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老虎他爹

    佛教在中國分四期,分別為準備期、馴化期、獨立成長期和挪用期,唐代屬第三期,此時相關法律、法規已比較嚴格,基本被納入世俗管理的範疇。

    佛教在中國能迅速發展,除了在哲學上優勢明顯,在經營上也有優勢。

    寺院將放貸技術引入中原,傳統農耕每到春季需貸款買種子、肥料等,貧家只能依附大戶,或同村相互扶持,寺院透過放貸,深入普通人的生活中。

    此外,佛教徒免稅,許多自耕農將個人土地寄名為寺產,自己也皈依,以逃避人頭稅,所以寺院經濟實力越來越強。

    寺廟不斷坐大,對皇權構成威脅,所以從晉代開始,出現了“僧司”,以後又設立“僧官”,將僧人管理逐漸納入到官僚系統中,以限制出家人數,對已出家者,亦制定嚴格戒律。這些戒律越來越嚴格,到慧能《百丈清規》時,對於信仰不甚堅定者,已難忍受。

    唐代建立初期,李淵考慮到天下未定,對佛教採取了相對寬容的態度,但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基本實現統一後,馬上便頒佈了《先老後釋詔》,稱:“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釋教後興,宜崇客禮。令老先、次孔、末後釋。"將佛教列在三教之末。

    武德九年,李淵曾考慮過滅佛,但太子李建成不同意,認為佛教學說“義理精妙”,儒家與道家均無法與之抗衡。

    李世民篡位後,曾下令將度僧權收歸皇家所有,“有私度者處以極刑”。但李世民後來意識到隋前中原400多年大分裂,導致信仰多元,排斥佛教不利於收拾人心,此外中亞崇佛,排斥佛教將難以向西拓展,所以對佛教轉而採取寬容態度,但仍明確釋在老下。

    後武則天為了篡位,刻意打壓被李唐奉為國教的道家,扶持佛教,佛教一度興盛。但佛教多鑄銅像,而唐朝硬通貨是銅錢,中中中國產銅地甚少,加上絲綢之路帶來銅幣外流,致市場嚴重缺銅,錢重物輕,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

    錢重物輕直接打擊了普通農民的利益,因為農民交稅要用銅錢,奸商在該交稅時抬高銅價,從中可獲一倍之利,等於將農民負擔也增加了一倍。而不交稅的時期則壓低銅價,由於農產品不易儲存,成熟時不馬上交易就會腐壞,所以農民不得不接受剝削。

    到唐代中期,每年新鑄銅錢不足市場新增需求的零頭,唐政府甚至鼓勵人們銷燬銅鏡來鑄銅幣,武宗滅佛,有毀銅像鑄幣的因素。

    總之,到唐代時,佛教基本被皇權收伏,唐初制定了專管出家人士的法律《道僧格》,如今已失傳,但從文獻記載中可見,僧尼“假說災祥,語及國家”“在寺院外別立道場”“擾亂官家”“穿著綾羅、錦衣”“與俗人交往”“私有財產”都是犯罪行為。

  • 2 # 歷史研習社

    受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覺得在唐朝出家很容易,隨便就能當個尼姑、和尚,說不定還會發生一些很浪漫的故事。其實在唐朝出家並沒有那麼容易。要出家有三個前提的條件,第一必須是自由人,在出家之前必須先經過父母的同意,另外還要把自己在俗世間的事情都處理好。第二得是七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健康人。第三不得犯有弒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壞僧眾團結、對佛祖大不敬這五項重罪,否則就不準出家。滿足這三項條件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出家了,要出家還要申領“度牒”。所謂“度牒”其實就是政府頒發的出家許可證。“度牒”由禮部下面祀部發放,禮部先將空白蓋章的度牒下發到各地官府,再由官府下發給申領者。申領者能否申領成功與他是否家世清白、誠心實意想出家、品行端正相關,更與他有沒有交錢相關。在唐朝交錢買一個出家許可證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申領人一出家就不用再向國家交稅服役了,花錢買一個許可證就相當於一種經濟補償。交了錢辦好出家許可證之後還是不能馬上出家,還得給寺廟交一份“戒金”。交完戒金之後,寺院會統一舉行傳戒大會,主持大會的戒師由德高望重的老和尚擔任。在戒師的帶領下預備出家的人先要宣誓自己自願出家,然後再透過跪拜禮來斷絕俗世的關係。之後這些人要換上僧衣,戒師會往每個人的頭上滴三滴淨水,將每個人頭頂的少許頭髮挽一個髻,再從下往上開始削髮,削到髮髻處戒師就會停手詢問他們是否有反悔之意。如果這個人不反悔就會被到他的師父面前,由師父繼續削髮。削完頭髮之後,師父會將袈裟披到他的身上,他叩首接受袈裟之後還要將袈裟還給師父,反覆三次之後再將袈裟穿在身上行佛禮,然後還要感謝戒師、師父和僧眾,剃髮儀式到此就完成了。完成剃髮儀式之後,還要接受傳戒儀式,終身出家者一身要接受兩次傳戒儀式,分別是沙彌戒和比丘戒。在傳戒儀式上,出家人要先懺悔自己在俗世所犯的種種罪過,然後手持戒尺的戒師才會向他們傳授出家人的戒律。順利完成傳戒儀式的出家人會得到寺院發給自己的“戒牒”,這個戒牒是出家人在寺院修行的證據,也就是職業資格證書。得到職業資格證書就意味著成了真正的出家人。所以說在唐朝想出家是既要出錢還費時間的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 3 # 我是小朵朵吖

    不止是唐朝,在中國任何一個朝代出家都如同現代人入學前、工作前需要履行一套“准入”程式一樣,古代人如果想要出家,必須嚴格地遵循出家的規章制度來辦理,大家請看:

    古代人在出家之前一定要參加正規的“出家資格認證考試”。古時候的“出家資格證書”叫做“度牒”,這是國家為那些依法得到公度為僧尼的人所發的證明性檔案。

    1.唐朝時度牒是用綾素錦素鈿軸所制,也就是品官所使用的綸誥。

    2.北宋度牒改用紙製。

    3.南宋使用絹來進行製作。

    度牒上都會寫有僧人的籍貫、年齡、俗名、所入寺院、師父以及官署關係者的連署等。這就像現代人的身份證樣,有了度牒,古代的出家人才算是真正有了合法的出家資格。

    古代的出家制度之所以非常嚴格,是因為在古代,出家人一般都會受到各方人士的尊敬,出家人的地位非常高。

    例如古時候的文人墨客們,特別是名聲顯赫的大詩人,他們往往都會有幾個高僧朋友來共同交流感情,談論社會與人生。

    不僅如此,古代出家人的學問也是非常高的,除了要精通平常人所要學習的內容之外,出家人還要學一般人所不懂的佛法。這就要求出家人需要有很高的知識水平。

    此外,在古代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高官皇子,他們見了皇上是一定要下跪的,然而出家人則不用,這是朝廷給予僧人的最高禮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三十年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