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妞雜說天下
    月臺是指路軌旁邊高出些的站臺,一般在車站(指地鐵站、捷運站、輕鐵站)裡面,以方便乘客上下車。香港最長的月臺:天水圍站月臺月臺多與地下通道或者跨越鐵軌的天橋相連。月臺原意是賞月的高臺。中國傳統建築中,大殿、正房前方連線臺階的向前方突出的平臺稱為“月臺”。站在月臺上,一般前無遮攔,適於賞月。古人登月臺觸景生情,心情舒暢,思緒萬千,會引發出各種人生感悟,並留下眾多詩詞佳作:“明從海上來,皎皎入我牖。何如登高臺,對月把尊酒”(宋敏)“夜色何蒼蒼,月明久未上。不上倚城臺,無奈東南嶂。”(蘇轍)等。現代月臺成為送迎之地,別離時的傷感,重逢時的喜悅,都彙集於此。
  • 2 # 辣筆老李

    因為早期火車開門後沒有樓梯,很多人下火車時要一“躍”而下,所以就叫“躍臺”,後來覺得不好聽,就取諧音叫“月臺”了。

  • 3 # STEYR王

    中國的鐵路系統繼承了大量的日本人留下的名稱和專用術語。比如機務段門口的鐵道旁都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一度停車”,就是機車再進入機務段之前,要在這個牌子前停一下車,然後再進入機務段,看似很囉嗦的動作,但是要比什麼減速慢行注意安全要可靠的多,規定就是讓你在門口把車停下來,哪怕剛停穩再起步,這樣就確保了進入機務段的車速很慢,保證安全。這個一度停車在漢語來看有點不通,但是這四個字是地地道道的日語。在日本鬼子時期就有的規定和標示牌一直延續到現在。

    列車緊急剎車,在鐵路的專用名詞上叫“非常制動”,操作緊急制動的動作在火車司機的術語中叫“撂非常”,這個非常制動也是日語,延續至今。

    月臺,這個詞自然也是日語的遺留稱謂,我們現在大都改叫站臺了,但在日本臺灣,還是叫月臺,畢竟臺灣被日本殖民了幾十年,而大陸除了鐵路專用名詞和稱謂還保留了日語的一些痕跡,像月臺這樣的民用設施稱謂則逐漸消失了。

  • 4 # 朱夏無憂

    月臺這個叫法中國獨有,傳統建築中,平地搭臺無遮無攔叫“露臺”,裸露的(高/平)的意義,半遮半掩叫“月臺”,取雲遮月的意思,火車站的平臺後面必定有一間候車室,用來集中旅客,到什麼車上那些人,所以必定是有有遮有掩的格局,而平臺部分因為早期火車人貨共用,為了裝卸方便,沿著鐵軌一側必定有一部分是沒有頂的,這就形成了一個半遮半掩的格局,所以就把傳統園林建築中“月臺”這個名字拿來用了,估計沒有人專門去取名,這是先有的約定俗成,後來成了定製!

  • 5 # 幸福剛哥w

    ″近水樓臺先得月",月臺一詞在中國早就有之。而以車站的站臺叫月臺,意義深運,即是讓等乘車的乘客

    產生一種美好的願望,又能使人感到不寂寞,更使人產生安全感,為即等登上列車的乘客產生出愉快心情!又有一種祝福,讓乘客一路順風之意。

  • 6 # 姥姥和姥爺1

    〃在建築上,正房、正殿突出連著前階的平臺叫“月臺”,〃按,不對,古代稱作〃除〃。《治家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走出正房的平臺稱〃除〃。從除下三步階梯是〃庭園〃。園周有牆,牆有門,門內有小徑,走過小徑達階梯,登上階梯達除。古有除官一說,除謂擢遷。

  • 7 # 蘇皖觀察者

    站臺以前被稱作“月臺”。在古代建築上,正房、正殿突出連著前階的平臺叫月臺。因為這樣的平臺一般會很寬敞,一般前無遮攔,是看月亮的好地方,也就成了賞月之臺。

    到現代,月臺通常指進入火車站後方便旅客上火車的一段與鐵軌平行的平臺,供上下乘客及裝卸貨物。

  • 8 # 驥驁

    站臺以前被稱作“月臺”。在古代建築上,正房、正殿突出連著前階的平臺叫月臺。因為這樣的平臺一般會很寬敞,一般前無遮攔,是看月亮的好地方,也就成了賞月之臺。

    到現代,月臺通常指進入火車站後方便旅客上火車的一段與鐵軌平行的平臺,供上下乘客及裝卸貨物。

  • 9 # 歷史研習社

    鐵路的站臺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為方便旅客上、下車,鐵路部門在車站線路旁修建的臺子,在鐵路規章中稱“站臺”,但一些地方因地方方言和習慣俗語稱為“月臺”。月臺分島式和側式兩種,老式的月臺高度大概是0.5米左右,上車都會要登幾級樓梯,近幾年很多車站都開始改造成加高的月臺了,大約1.25米,這樣就正好和火車廂的地板平齊了,直接就能進入車廂了。至於站臺以前為什麼稱為月臺一直沒人給出過一個令我滿意的答覆。島式 側式 我見過很多解釋,其中一個說因為早期火車開門後沒有樓梯,很多人下火車時要一“躍”而下,所以就叫“躍臺”,後來覺得不好聽,就取諧音叫“月臺”了。我查看了皇清時期的火車站照片,確實門口和車站地面有點距離,並且沒有樓梯。例如1900年10月17日,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在馬家堡火車站下車時的照片就顯示了這個距離,當然,人家是有樓梯可以走的,不必躍。當然這個答案最大的問題是上車時可是有樓梯的,那是上樓梯,這站臺又怎麼不叫上臺呢?這令我想起最著名的月臺——朱自清《背影》中父親攀越的月臺,每次讀到朱爸爸“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朱自清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的淚也很快地流下來了。畢竟舊式的月臺一般在零點五米左右,朱爸爸竟然要用兩手攀著上面,證明朱爸爸確實很矮,是身殘志堅的典範。1900年10月17日,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在馬家堡火車站下車時的照片清朝軍隊在漢口大智門火車站 另一解釋是中國第一個車站在北京,車站那裡有很多月臺遺蹟,於是就叫月臺了。雖然1865年夏,英國商人杜蘭德在北京宣武門外建過一條小鐵路,長約0.5公里,然而,它僅作演示而無實際用途,並很快被京師步軍統領衙門“飭令拆卸”!中國第一條投入運營的鐵路應該是1876開始營業的吳淞鐵路。從這點看,站臺被稱月臺和北京沒有什麼關係。中國最早的火車站之一,吳淞鐵路吳淞站舊址 更奇葩的說法是以前的火車像親戚一樣,一個月來一次,所以站臺就叫月臺。以只有三個站的吳淞鐵路為例,這條鐵路通車不足一年,乘客已逾16萬人次,如果一個月開一班車,這火車得多長才能湊夠這個乘客量? 實際上,火車站臺稱為月臺和我們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月臺有密切的關係。中國傳統建築中,大殿、正房前方連線臺階的向前方突出的平臺稱為“月臺”,月臺是該建築物的基礎,也是它的組成部分。在建築群中,只有最重要的主體建築前才有月臺,以增加其氣勢和強化其地位。由於此類平臺寬敞而通透,一般前無遮攔,故是看月亮的好地方,也就成了賞月之臺。太和殿的三層月臺是最高階的,普通只有一級,這個就和火車站的站臺有點類似了。故宮3層月臺濟南興福寺大殿前的月臺 參考青龍橋火車站,鐵路站臺前有簡單的露天平臺,酷似古代建築中賞月之平臺,因此便稱之為月臺。以後凡修建鐵路站舍以外的月臺,特別是較大的客運站修建了防雨棚,供旅客上下車及裝卸貨物之用的便稱之為站臺,站舍相連的稱月臺,不靠站舍的稱站臺。前面漢口大智門火車站就是站臺。後來,火車站大了,除月臺外,又分為第幾第幾站臺。再後來,為了便於行車指揮,便把月臺改為第一站臺。青龍橋火車站(清末)嗯,那麼,到底哈利·波特是去了國王十字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臺還是月臺呢??參考資料:佚名.站臺何以稱月臺[J].中國鄉鎮企業,1994(1):52-53.劉書芳.中國古代建築殿前月臺所承載的文化涵義[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4(3):28-30.

  • 10 # 平常心210258278

    月臺是外來詞,源自日本,日本鐵路的站臺稱之為月臺,中國修建鐵路後直接引用月臺這個詞,時間長了就成了固定詞,建國後月臺這個詞就很少用了,正式場合用站臺,文學或小說裡仍沿用月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春不老,不再為情而煩惱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