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y西瓜汁y

    劉備在拿下了漢中、西城、上庸與房陵四個郡以後,聲勢浩大。同時,關羽在荊州,也準備得差不多完成,即將對曹仁進攻,爭奪襄陽樊城。

    當時的形勢,似乎曹操已經走下坡路,夏侯淵全軍覆沒,他本人親自率兵抵達遮要,竟然達不到與劉備交鋒的目的而撤軍,雖沒有戰敗,也算是敗。

    劉備的左右與他自己,認為消滅曹操的時機,已經差不多成熟,而為了號召天下英雄與團結自己的部下,劉備不可以不稱王。

    劉備倒並不是最先有這個意思的人。他是“被動”的;不過,到了後來,他終於接受了左右的慫恿,於是“自稱漢中王”五個字的貶語就被司馬光等歷史家,加在他的頭上。

    司馬光及其助手,在他們所寫的《資治通鑑》裡面,對曹操相當客氣。曹操之稱“魏王”,也何嘗不是“自稱”?《資治通鑑》上的記載,卻是“進魏公操爵為王”。至少就字面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漢獻帝主動升魏公曹操為魏王。

    劉備稱漢中王,在事實上確是等於自稱。而形式上是由馬超、許靖等等一百二十個人聯名上奏給漢獻帝,說他們因為曹操“外吞天下,內殘群僚,朝廷有蕭牆之危,而禦侮未建,可為寒心”,所以“臣等輒依舊典,封備漢中王,拜備大司馬。”將來,消滅了曹操以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詔擅封之)罪,雖死無恨。“

    劉備同時也上了一張表給漢獻帝,說:“群僚見逼,迫臣以義,……(臣)若應權通變,以寧靖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輒順眾意,拜受(大司馬之)印,(漢中王之)璽,以崇國威。……應天順時,撲討凶逆,以寧社稷。”

    一百二十人之中的領銜者,不是諸葛亮或關羽、張飛,而是馬超。為什麼?因為馬超曾經是漢獻帝朝廷正式封侯拜將的一員。所封的侯是“都亭侯”,所拜的將是“偏將軍”(但是,在這一張表上所寫的馬超官銜,不是偏將軍,而是劉備所給他的“平西將軍”)。

    馬超之下,列名的人的次序,是許靖、龐羲、射璦。然後才是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賴恭、法正、李嚴(李嚴以下的人,姓名沒有被抄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裡面)。

    許靖不過是“左將軍長史”,掛了“領鎮軍將軍”的虛銜,不曾封過侯,也不曾獲得過許縣漢獻朝廷的官爵,何以名次列得如此之高呢?至於龐羲,簡直是說不上有什麼地位,只不過是一個“營司馬”而已,比不上今日的副官處處長;射璦,也只是上校參議之流:“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為什麼這三個人,也列在請葛亮與關、張之上呢?

    章學誠說:“殆不可解(差不多是無法解釋的)。”我以為,可能執筆寫這張表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許靖。而龐羲與射璦和他私交不錯,年紀也相當大。但是,這也不過是我的一種猜度而已(賴恭的姓名,很陌生。《三國志.吳書.薛綜傳》說他是荊州零陵郡的老前輩,為人仁爰謹慎,“不曉時事”。賴恭在當時的官銜,是“鎮遠將軍”。他大概是從零陵,跟著劉備來益州的,由於是老前輩,所以也被年高而德不劭的許靖所接近)。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了請葛亮於劉備在“建安二十六年”稱帝之時,勸劉備不可違拗部下的攀龍附鳳的願望。諸葛亮引用了當年耿純勸劉秀稱帝的一番話:“天下英雄喁喁【yongyong,a.低聲,如“~~細語”;b.隨聲附和,如“~~相和”;c.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如“延頸舉踵,~~然,皆爭歸義”。】,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

    劉備稱帝,確是諸葛亮所竭力主張。稱帝以前稱王,是不是也由於諸葛亮主謀呢?待考。諸葛亮不曾陪劉備去漢中。在劉備身邊的最重要的謀臣,是法正。這“自稱漢中王”的事,很像是法正出的主意。

    劉備舉行稱王典禮的一天,是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庚子日。地點是(陝西沔縣東南的)沔陽。馬超、許靖等人設了一個壇常叫文武官吏排隊,然後由領銜的人宣讀上給漢獻帝的奏章。讀罷,就把一頂王冕,加在劉備的頭上,也把一顆“漢中王璽”捧給劉備。

    劉備在這“加冕典禮”完成以後,也宣讀了自己上給漢獻帝的表。

    然後,劉備就任命“漢中王國”的文武大員,叫許靖做太傅,叫法正做“尚書令、護軍將軍”。太傅地位崇高,尚書令掌握實權,等於是漢中王王府的秘書長。劉巴當了尚書(於許靖死後繼任為尚書令)。另一個很重要的職務是“侍中”,劉備任命了廖立。

    廖立是武陵郡沅陵人,頗有才名,曾經被劉備破格提拔。在他年紀未滿三十之時,就叫他當了長沙郡太守。孫權派了魯肅、呂蒙在建安二十年前來荊州南部(湖南),爭奪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之時,廖立不戰而走,棄職脫逃,一口氣達到了公安。劉備不僅不加以懲罰,而且叫他跟自己回益州,當巴郡太守。現在,劉備當了漢中王,又給他以“侍中”的位置。

    諸葛亮是應該升官的。他升做了什麼,《三國志.蜀書.請葛亮傳》之中,沒有記載。也許,劉備以為請葛亮已經有了很適當的職位: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不必再升。但是,左將軍的名義,劉備於做了漢中王之時,就交給了馬超。諸葛亮如何能留在所謂左將軍府,給馬超當部下呢?

    重要的武官之中。趙雲升做了什麼,《三國志》也沒有記載。有記載的,只是關、張、馬、黃四人。他們分別作了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漢朝以右為上,擺在左的前面)。

    另一位武官,本來不太重要,卻突然受了重任,有點像是當年劉邦禮遇韓信。這一位武官,姓魏名延,一生忠心耿耿,而《三國演義》的作者把他糟蹋得不像一個人,說他頭上有一塊反骨!事情的經過是:劉備做了漢中王以後,必須回成都處理全盤的軍政事務,漢中王王府也自然要移設到成都去;不能沒有一個可以坐鎮一方的大將,留在漢中。大家以為,這個坐鎮一方的大將的人選,一定是張飛。關羽坐鎮了荊州,這坐鎮漢中的任務,不給張飛給誰呢?結果,劉備卻給了魏延!魏延在當時不過是一個“牙門將軍”而已;出身也只是行伍的小兵。劉備為什麼選中了他?因為他自從在家鄉南陽郡義陽縣在劉備的麾下當阿兵哥以來,不斷地立有戰功,說得上“勇冠三軍”四個字。劉備不僅欣賞他的勇,也看出了他的“智”。他是的確具有大將風度,可以坐鎮一方的入。

    劉備升他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全軍的人都大為驚訝。劉備當眾召見他,問他:“我現在把這樣的重大責任交給你,你準備怎麼樣辦?”魏延說:“倘若曹操率領全國的軍隊來打,我就替大王抵擋。倘若曹操只派一個偏將,帶十萬兵來打。我就替大王把這十萬兵吃掉了,吞下。”劉備聽了,很高興。這兩句老粗口吻的壯語,也立刻使得軍中的大小將士一致佩服。

    魏延不僅是“勇猛過人”,而且“善養士卒”,能夠獲得士卒的心。劉備於眾將之中,特別看中了魏延,可說是頗有知人之明(魏延其後也被諸葛亮十分信任;諸葛亮死後,才被小人楊儀謀害)。

    我個人認為,劉備稱王的事辦得太早了一些。等到打勝了曹操,佔領中原以後,稱王就沒有人批評,漢獻帝也不會連一個王爵都不肯給他的。

    他在拿下了漢中,就“自稱”起漢中王來,事前事後,對孫權毫無安排;同時,關羽在荊州北部對曹軍作戰,也頗為順利。孫權極想繼續拉攏他而拉攏不上,十分感覺到不安全,就決計對他翻臉了。

  • 2 # 魯小宵

    三國演義中劉備從來沒有在漢中稱王,所以才沒有得天下,只爭取了個三國鼎立,後被魏滅亡。

    劉備進位漢中王,是劉備在獲得了穩固的蜀中根據地後,採取的戰略步驟。他採取這種步驟,是向世人宣示,自己開始拋開曹操扶持的漢獻帝的名義,進行自己統一天下的行動。

    他的這次稱王,完全是以劉秀為榜樣,開始為建立自己為中心的漢室江山而奮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男孩我來寵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