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劉邦死後,連周勃、陳平都差一點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他們又怎麼可能為戚夫人出頭呢?而張良在劉邦去世之前就故去了。

    劉邦去世後,呂后因猜忌功臣們不服約束,曾經與心腹策劃密不發喪,設計剿滅與劉邦一同起兵奪天下的功臣們。

    而呂后準備剿除的大臣中,當然也包括周勃和陳平。所以說,周勃和陳平,等於是在鬼門關上走了一圈。

    因此,在呂太后母憑子貴,挾漢惠帝劉盈之勢干預朝政時,周勃和陳平也只得學會夾起尾巴做人。

    不止是周勃和陳平,那班功臣、老臣都鬼著哩。

    單看呂太后違背劉邦立下的“白馬之盟”,準備分封諸呂為王侯時,除了王陵等少數大臣表態反對以外,多數大臣都採取了模梭兩可的滑頭態度。

    試問在這種呂家獨大的形勢下,周勃和陳平又怎麼敢出來為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主持公道呢?

    那豈不是在觸黴頭尋死路嗎!

    何況,呂后與戚夫人之間的矛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清官難斷家務事。

    連漢高祖劉邦都管不了,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內宮爭鬥,惶論周勃和陳平這些外人呢?

    自古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的皇帝是呂太后的兒子!那呂太后還不是想收拾誰,就收拾誰?

    休說收拾過了氣的戚夫人和劉如意了,就是那個齊王劉肥,不也差一點被呂太后毒死嗎?

    因此,如果周勃和陳平想保個太平晚年,就得拎拎清,搞明白現在呂太后才是老大!

    只不過造化弄人,誰也沒想到漢惠帝劉盈去世的那麼早?而劉盈又是受群臣擁戴的根正苗紅的正牌皇帝!

    縱使呂太后再扶植其他人做傀儡皇帝,也難以群臣心服。因此,即使呂太后活著時沒人敢說什麼,但當呂太后一死便引爆導致呂家垮臺的定時炸彈!

    因此,幾乎一天之內呂家的勢力便被徹底消滅了。而這或許也可以算是間接地,為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報仇了吧!

  • 2 # 楊醫生講健康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無論是周勃、陳平和張良,誰都阻止不了呂雉,既然阻止不了,不如不出面干預。可以這樣說,呂雉是第一個不是皇帝的女皇帝,武則天是第一個是皇帝的女皇帝。劉邦死後,呂雉大權獨攬,跟皇帝並無區別,呂雉連韓信都能殺,都敢殺,何況戚夫人和劉如意呢?

    第二個原因是呂雉殺戚夫人和劉如意無關國家大局,更與周勃、陳平和張良沒有利害衝突,所以他們沒必要因此讓呂后不痛快,還不如做壁上觀更來得實惠。

    第三個原因是呂雉剛開始並沒有打算殺戚夫人,只是把她囚禁,可是戚夫人不知好歹,竟然還展示自己的文藝細胞,自編自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春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使誰告女。可見戚夫人除了臉蛋和文藝,簡直白痴,還怕呂后不知道她有人當王的兒子。由此,呂雉便妒意中燒,為了以絕後患,把戚齎人創造成“人彘”,把劉如意毒死。說白了這是皇家家事,外臣出面干預就犯了大忌,所以三人自然不能出面阻止。

    劉如意

  • 3 # 壹壹若塵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滿懷遺憾撒手人寰,寵妃戚姬、愛子趙王如意無疑是他心中莫大的牽掛。

    不久,呂后痛下殺手,毒死趙王劉如意,喪失人性地把戚姬做成人彘。

    滿朝公卿勳臣,為何放任呂后施此辣手,戕害先王骨血和愛妃?其中原由,要從劉邦去世時的形勢加以分析。

    (一)、朝廷大臣的姿態。

    劉邦在世,軍政大權獨攬,皇權炎威赫赫,文武大臣無一人敢於違逆上意,多年習慣成自然。

    劉邦一死,權力轉移到呂后手中,掌權的人雖然換了,皇權威嚴依然在,哪裡有人敢於跳出來輕易挑戰皇權。

    這時,能夠在呂后面前說上話的大臣屈指可數,心中明知呂后對戚姬母子恨之入骨,大多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不願拂逆呂后之意自觸黴頭。

    文臣:

    相國蕭何,當時地位最高,聲望最大。劉邦多年征戰在外,蕭何鎮守關中,呂后經常參與朝政,二人曾共同密謀除掉韓信、彭越等。蕭何深知呂后為人,況且他比劉邦還大一歲,已是風燭殘年,自顧不暇,怎麼肯為戚姬母子得罪呂后。

    留侯張良,劉邦打天下時對他幾乎言聽計從,但是張良深諳黃老之道,淡泊名利,自劉邦稱帝后,已有意疏離權力中樞。當初太子廢立關乎國運,張良尚且潔身遠引,由於呂后苦求,張良才為之設謀保住太子之位。呂后掌權,後宮婦人之爭,張良避之唯恐不及,自然不肯出頭。

    陳平當時是護軍中尉,有皇上下旨,他的話才有分量。劉邦一死,陳平已失去話語權。朝廷大權易主,陳平當務之急是取得呂后歡心,保位加保命,對於戚姬的命運,他根本沒有說話的資格。陳平走上相位,是六年之後的事了。

    武將:

    劉邦去世時,身在高位的武將有:曹參、樊噲、王陵、周勃、灌嬰、夏侯嬰等人。

    曹參軍功第一,當時在齊國為相,輔佐齊王劉肥,無緣參與朝政。

    樊噲在劉邦晚年失寵,差點兒丟了命,此後便一蹶不振,對軍國大事鮮有參與。

    王陵軍功一般,因才幹過人受劉邦器重,後來接替曹參為相。

    劉邦死時,周勃正帶兵征討燕王盧綰,回朝後,也算不上是中樞重臣。官拜太尉,統率天下兵馬,是漢惠帝六年的事了。

    這些將領,軍功相差不多,權勢地位也差不多,沒有人一家獨大,可以號令天下。

    新皇登基,太后臨朝聽政,掂掂自家分量,怎麼可能有人貿然為戚姬出頭。

    (二)、后妃力量的對比。

    呂后作為劉邦的元配,兒子立為太子,執掌後宮權柄,於理於法是份內之事。

    呂后多年輔助劉邦處理朝政疑難大事,機謀權變,殺伐決斷,遠非常人可比,是名副其實的女中丈夫類的人物。

    呂后的兩個哥哥屢立戰功,封為列侯,幾個侄子已身居要津,妹夫樊噲又是名震天下的戰將,已然形成了舉足輕重的外戚集團。

    反觀戚姬,劉邦漢中稱王時期進入後宮,她最大的優勢是劉邦的寵幸。劉邦死了,大樹就倒了,庇廕自然就沒了。

    戚姬是個只會哄丈夫開心的小女人,對宮廷政治幾近白痴,遇上心狠手辣的對手呂后,哪有招架之力。

    戚姬之父戚鰓,是劉邦兵近武關時才投到漢營的,儘管後來受命掌管北軍,但與曹參等軍功大佬相比,畢竟人微言輕,還形不成外戚勢力。

    漢惠帝劉盈登基,呂后成為掌握實權的皇太后。從名份、權謀、勢力各個方面,呂后對戚姬的碾壓簡直如泰山壓頂。

    朝局大勢一目瞭然,各位功勳元老、朝廷重臣縱然對呂后的毒辣有多少不滿,對戚姬母子有多少同情,又有誰肯於、敢於為她們母子二人說句公道話呢?

  • 4 # 這個歷史不簡單

    在正史上並未記載呂雉殺害了劉如意,只記載了呂雉殺害戚夫人,劉如意是被呂雉嚇得鬱鬱寡歡自斃而亡。在呂雉殺害戚夫人的時候周勃、陳平、張良是無法出手阻止的,也不會出手阻止的。

    首先,周勃、陳平、張良只是臣子的身份,而呂雉是太后,是主上,而且還是手握大權的主上。古代臣子是沒有資格冒犯主上的,即便是在官員之間以下欺上也是重罪,更何況是帝王之家。因更何況呂雉殺害戚夫人還不算朝政之事,最多隻能算是後宮之事,做為臣子的周勃、陳平、張良更不就沒有資格插手後宮之事,那是皇帝的家事,做臣子的無權干涉。

    再說周勃、陳平、張良也不可能站出來保護戚夫人,戚夫人對周勃等功臣派並無恩情,周勃等功臣派根本就沒理由站出來保護戚夫人。周勃等人如果站出來阻止呂雉,而保護戚夫人,就等於是在與最高權力的呂雉對抗,這是職場大忌,周勃等人何其聰明怎會不知。為了一個毫無權力,恩情的戚夫人,站出來與擁有最高權力的呂雉搞對抗,就是傻子也不會去幹。

    得罪了呂雉不說,還沒好處,費力不討好的事沒人願意去幹。再說即便能護得了戚夫人一時之安全,難道還能護得了一世之安全?戚夫人與呂雉可是生活在後宮,那可是呂雉的地盤,呂雉隨時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除掉戚夫人。而呂雉之所以選擇這樣殘忍的手段,只是為了報復劉邦,報復戚夫人。其實在劉邦去世的那一刻,戚夫人也就註定離死不遠了。

    再來說劉如意,其實在處理劉如意這件事情上,呂雉就做的比較低調隱晦,根本沒有任何把柄。《史記》上記載劉如意是因為看到戚夫人的慘狀,嚇得鬱鬱寡歡,自斃而亡,這與呂雉並無實際上的關聯。畢竟呂雉沒有直接對劉如意出手,這怪不到呂雉的頭上。

    如果呂雉直接自己出手除掉劉如意,那這時周勃、陳平、張良等功臣派就有理由站出來制裁呂雉,可呂雉並未給他們機會與藉口。因此周勃等人只能眼看著戚夫人與劉如意慘死,而無能為力,世間並非所有事件都有解決的辦法的,戚夫人、劉如意的死就是無解的,只能說呂雉做的太周全了。

  • 5 # 三叔小記

    劉邦剛死不久,屍骨未寒。第二年,呂雉便對戚夫人和劉如意動手了。

    首先,囚禁戚夫人。剃光頭髮,一身囚衣,脖上栓戴鐵圈,日以繼夜在永巷之中舂米勞作;

    第二,毒殺劉如意;

    第三,終極絕殺——人彘。將戚夫人殘忍為“怪物”,折磨而死。

    失敗者戚夫人的結局可謂是悽慘悲涼……當時,重臣周勃、張良、陳平等尚在人世,為什麼不加以阻止呢,最起碼能讓戚夫人有個好結局吧?下面從多個方面來加以分析。

    一、戚夫人弱勢

    就當時來說,戚夫人作為外戚存在,想存活下來。要麼有實實在在的強力孃家外戚,要麼有一批功臣支援,要麼如薄姬低調做人,示弱暫且忍耐。

    這樣一個女人是讓大臣看不起的。大臣們看來,戚夫人不過是姿色不錯,媚取劉邦寵幸的寵姬罷了。並且,戚夫人行為卑劣,日夜哭哭啼啼,吹枕頭風,讓劉邦沉溺於女色,廢黜劉盈,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成太子,動搖天下之本。實在是紅顏禍水。

    二、呂雉強勢

    相比戚夫人的弱勢,呂雉則是強勢。戚夫人唯一的靠山是劉邦,把唯一的指望寄託到了劉邦身上。呂雉恰恰是自己。唯有自己強,才真的強。這是呂雉顛沛流離的豐富經歷告訴她的。

    另外,呂家是漢朝這一上市集團的合夥人。在劉邦打天下途中,出過不少力氣。說明一點,呂雉孃家外戚有力。

    除樊噲是呂雉妹夫這一強援外,劉盈是嫡子,是太子。嫡長子又是強有力的外援。

    所以,呂雉強勢,有絕對的實力。“商山四皓”的出場,那就是呂雉在“秀肌肉”,力量的一次展示。難怪劉邦感嘆:

    羽翼已成,難動矣。呂氏真乃主矣

    三、呂雉對戚夫人的態度

    一方強勢,一方弱勢,弱勢結局如何,得看強勢方了。呂雉什麼態度?史書記載了一個字足以說明,即“怨”。

    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

    毒殺劉如意之前,呂雉多次遣派使者來趙國,讓劉如意前往長安,趙國宰相周昌說道:

    竊聞太后怨戚夫人

    呂雉和戚夫人“有隙”,兩人關係不好,眾所周知。而呂雉態度也明顯。作為大臣,該當如何?

    張良本就修仙去了,明哲保身。周勃、陳平則是投機騎牆。

    沒有足夠的“蛋糕”,誰為戚夫人出頭?

    參考資料:

    《史記》、《漢書》。

  • 6 # 匹夫系天下

    沒有無原無故的愛,也沒有無原無故的恨。

    高祖劉邦乃一代雄主,滅秦除項,五年餘,重又一統天下,開創漢家四百年基業,為後世華夏兩千年之魂。由此,我們才稱為漢族。

    劉邦晚年寵愛嬌妻戚夫人,心中曾有過廢太子劉盈,改立戚夫人兒子劉如意的想法。這只是個人的一時喜好,必競劉邦是世之雄主,綜合考慮後打消了此念頭。

    正是由於這麼一段插曲,才要了戚姬和他兒子劉如意的命。起初,呂雉只是洩憤,還不至於誅殺戚姬和他兒子趙王劉如意一系,只怪戚姬貪念大又無腦,你說舂米就舂米,作什麼歌呀,換作誰不得斬草除根,還等你死灰復燃,復仇嗎。

    高祖劉邦就算傳位於劉如意,他也坐不長龍呀。髮妻呂雉自布衣之時就跟隨劉邦,數年間戰亂爭伐,顛沛流離,出生入死,不曾離棄;呂雉本人也不是個凡夫俗子,於劉邦爭雄多有幫助,在劉邦這一體系裡威望很高,文臣武將都很敬服。

    劉盈雖文弱,不被劉邦喜歡,可也是受盡苦難,九死一生之人,且已成年,做太子也很久了。太子實力已經不可小敘,周圍已經有了很大一群人;功勳貴戚大多也站在他這邊。劉盈在劉邦眼裡可能不是個大有作為之人,但守成之主是沒問題的。

    以張良、陳平、周勃等開國功勳大多是站在呂雉、劉盈母子這邊的。

    各位看明白了吧,戚夫人勢單沒外援,只靠晚年劉邦寵幸,最重要不會做人,開國功勳大多對她不感冒。呂雉與戚姬之事是國事,也是家事,別人也不好過多參與,一個弄不好可能引火上身。

    於公於私,以張良、陳平、周勃為代表的功勳集團只會看熱鬧,不會幫戚姬母子出頭。

  • 7 # 富元製作

    首先戚夫人為人並不是特別好,只是因為劉邦喜歡而已,相反呂雉與劉邦患難多年,有膽有識還比較受群臣尊崇。

    其次呂雉的兒子本就是太子,正統傳承大家都認可,而戚夫人到有強奪太子位的嫌疑。

    再就是這本來就是宮廷爭鬥,殘酷和冷漠並存,而且又是劉邦家事,因此眾人雖覺得有些殘忍,但也無可奈何。

  • 8 # 一個人的歷史

    替戚夫人說話,也要有個理由吧,周勃、陳平、張良三個人都沒有替戚夫人說話的理由,究其原因:利益使然罷了。

    因此,張良是擁護太子劉盈繼位的,他不可能去幫助戚夫人和劉如意。作為謀臣,張良本身一無兵,二無權,無法左右大局,這和韓信、蕭何二人不同。蕭何有權,韓信掌兵,因此蕭何遭到了猜忌,韓信遭到了誅殺,這和他們對劉邦構成潛在威脅有關。

    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孝惠帝劉盈繼位合理合法,大臣們沒有異議,呂雉作為輔政之人,她的作為也沒有人回會去幹涉,張良不會,陳平、周勃也不會。

  • 9 # 夏天有雨894

    呂雉在漢高祖劉邦駕崩以後,漢惠帝懦弱無能,順利的掌握了朝政大權。封建王朝的君權至高無上,有對臣民生殺予奪的大權。張良,周勃,陳平雖然是漢室重臣,但臣是臣,君是君,禮節名分要分清。呂雉挾天子以令諸侯,朝權在握,臣子不能過問君王家事,否則便會引來殺身之禍。張良,陳平,周勃漢之重臣,聰明睿智,利害關係分析認得清楚,挺身而出,徒死無益。三緘其口,等待時機,遇機而發,三良臣見識高明,不愧為興漢的重臣。

  • 10 # 山野老人

    呂雉要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臣周勃,陳平和張良為何不加以阻止?

    劉邦公元前195年4月25日駕崩,公元前195年12月,戚夫人與劉如意就被呂雉折磨死了。

    題主問:呂雉要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重臣周勃,陳平和張良為何不加以阻止?

    這是人們意料中的事情,也是無法阻擋的事情!

    為什麼這樣說呢?簡單列舉三點理由!

    ,呂后要做的事情,沒有人能攔阻。

    劉邦做了皇帝后,呂雉封后。

    到了後期,劉邦的大權基本上被呂后掌控。

    從殺韓信、剁彭越,逼英布造反,嚇走盧綰等事情來看,這一切都是呂后在背後操縱。

    劉邦幾次處置韓信,都留著韓信性命,不敢處死韓信,擔心處死韓信,引發功臣造反。

    呂后趁劉邦帶兵征剿陳豨的空檔,利用蕭何,處死了韓信。

    劉邦抓住彭越,卻不敢處死彭越,而是流放彭越。

    呂后將流放途中的彭越帶回洛陽,然後公開審判彭越,將彭越造反事情做成死案,然後將彭越剁成肉醬,送給每一個功臣,以此恐嚇、逼迫功臣造反。

    英布深受其害,舉兵造反,被劉邦剿滅。

    盧綰是劉邦比親兄弟還親的兄弟,最後也遭呂后陷害。

    劉邦想盡辦法更換太子,最後還是無法撼動太子地位。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呂后的能力。

    劉邦在世都無法阻止呂后的所作所為,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還有哪個功臣敢在呂后面前動土。

    儘管有個周昌,因受劉邦生前重託,盡一切努力想保護劉如意,也無能為力。

    皇帝劉盈也想保護自己的弟弟劉如意,但終因防不勝防,最後還是讓呂后將劉如意弄死了。

    二,戚夫人有錯在先,沒有人為之求情。

    戚夫人憑藉美貌,蠱惑劉邦更換太子,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得人心的事情。

    為什麼說戚夫人蠱惑劉邦更換太子本身就是一件不得人心的事情?

    第一,更換太子違反宗法制。

    宗法制是封建社會皇權繼承的根本大法,宗法制的核心是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

    劉盈是嫡子,劉邦封劉盈為太子符合宗法制。

    劉如意是庶子,劉邦要更換太子,廢除太子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違反宗法制。

    所以,太傅叔孫通,御史大夫周昌等當面反對劉邦更換太子。

    第二,戚夫人的所作所為違反人情。

    呂雉是劉邦的髮妻,是皇后。

    戚夫人要擠佔呂雉的位置違反人情。

    太傅叔孫通就當著劉邦的面說:“呂后跟著陛下吃盡了苦頭,陛下怎麼忍心拋棄為陛下吃盡苦頭的呂后呢?”

    第三,歷朝歷代,對以姿色得寵的女人極其痛恨。

    戚夫人在當時的情況下,就被人們當做這樣的一個人物。

    由此三點,當戚夫人受到迫害的時候,雖然有人対之表示同情,但是沒有人出面求情。

    三,周勃、陳平等沒有掌權,就是掌權了,也不敢與呂后為敵。

    呂后弄死戚夫人與劉如意是劉邦駕崩半年之後的事情,當時的丞相還是蕭何。

    蕭何對呂后的所作所為一是不會干預,二是沒有能力干預。

    當時的周勃、陳平沒有實權,更沒有能力阻止呂后。

    就是周勃、陳平等掌握了實權,對呂后也無可奈何。

    後來,呂后先後弄死了劉邦的五皇子劉恢,六皇子劉友。這個時候周勃與陳平正處在太尉、丞相的位置上。可是,對呂后處死劉邦這兩個皇子,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像沒有看見似的。

    綜上所述,呂后在臺上,沒有人能阻止呂后為所欲為。呂后要處死戚夫人與劉如意,其他官員頂多也只能表示無奈!

  • 11 # 東邊出太陽啦

    許多封建帝王都設立了“內戚不得干預朝政的律條”,這是明智的、理性的、值得推崇的,因為朝政是公事,公事自然要按公開程式辦理,辦理公事的人必須是要擁有相應權力的公務人員方可參與過問。這都是無可厚非的事實!

    同樣,自古皇家的選妃、立後、擇儲,如果帝不與臣議,臣亦不可過問干涉,這畢竟是皇帝的私事。

    呂雉做為一國之後,她有權打理後宮,整肅宮帷內務原本就是她的職責所在,至於她的做法別人看不看得慣,那不是她需要考量的事情。

    以呂雉的韜略,殺戚夫人和劉如意不可能興無名之師!無論古今,殺人都不是兒戲,呂雉之所以敢於痛下殺手,要麼把柄在手要麼羅織的罪名無法推翻。莫說古代的帝宮,就是普通名門望族,家法家規也是森嚴可怖,以身觸法者無不頭破血流,這也是人們推翻愚昧殘暴的封建社會的原因之一。

    至於題主所說的周勃、陳平、張良,無非就是皇家的臣工,也就如現代社會中政府中的“政客”,他們都是劉邦的擁躉!劉邦死後,呂后是法定的未亡人,呂雉清理自家門戶的舉動豈容他等外人置喙?周、陳、張等,如果連這點起碼的政治覺悟都沒有,早就死罷多時了!

    至於後來周勃興兵討呂,那也是抓住了時機,當初劉邦曾公開表態:“非劉姓為王者,天下人可共誅之”。劉邦說這話的本意,是害怕自己的江山為他人所乘,警告那些同生共死的“小弟”,幫我打天下功勞再大也別有非份之想,天下是我劉家的,如果姓張的想篡權,那麼姓李的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跟姓張的爭!姓趙的姓錢的又怎能甘心拱手相讓?劉邦這句挑撥離間的話應該是在朝堂之上說的,目的就是敲打所有心存私念的部下,而身居後宮的呂雉未必明瞭。

    劉邦死,呂后專權。所有的劉氏舊臣並無危機感或時機感,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就好了。

    直到呂雉大肆封呂氏子侄為王,又把韓信做成了“餃子餡”,劉家舊臣終於意識到“要變天啦”!如果不奮起反抗別說在朝為官,小命還有沒有都不能確定了,於是周勃導演了轟轟烈烈的倒呂運動……

    周勃倒呂成功也只能好人做到底!他明白,自己如果動了活思想就會重導呂雉覆轍。

    所以,不要因為周勃、陳平、張良是所謂的忠臣,就以為他們自始至終都是反呂先鋒,就是從小堅決與壞人壞事做鬥爭的“三好學生”,他們的功成名就,一半是形勢逼迫一半是機緣巧合!

  • 12 # 水一白聊歷史

    關於呂雉殺戚夫人和劉如意這個事兒,雖然周勃、陳平、張良出發點不一樣,但卻都選擇了默視,重臣之中唯有周昌一人曾經出面阻止,看起來好像有點對不住死去不久的劉邦。但實際上,看看呂雉為啥殺戚夫人母子,也就清楚他們為啥都不管了。

    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但深入來看卻並不是這樣的。

    呂雉,漢高祖劉邦的正宮皇后,看似一介弱質女流,卻也是一個十分高明的政治家。漢朝建立以後,劉邦依舊沒少在外打仗,太子劉盈又年幼,這個家是誰在看著呢?呂后!在劉邦去代國平叛的時候,正是呂后一手操控了韓信之死,這本就不是一個內朝皇后會做的事兒。後來呂后臨朝聽制、處理國家政事的經驗也正是這時候一點點練出來的。

    從呂后的角度來說,這個江山是她丈夫、她和她兒子(劉盈)的,絕對不允許其他人染指的。然而,戚夫人卻在從中作梗,想奪走屬於劉盈的繼承人位置,這是戚夫人遇害的根源。

    呂后並不是直接對戚夫人下的手,而是召劉如意進京,將其毒殺之後,才動的戚夫人。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我們常常被漢初強大的異姓諸侯國,以及“七國之亂”的破壞力吸引,卻往往忘記了此時的劉如意手裡也有一個強大的趙國。只不過,這時的劉如意還年少,並不足以掌控這個權力而已。所以,呂后一定要趁著劉如意尚在年少之時,趕緊下手,消除這個不安定因素。

    至於戚夫人,在劉邦死後已經無足輕重了,甚至於呂后也只是將她扔到永巷,沒再去管她了。此時的她唯一的憑仗就是在千里之外的兒子,所以她在歌聲中唱道:“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戚夫人也就在呼喚遠在趙國的兒子,讓他知道母親受的苦、擔的驚、受的怕,能來救她。卻不曾想,她的呼喚劉如意沒聽見,反倒是讓呂后聽到了,最終成了害死兒子的導火索。

    他們三個人剛好也能代表漢初功臣們的三個主要勢力。

    當初劉邦要換太子,周昌反對的聲音最激烈,而呂后要殺劉如意,也是周昌最幫忙。為什麼呢?沒辦法,受人所託。

    周昌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耿直,有什麼說什麼,不帶拐彎抹角的,所以,劉邦要換太子,周昌第一個反對,甚至因為不擅言語憋得耳紅脖子粗的。劉邦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安排周昌去當趙相,保護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周昌原來可是當御史大夫的,位列三公,這是明著給周昌貶官了。不過,劉邦為了兒子也是沒辦法了,只能求周昌,周昌也不得不答應了。

    水言水語

    單就呂后殺戚夫人、劉如意這個事而言,劉邦生前預料到了,張良、陳平、周昌應該也都預料到了,周勃更是恨不得呂后派自己下手,唯一沒意識到危險的恐怕就是劉如意了。

    至於戚夫人,水一白表示已經不想說了。

  • 13 # 歷史文齋

    陳平、周勃、張良他們沒有必要去阻止呂雉誅殺戚夫人、劉如意。戚氏並沒有很強的政治勢力,劉邦在生前也未為戚氏留下太多政治資本。戚氏與呂氏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所謂無利不起早,想取得大臣們的幫助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戚夫人與劉如意母子二人與這三位大臣並沒有什麼利害關係,他們自然也沒必要為此而得罪掌握實權的呂雉,更何況三位大臣在當時的政治立場上明顯偏向於呂雉。

    比如劉邦生前曾想廢除劉盈的太子之位,而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呂雉連忙求救於張良,張良便建議太子請"商山四皓"出山以穩固自身地位,最終使得劉邦放棄更易太子的想法。由此可見,在劉如意與太子劉盈之間,張良更傾向於扶保太子黨。

    (陳平劇照)

    陳平、周勃非常擅長政治投機,他們在當時也選擇站隊呂后。劉邦在病重之際,有人進讒言說呂后與其妹夫樊噲欲在劉邦死後興兵剿殺戚夫人與劉如意。因此劉邦下詔立即誅殺樊噲,命令陳平與周勃去做這件事。陳平心知在劉邦死後統治天下的人必然是太后呂雉,而樊噲既是呂雉的妹夫,也是呂雉的左膀右臂,萬一因為誅殺樊噲而得罪呂雉就得不償失了。於是陳平與周勃商量,決定先不誅殺樊噲,只是將樊噲關在囚車之中,打算押至長安後由劉邦再行決斷。陳平還未至長安,劉邦就病逝了,樊噲得以獲生。呂雉便投桃報李,任命陳平為郎中令,周勃則在日後被拜為太尉,二人受到了呂雉的重用。

    由此可見,三位大臣的政治立場都不站在戚夫人、劉如意這一邊,他們既沒有動機也沒有立場去犯險保護戚夫人、劉如意。

    再者說了,劉如意是在深宮中被呂雉偷偷毒死的,戚夫人也是在深宮中被害死的,可以說,呂雉是完全繞過朝堂而在深宮之中採用殘酷的方式。太后在深宮中有絕對的權威,又有足夠深厚的根基,陳平、周勃即使想保戚夫人母子也保不住。他們身為外臣本來就很難知曉深宮之事,更何況呂雉採用的方式還是暗殺、謀殺,大臣們當然難以對戚、劉母子插手相助。陳平、周勃尚且如此,更別說無官在身的張良了。

  • 14 # 逆流的魚L

    重臣是不敢管,也不想管,更沒權利管。

    不敢管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這個實力和呂后抗衡。

    不想管。戚夫人和劉如意是什麼人,她們只不過是劉邦的一個小妾和庶子。而且戚夫人在他們眼裡是個蠢女人,毫無根基的她仗著幾分姿色,妄圖變更皇后和太子,這樣的人和呂后抗衡不是自找死路嗎?呂后的魄力和背景之大,就是劉邦都無法輕易改變,而戚夫人居然想挑戰她。戚夫人並沒有出色的政治手段和頭腦有的只是劉邦的寵愛,而呂后則不一樣,她的有著出色的政治手腕。因此戚夫人從挑起爭鬥那一天就註定了要淒涼的死去。

    沒權利管。戚夫人母子被殺只是宮廷內部的事情,和外廷無關。外朝大臣權力再大也不能插手內廷的事。這兩個人是死是活和周勃陳平等人一點關係也沒有,是死是活都不會影響到功臣集團的利益,因此沒人願意為他們母子出頭。

  • 15 # 太宗說史

    漢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劉邦駕崩於長樂宮內,隨後呂雉開始清算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先是毒殺趙王劉如意,再將戚夫人做成“人彘”。

    從劉邦派遣敢於頂撞上級命令的周昌到趙國當丞相來看,劉邦應該已經預料到自己駕崩之後呂雉會對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動手。劉邦預料的到,跟隨劉邦一同打天下,心機比什麼都多的謀士功臣肯定也能預料得到。

    那為什麼陳平、張良、周勃之流沒有一個願意出手搭救劉邦生前心愛的戚夫人呢?

    劉邦駕崩,漢惠帝即位。可是漢惠帝懦弱,朝政都把控在呂雉的手裡,整個天下她一個人說了算,誰敢動彈?

    漢惠帝駕崩後,呂雉想封呂氏為諸侯。剛提出這個意見,立刻被右丞相王陵反駁回去。理由是:“當年高祖劉邦煞血為盟時曾經說過,非劉氏稱王者,群起而攻之。”

    這個時候左丞相陳平和絳侯周勃等開國重臣出來說話了,說:“現如今太后相當於天子,太后說的話有什麼不可?”

    之後呂雉任命在亂世之中一直跟隨在自己身旁的審食其替代陳平的位置,擔任左丞相。陳平則擔任右丞相。陳平雖然說是右丞相,但基本上權利都被審食其給包攬了。關於朝政之事,別人問陳平,陳平都不作答,而是讓別人去找審食其。

    陳平身為漢高祖開國的那一批功臣,在呂雉的手底下卻跟一隻兔子那麼乖。明白人基本都知道,不是陳平自己想乖,而是呂雉太厲害,見到對自己有威脅的人就立刻下手。陳平敢不乖的話,估計都撐不到平定“諸呂之亂”的那天了。

    再者說了,自古以來朝堂上講究的都是利益,沒有人跟你講究情義。當時天下已定,呂雉一手遮天,所有的功臣都在等待呂雉去世,顛覆呂氏政權,沒有必要為了一個跟自己不太熟的女人不自量力,白白浪費自己的性命。

    戚夫人跟他的兒子劉如意慘死,只能怪戚夫人自視甚高,搞不清楚什麼叫做大勢。在沒有任何一個功臣,沒有任何一個政治集團支援自己的情況下,戚夫人天真的以為單靠一個劉邦就能夠立自己的兒子為未來的繼承人,簡直是痴人說夢。就算劉如意能夠當上皇帝,以呂雉的政治資本,分分鐘能夠讓他倒下來。

    如果戚夫人稍微有一丁點政治頭腦,應該學著薄夫人,不去招惹呂雉,安守本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時不時的勸劉邦對呂雉好一點,讓風聲傳到呂雉的耳朵中,再時不時的去串個門,拉近和呂雉的親近感,母子兩也不會死的那麼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城市的囤房者已經變成既得利益階層了,後來者還有奮鬥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