有點言過其實。熒屏的相聲,還是要繼續保持主旋律,需要改的是更加符合相聲規律,好玩搞笑。小劇場的相聲,俗就俗點,夜晚喝多了有個解酒的地方而已。

  • 7 # 步武堂

    相聲是曲藝當中的一種。

    這個概念其實是新中國成立後才有的。

    其實,相聲就是相聲。說的嚴格一些,相聲就是一門手藝,連文藝都談不上。

    相聲就是一門逗樂的手藝。現在流行的話就是“搞笑的手藝”。

    為什麼?因為相聲自從成為一門手藝那一天,就和藝術不太沾邊,除了給聽相聲的人帶來“笑的宣洩”,幾乎就沒有什麼功能了。

    手藝一絕的也能成為大師。所以相聲界也有“大師”。

    相聲起源於市井,迎合市井心態就是相聲的生命。

    這樣的環境下,高雅幾乎就是“相聲的毒藥”。研究怎麼讓老百姓笑,就是相聲。

    說到底,相聲就是一門“俗”的手藝。

    但是,“俗”也是要有底線的。

    問題就出在這個“底線”的位置究竟在哪裡。

    應該承認或者肯定的一點是,郭德綱為代表的“德雲社”對於傳統相聲的挽救還是很有貢獻的,而傳統相聲就是那個樣子,也就是“俗”。

    這個“俗”到目前為止是有市場的。因為它的確是給“芸芸眾生”提供了一個可以“用笑來宣洩壓力”的形式。

    對於傳統相聲來講,這就夠了。

    我認為,既然有市場,那就應該尊重“傳統相聲”的存在。

    如果給郭德綱們的“傳統相聲”強行賦予一些“高尚的意義”,也的確是為難他們——祖師爺沒教過。

    只要合法,只要不缺德,只要善良。就足夠了。

    太平歌詞也罷,長著肉丸子腦袋的小嶽嶽賣萌賣“賤”也罷,于謙大俠“抽菸喝酒燙頭”也罷,觀眾高興就行。

    沒有必要非得讓觀眾揣著多麼“高尚的情懷”去聽一段僅僅是“搞笑”的相聲。

    給相聲賦予新的含義,新的高度,新的使命,並非郭德綱們能夠完成的。

    曲藝協會應該是老老實實辦這個事的主體。假如能夠成功的讓相聲“獲得新生”,功不可沒。

    所以,批判不如埋頭創新。畢竟,觀眾和聽眾才是真正的“評判者”。

  • 8 # yeh9673

    現在很多的大學教授都是滿嘴的的仁義道德,其實是滿肚子的男盜女娼,教授博士的頭銜並不能掩蓋他們虛偽、貪婪,他們自以為陽春白雪,根本不知道普通老百姓想什麼,需要什麼。難道老百姓需要簡單的快樂都不可以嗎?難道唱個小曲也要看它的出處嗎?總比你們真正去實踐,去玩女大學生好吧

  • 9 # 喬治花生豆

    說實話,上海交大的那兩名博士生夫妻表演的公式相生我看了,真不敢恭維!現場郭德綱非常客氣,也非常剋制,可以想一下當時那個博士生指著郭德綱的質問非常不禮貌,一點也不像接受過高等教育出來的文化人。

    咱們再說相聲,從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過去馬三立,侯寶林,侯耀文,馬季,姜昆一代人說的那種相聲現在已經沒有生命力了,取而代之的是郭德綱于謙的風格。說實在的,無論是過去的相聲還是現在的相聲,還是將來的相聲都不是任何一個人就能否定的,相聲是市場化的文藝,它是由市場說了算的,是由廣大的觀眾說了算的,所以,南開的這個教授大可不必指責人家郭老師,您覺得您的是正確的,就把您的作品和演員都推出來啊,一切都讓市場來評判,讓觀眾來評說,這才夠公平,各位說對吧?

    指責別人的同時最好拿出自己正確的東西來,讓事實來說話!

  • 10 # 巫山雲

    《光明日報》上的一篇《相聲病了,必須得治》又激得口水橫飛,唾沫星子亂濺。

    這篇文章對於相聲的歷史與現狀,進行了剖析。

    文章充分肯定了老一輩相聲人侯寶林、馬三立與馬季等從業者,將相聲從地攤推向廟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使相聲成了一門語言藝術。

    同時,文章又表達了對當下相聲行業的憂慮,對過去摒棄了的倫理哏、髒口等糟粕大行其道並備受推崇提出了批評。

    這下問題來了,網路上鋪天蓋天一片討伐之聲,極端的更上升到人身攻擊了。

    相聲是什麼?該怎樣看待?

    應該從兩個角度看。

    換句話說,相聲不是私有財產,曲藝是公眾藝術,面向大眾,面向社會,對觀眾的審美趣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前相聲行業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幹嗎不能批評?

    如果相聲行業不可能批評,也聽不得任何不同意見,一味地虛假吹捧,只能是虛假的繁榮。

    二,當前相聲界的問題,是老一輩相聲人辛辛苦苦幾十年讓它變成了雅俗共賞婦幼皆宜的語言藝術,又快被幹回到地攤去了。如果說相聲不是一門藝術,就是給觀眾找個樂子,不講究語言與內容,只要你能讓人笑就是相聲,與藝術無關,那南開大學教授就批評錯了,也不該批評。

    因為,從地攤到廟堂,需要品格;從廟堂到地攤,就不能要求品格了。

    就象買地攤貨,你能批評他質量不好?

    從這個層面講,南開大學教授批評錯了。但某些相聲演員和粉絲也不至於到氣急敗壞而進行圍毆,他至少希望相聲好吧。

  • 11 # 小小小建

    物極必反,任何人、事都概莫能免。看看喜劇大腕,陳佩斯、趙本山、蔡明、宋丹丹等人,登峰造極後一定走下坡路。這不是人的能力問題,而是規律使然(或者叫天意)。郭德綱現在如日中天,他若有大智慧,應聽聽不同意見,雖不能抵抗天意,但可以延緩這個過程。

  • 12 # 咚咚咚4948

    什麼是對錯?什麼是尊嚴?什麼是廉恥?什麼是臭不了臉?只要能蹭出名,親爹認不認都無所謂,能這麼及時蹭到這麼高熱度的新聞,不是有識之士,普通老百姓能做到麼!!??不用實名怎麼出名呢!!

  • 13 # E0139

    侯寶林 郭德綱 阻礙了相聲發展 ,第一:侯寶林時代 侯寶林是大師主持相聲改革 應領導要求收了了馬季 由於馬三立的資格老 候有所顧忌 那時候百花齊放 出了好多相聲名家 但都被侯大師趕到了東北 連自己的徒弟 師勝傑也沒放過 馬三立去世後只能 一家獨大 馬季 侯躍文 去世 造成了現在的相聲沒落 第二:郭德綱 如出一轍 全部扼殺 曹 何 苗等有實力的青年一個也別想出頭相聲只能德雲社幹 哪怕德雲社的最差青年 岳雲鵬都可以紅 其他人不行

  • 14 # tree174615695

    南開的教授一定是教授裡的混子!交大的博士也是不務正業,或者是本專業沒學好或者是認為專業沒前途!投機取巧想出名掙錢!真正做學問的人都沒閒時間關注娛樂圈的事!個人想法不喜歡勿噴哈!

  • 15 # 志遠

    相聲也屬於文藝,它屬於語言類節目,小品和相聲是人們最喜歡的,說白了包負多搞笑,閒暇時間聽聽相聲、小品,哈哈一笑,減少許多煩腦和壓力,有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但別忘了,相聲既然是文藝,就必須政治服務,為社會的大方向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每段相聲、小品讓人們捧腹大笑的同時,還要悟出一個道理出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精品吧!至於有人說,相聲病了,必須得治,我認為,相聲的內容大方向對頭,老百姓喜歡,就沒有什麼問題吧!純屬個人觀點!

  • 16 # 嘴黑心熱

    我們通常的邏輯為,當導師(節目裡稱“召喚師”)在對選手進行點評時,由於某句話或某種觀點和理念產生分歧時有可能激怒選手,在這種情況下,選手的表現也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耐心聆聽、虛心接受或理智討論;另一種是情緒失控、自降身份、失禮咆哮甚至是無禮指責。退一萬步講,即使是選手的後一種表現,也有一個基本前提,也就是說是在導師評點以後才有可能發生的事。而反觀博士夫妻的現場表現,從一上場就向郭老師不斷挑釁,甚至到最後竟然說出了“咱們走著瞧”的帶有強烈威脅意味的語言,這就有悖邏輯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是有備而來,既然“有備”,必有“預謀”,既有“預謀”,必有“幕後”。至於博士夫妻,他們只是前臺的玩偶罷了!因為從倫理層面講,郭老師是你的長輩;從師承層面講,郭老師是你的導師;從江湖層面講,郭老師是你的前輩。這樣一個既不尊重長輩,也不尊重導師,更不尊重前輩的“有才而無德”(況且他們所謂的“才”用郭老師的話說“不是一個行業”)之輩,竟敢對我們的傳統藝術指指點點,他哪來的膽量和底氣?

  • 17 # Adam81439600

    這篇文章寫的真好,不能讓汙濁低下的相聲這麼盛行,不然老輩的大師為相聲的努力真的就白費了,以後春晚沒人會說相聲了。都只會說那些低俗的下三濫了。不要老認為相聲就應該低俗。沒種藝術形式都可以往低俗裡表達。就像小說一樣,可以寫成諾貝爾文學獎,也可以寫成黃色小說,電影可以拍成奧斯卡,百花獎,也可以是日本的小電影。主要看創作者怎麼弄。下流的人就往下流裡面整。

  • 18 # 我是蛋疼哥

    在相聲藝術傳承的問題上,在德雲社全球商演成功的現實中,所有專家、學者、博士、大師、教授的指點批評統統都是夏尼瑪摻乎!

    術業有專功,隔行如隔山,事實證明郭德綱與時俱進的相聲表演探索已獲得巨大成功,也奇蹟般地拯救了瀕臨失傳衰落的戲曲,黨報官媒不約而同的讚揚是對人民支援德雲社郭德綱相聲的認可和支援,相聲也籍郭德綱團隊的全世界成功商演,被打造成了宏揚民族藝術於世界的一張響鐺鐺的文化交流的金字招牌,各國文化部門競相聘請郭德綱為文化交流大使,是被其巨大藝術魅力折服的最好證明,也是政府鼓勵幫助支援促成的結果。

    而國內始終有一批自視甚高卻嚴重脫離群眾生活的自命不凡之士,在相聲行將消亡之際,不是想法出謀劃策予以拯救(非不為,實不能也),而是避之唯恐不及,無一計有助於相聲市場的萎縮,坐觀相聲的傳承趨於消亡而無動於衷!可是畢競有郭德綱等熱愛相聲的民間藝人,不忍坐視此優秀民族藝術消失,無論多麼困難都不放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明珠終不會暗投,觀眾不是不愛相聲,而是聽不到相聲的幽默詼諧,感受不到相聲的輕鬆愉快,是味同嚼蠟的平庸作品趕走了觀眾群,一旦有德雲社之類的優秀團隊出現,觀眾自然就會迴歸劇場,事實也正如此,可詭異的事卻接踵而至,本來萬馬齊暗的主流相聲圈忽然七嘴八舌批評起受觀眾歡迎的德雲社及郭德綱本人,其義正辭嚴,痛心疾首狀會讓不明就裡的人以為德雲社是匪巢賊窩,郭是黑社會封建會道門的頭目,其悖離藝術探討背後的用心,雖蒙童村婦皆知其出於妒嫉和傲慢,由於郭德綱的藝術理念核心是紮根於民間,只要群眾認可又不違反公序良俗道德規範,在黨的開明文藝政策扶持下,他並不覺得有何必要與在他眼裡都是外行官迷的門外漢徒費口舌,這種息事寧人不予迴應的態度,在習慣指手劃腳眼高手低的專家大師眼裡,那就是不服管教的齊天大聖,必須有煉丹爐來把他練成金丹,可他們忘了反而把它練出了火眼金晴,識破了更多口蜜腹劍的偽君子,即使有如來佛的五指山暫時壓制,也終有群眾的歡迎熱捧將它消彌於無形,郭德綱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感謝衣食父母——觀眾,對比之下,所有批評郭德綱藝術的大師、專家、學者、教授、博士們,捫心自問,這麼多年,這幾十年來你們供應嗷嗷待哺的觀眾什麼精神食糧了,摒棄你們的成見、放下你們的傲慢,在觀眾無視你們的今天,你們不汗顏嗎?你們不慚愧嗎?

  • 19 # 秦地9527

    專家、教授、學者、有關部門!指缺點、找問題、搞新相聲學術有你們,說相聲有你們嗎?沒幹這個就別指手畫腳,寫兩本書說的相聲學校有名,就可以縱觀整個相聲發展了?腳踏實地,從實踐中找真知,推進相聲藝術發展吧。德雲社,推進了相聲繁榮了相聲,讓老百姓記住了相聲,你們那?

  • 20 # 子不語xuyuhang

    教授裡面提到探清水河確實窯曲,用反三俗的話來說就是淫詞豔曲封建文化的糟粕。但是郭德綱改編了使之成為悽美的愛情故事…所以大眾所接受。這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嘛!郭德綱一直不被官方主流文化所接受,但是郭德綱一次又一次打曲協臉,因為郭是得到基層最廣是的人民的喜歡,這是最為堅實和厚重的土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2年大專學歷,女,15年大學畢業至今,沒有嘗過月薪過萬的感覺,目前7千左右的工資,如何才能月薪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