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吃瓜
-
2 # 四川達州人
不叫蘇37。是S32/S37的前掠翼型的發展代號,後面,俄軍方給了一個標準的編號Su—47。卻沒有量產。
Su47,最大的問題是,前掠翼對機翼材料的需求太高。其次,隱身效能顯著沒有發展前途。
不叫蘇37。是S32/S37的前掠翼型的發展代號,後面,俄軍方給了一個標準的編號Su—47。卻沒有量產。
Su47,最大的問題是,前掠翼對機翼材料的需求太高。其次,隱身效能顯著沒有發展前途。
不,它服役了。
SU-37最終以SU-47 Berkut “金雕”的身份服役了,但俄軍雖然給了它軍用編制,卻因為對其不感興趣,沒有沒有進行任何採購活動。
所以,可以看做是俄軍給了蘇霍伊一個面子,肯定了他們的努力,也賦予了編制,然後這杯冷茶就給倒掉了。
“金雕”專案是蘇霍伊公司90年代初為求生而扔出來的磚頭,它源於蘇聯80年代末進行的前掠翼驗證機專案。
這個前掠翼專案當時美國同期也在搞,被稱為GRUMMAN X-29專案。
X-29專案美華人搞了10年,開頭將其當做發展第五代機的驗證專案,最後還是放棄了。
美華人得出的結論是,前掠翼可以極大增加飛機的機動靈活性,可以讓飛機在不需要推力向量技術的情況下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
所以,理論上前掠翼技術是前途無量的,或將是一種劃時代的戰機新構型。
但是,前掠翼卻對機體強度、材料、電傳控制等擁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要解決前掠翼的“空氣彈力形變”現象,還得進一步增強機體結構,耗費大量的成本。
美華人自問這很難,而且現有的常規佈局戰機透過“力大飛磚”,效能照樣能進行碾壓,所以僅僅只是取得一定實驗資料,便放棄了X-29專案,將之甩給了NASA。
而且,當時的美國已經在研發隱身戰機,以及為未來第五代戰機找尋出路,它們認為更先進的電子系統、更精密強大的雷達、以及低可視度和超音速巡航情況下的超機動能力,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過分強調低速高機動雖然能造出動作炫酷的戰機,但並不符合空戰的發展。
蘇聯人想的不一樣,蘇聯當年正沉浸在SU-27帶來的巨大掌聲中。這架1969年研製,1977年收費,1985年入編的新型重型戰機簡直滿足了蘇聯人呢的一切要求,它出色的氣動效能讓美華人所有的戰機都黯然失色,更是利用超強的低速機動性成為空中表演的明星。
冷戰尾聲的蘇聯已經後繼乏力,而美國隱身戰機的研究保密程度也非常高,所以蘇聯的戰機設計並沒有什麼可參考的例子。既然SU-27如此優秀,那麼強化蘇-27的效能就成為蘇霍伊唯一能做的事,S-37“金雕”也不過是在SU-27技術上進行的一種變形改造罷了。
實際上當時米格廠也在加緊搞所謂的“第五代機”,某種程度上還是S-37的競品,即米格1.42\1.44,不過這種戰機下場比S-37更慘。
蘇聯解體以後,受到經濟衝擊的蘇霍伊,為了展現“技術實力”,促進產品推銷和融資,以及增加政府心目中的權重,便趕緊將研發的S-37搬了出來,在90年代後期草草完成了幾次試飛。
然後,特殊時期蘇霍伊的求生慾望有點過於強烈了,誇大了S-37的效能。
老實說,“金雕”並未在公眾眼中展現出多少強悍的飛行效能,大部分的資料都來自於蘇霍伊方面對其的描述。比如提供了卓越的低速機動性,具備更好的升阻比,有更低的失速速度,有效防止螺旋,具備隱身效能,有輻射吸波材料塗層。
對於如何解決機翼大載荷累積產生的形變問題,俄羅斯人回答得模稜兩可,一會兒說是機翼大量使用了先進複合材料,一會兒又說更輕的質量幫助S-37獲得了更大的耐久度。
期間有一則傳言,稱試飛的S-37機翼是個“耗材”,其實蘇霍伊方面一直都沒解決前掠翼的耐用問題,因此S-37不僅不能隨意進行高機動飛行,還需要非常勤地換翅膀。
還有關於S-37“隱身”的問題,眾所周知隱身戰機的低可探測效能大半來自於外形設計,而S-37的外形卻反而增加了隱形特徵。面對這個問題,當年居然傳出了一個“等離子隱身”的說法。
可是一直等到最後,人們也沒有等到S-37的等離子隱身,這不過是一次忽悠而已。
在美國推出F-22以後,蘇霍伊方面更是使出渾身解數,企圖讓俄政府相信他們是俄軍第5代機的唯一希望,然而俄軍表現得非常謹慎,畢竟口袋裡沒倆錢,SU-27的改型又不是不夠用,沒必要急著吃S-37這種半熟的瓜。
而且F-22同樣給俄軍提了個醒,S-37的技術其實已經過時了,既然無論如何都達不到F-22的程度,那倒不如面對現實一點,將SU-27的其它改型研製上去。
所以,當S-37在2002年獲得SU-47這個編號的時候,並未獲得涅槃的機會,反倒得到個“就這樣吧,可以了”的落寞結局。
“金雕”塵埃落定,俄軍實際上也沒說將自己的5代機發展一把掐死,畢竟SU-47只是路子走歪了,並不是蘇霍伊不行。
早在2000年,俄方就已經與印度進行了關於“第五代戰機聯合研製計劃”的接觸,蘇霍伊方面承諾將研製出“與F22不相上下的第五代機”,雙方達成了協議。
2002年,也就是SU-47獲編的那年,蘇霍伊開啟了“PAK-FA”計劃,該專案最終在利用了部分SU-47技術驗證經驗的情況下,研製出了T-50戰機,即後來的SU-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