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22559952109

    毛杜鵑繁殖方法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生態習性

    喜溫暖溼潤氣候,耐陰、耐乾旱,忌Sunny暴曬。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溼潤及pH 值在5.5 ~ 6.5 之間的酸性土壤。但在黏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 

    毛杜鵑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陰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毛杜鵑抽梢一般在春秋兩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 20℃,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不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隨溫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露地栽培一般在3 ~ 5 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 ~ 8 月開花。

    毛杜鵑對水分特別敏感,梅雨季節土壤水分過多,植株容易受澇造成全株死亡。夏季高溫時空氣溼度不宜過高,盆土不能積水,否則對毛杜鵑生長和開花不利。

    嫩梢插穗

    老枝插穗

    可移栽的扦插苗

    繁殖方法

    毛杜鵑以播種、扦插、嫁接繁殖均可。播種繁殖多用於培育雜種實生苗,生產上多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

    扦插繁殖 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其優點是操作簡便、成活率高、生長快速、性狀穩定。插穗應取自當年生剛剛木質化的嫩枝上的枝條,剪去下部葉片,留頂端2 ~ 4 片葉,如枝條過長可擷取頂梢。若不能隨採隨插,可用溼布或苔蘚包裹基部,套以塑膠薄膜,置於陰處,可存放數日。梅雨季節前扦插成活率最高,一般在6 月開完花後扦插較好,此時插穗老嫩適中,天氣溫暖溼潤,成活率可達90%以上。基質可用泥炭、腐熟鋸木屑、黃土、河沙、珍珠岩等,扦插深度為插穗的1/3 為宜。插後管理重點是遮陽和噴水,使插穗始終保持新鮮,高溫季節要增加地面、葉面噴水,並注意通風降溫。毛杜鵑l 個月左右即可髮根,長根後頂部抽梢,如形成花蕾,應及時摘除。待扦插苗抽梢長到3 ~ 5cm高時即可移栽上盆。

    嫁接繁殖 其優點是接穗只需一段嫩梢,可隨時嫁接,不受時間限制,可將幾個品種嫁接在同一株上,比扦插苗生長快。最常用的嫁接方法是嫩枝頂端劈接,以5 ~ 6 月最為適宜,砧木選用兩年生獨幹杜鵑,要求新梢和接穗粗細相仿,嫁接後要在介面處連同接穗用塑膠薄膜袋套住,紮緊袋口。然後置於陰棚下,忌Sunny直射,注意袋中有無水珠,若無水珠,可解開噴溼接穗重新紮緊。兩個月後去袋,翌年春季鬆綁。

    移栽上盆管理

    毛杜鵑栽培基質應以園泥、甘蔗渣、雞糞以6 ∶3 ∶1 的比例拌勻,再堆漚半年以上。上盆後應根據毛杜鵑的生態習性和長勢進行科學澆水、施肥、修剪、光照、溫度等。

    澆水 澆水要根據天氣情況、植株大小、盆土乾溼情況及生長髮育需要靈活掌握。保持盆土稍潮溼。3 ~6月開花抽梢期內需水量大,晴天每天澆水2次,早晚各1 次。雨季防積水,及時側盆倒水。盛夏高溫季節隨幹隨澆,午間和傍晚要在地面、葉面噴水,以降溫增溼。冬季生長緩慢,應減少澆水,通常見幹澆水。

    施肥 隨著氣溫回升,毛杜鵑在花前、花後均是施肥的最佳時期,施肥時要掌握寧淡勿濃、寧少勿多的原則,做到薄肥勤施,春季3 ~ 4 月施1 次充分腐熟的豆餅水,開花前每隔10 ~ 15 天追施1 次磷肥,連續進行2 ~ 3 次,花後要施1 ~ 2 次氮、磷混合肥。盛夏季節,毛杜鵑生長逐漸緩慢而處於半休眠狀態,為防止老葉脫落、新葉發黃不宜施肥。進入第二次旺盛生長時期,要追施1 ~ 2 次以磷肥為主的液肥,以滿足其生長孕蕾需要,施肥間隔約半個月,肥料一定要腐熟,並摻水90%,每次施肥後,都要向葉面噴水,以防灼傷葉片,冬季、梅雨季節要停止施肥。

    修剪 當新栽小苗長出5 ~ 6 片葉時,應及時摘去頂芽,保留下部的3 ~ 4片葉;新抽生枝條長出5 ~ 6 片葉時,進行第二次摘心即摘去頂芽,如此反覆幾次,可形成豐滿的樹冠。對栽後2 ~ 4年的毛杜鵑,為了加速形成骨架,常摘去花蕾,並經常摘心,促使側枝萌發,長成大株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密枝、殘枝、枯枝、交叉枝、纖弱枝、徒長枝以及紊亂樹形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光照 毛杜鵑最適宜在半陰環境中生長,喜光,但不能適應Sunny直射,否則葉片極易受到灼傷,難以恢復。過於陰蔽的環境也不利於生長,所以最好放置於具有散射光的地方或樹陰下。如通風良好,則生長更佳。

    溫度 毛杜鵑喜溫暖溼潤氣候,扦插適溫為20℃左右,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 20℃,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停滯。

    毛杜鵑大苗

    病蟲害防治

    病害 毛杜鵑常見的病害有葉腫病、黃化病、褐斑病、煤汙病等,可根據不同病害選用不同的藥物進行防治。

    ①葉腫病。幼嫩組織均可受害,一旦受害初期葉片正面表現為淡黃色半透明的圓形斑,後期黃色下陷,葉背面淡紅色、肥厚腫大,隨後隆起呈癭瘤,癭瘤表面有厚灰白色粉層,如餅乾狀,葉枯黃、早落,嚴重時葉柄病斑連片、畸形肥厚。防治方法:發病前尤其在抽梢展葉時可噴灑0.5% ~ 1% 的波爾多液,發現病葉及時摘除。發芽前後噴0.3%~ 0.5% 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 的波爾多液2 ~ 3 次,每隔7 ~ 10 天噴施1 次。

    ②黃化病。也稱褪綠病,是一種非侵染性病害,也是杜鵑栽培中常見的一種病害,主要由植物缺鐵引起。植株發病後,葉片變薄、褪綠、葉色蒼白,故稱為褪綠病。植株發病後,新葉缺綠明顯,當新梢葉色變淺、葉肉變為黃色時,葉脈仍然呈現綠色,這時一般確診為缺鐵症狀,這種現象多發生在鹼性土壤或使用偏鹼性水澆花的地區。葉片出現症狀後,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輕者影響植株的生長髮育和觀賞價值,嚴重者隨著病情加重,植株葉片全部變黃脫落,影響生長,甚至整株枯死。防治方法:可採取定期補充鐵元素,即發病初期用0.2% ~ 0.3% 硫酸亞鐵進行葉面噴灑,略加黏著劑調和,每隔15 ~ 20 天噴施1 次,效果較好。

    ③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植物下部老葉最先發病。發病初期葉面產生紅褐色小斑點,後逐漸擴充套件為近圓形,或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黑褐色病斑,病斑直徑2 ~ 5mm。發病後期病斑中央成灰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深褐色。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剪去病枯葉。發病初期噴灑50% 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 倍液或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 ~ 800 倍液,每隔7 ~ 10 天1 次,連續2 ~ 3 次。

    ④煤汙病。葉片有層煤灰狀物,嚴重時整株汙染,枝葉枯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要消滅傳播媒介害蟲蚧、蚜等,並保持通風透光,用25%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 倍液噴灑,效果較好。

    蟲害 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及網蝽等。

    ①紅蜘蛛。一年發生多代,以成蟲在植株根部越冬,主要在葉背面近葉柄部的主脈附近危害。每年6 ~ 8 月高溫、少雨、乾旱天氣繁殖快,發生數量較多。危害嚴重時被害葉片焦枯脫落。防治方法:可用40% 氧化樂果乳油800 ~ 1000 倍液噴霧防治,或用20%三氯殺蟎醇800 倍液噴殺,每週1 次,連續3 ~ 4 次。

    ②網蝽。為杜鵑類花卉的主要害蟲,以成蟲和若蟲群集於寄主植物的葉背吸食汁液危害,危害後葉面上出現密集的蒼白色小斑點,葉背還可見很多黑褐色蟲糞和脫皮殼,嚴重影響杜鵑生長,以致提早落葉並影響開花。防治方法:入冬後清除花木附近的落葉、雜草,深埋或焚燒,以消滅越冬成蟲。4 ~ 5 月初在越冬成蟲出現後和第一代若蟲發生期,噴灑80%的敵敵畏乳油或50%螟松乳劑1000 倍液,每隔7 ~ 10 天1 次,連續噴灑2 ~ 3 次。也可每盆埋施5g左右3%呋喃丹,效果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導的心腹,都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