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際風暴

    重慶的男兒郎正在努力抽水救火災,而河南平汝州一幫人抽乾20萬立方米的湖水,只為抓一條“湖中怪魚”,當地媒體努力直播,每天有幾千萬觀看,和重慶滅火形成鮮明對比。

    汝州中央公園的“湖中怪魚”是什麼魚

    在7月份的時候,有網友看到湖中有一條大魚,專家看過影片後,初步判斷是入侵物種“鱷雀鱔”。

    鱷雀鱔分佈在墨西哥到美國東部沿海一帶的河流,鱷雀鱔體長一般1-2米左右,有的甚至可以長到3米,那最大的鱷雀鱔有多大?

    目前有記錄查詢,2011年,在密西西比河的月亮湖,有一名漁民用漁網捕捉到一條296斤的鱷雀鱔,這是人類記錄最大鱷雀鱔。

    鱷雀鱔是長筒型,嘴部前突,嘴部有點像中國長江滅絕物種的長江白鱘,上下顎有甲板,有長長的牙齒,又像鱷魚長長的嘴巴,非常適於捕抓獵物,體青灰色,體表有俺黑色花紋,面板有硬鱗覆蓋。

    鱷雀鱔的鱗片非常堅硬,所以在早期的時候,印第安人會使用鱷雀鱔的鱗片作為箭頭,還可以用鱷雀鱔的鱗片作為盔甲防護,部分美華人把鱷雀鱔的鱗片加工,當作飾品佩戴。

    鱷雀鱔在池塘、人工湖幾乎天敵

    鱷雀鱔是一種非常兇猛的食肉魚,它會攻擊所遇見的魚類,捕食時,它會一動不動地裝死,先對獵物發起致命的一擊,然後轉一兩圈就將其吃掉。

    這個動作,大家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熟悉,鱷魚的招牌“死亡翻滾”,就是咬住獵物,然後不斷旋轉,直到獵物死亡。

    如何池塘或者湖中有一條鱷雀鱔,那麼鱷雀鱔就可以在湖中為所欲為,因為它們沒有天敵,每天的進食量相當於它體重的7%,如果不及時抓起來,一條鱷雀鱔就可以把整個池塘、人工湖的魚都吃光。

    2016年,一名養殖戶在自家魚塘發現一條一米多長的鱷雀鱔,結果不到一個月,剛剛放下去的5000多魚苗幾乎被吃完。

    鱷雀鱔會不會攻擊人類?

    2022年8月18日,江蘇泰州有個6歲小孩,在人工湖玩耍、洗手,有一條魚突然上來咬住小朋友手指,3根手指突然被神秘魚咬傷。

    家長不知道是什麼魚,只覺得又大又恐怖,長相還很奇怪,於是把影片上傳到網上。

    很快就有網友破案了,網友認出這種魚,這就是入侵物種“鱷雀鱔”。

    這個人工湖水不是很深,小朋友被咬傷之後,物業馬上採取行動,用圍堵、排水等方式,把鱷雀鱔抓起來。

    這條鱷雀鱔長70釐米左右,大概10多斤,還好不是很大,如果超過50斤,那麼小朋友就危險了。

    鱷雀鱔能不能吃?

    2018年,東北的趙先生在家附近,有人賣一種外形獨特的魚,好奇的趙先生問老闆是什麼魚,老闆說不知道,只說賣10元一斤。

    趙先生看價格不貴,於是買幾斤回來試口感,於是用鱷雀鱔做食材,做了一個清燉鱷雀鱔,高興的招呼朋友過來品嚐,結果一群人全進醫院。

    鱷雀鱔肉沒有毒性,歐美部分人還挺喜歡吃,但是鱷雀鱔的魚子有毒性,趙先生和他的朋友進醫院,是因為趙先生不僅買鱷雀鱔的肉,還買兩斤魚子,後來有人上吐下瀉,有中毒跡象,最後一群人全進醫院。

    送到醫院後,醫生也為難,因為鱷雀鱔不是我們國家本土魚,很多人都沒見過,醫生還沒有接診鱷雀鱔中毒病例,不知道如何救治,只能細心照顧和積極治療,還好他們吃的不多,體格比較好,不然就危險了。

    河南汝州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抓鱷雀鱔

    在7月份的時候,河南平頂山汝州市的中央公園出現“水怪”,因為當地市民沒有見過,再加上它體型大,所以網友用手機拍下影片,而且釋出到網上,經過專家判斷,初步認為是入侵物種鱷雀鱔。

    河南汝州市中央公園由北向南延綿7公里,總規劃面積283萬平方米,整個公園由水系貫穿其中,南北長5.5公里,自北向南建有五湖,水面總面積50.54萬平方米。

    此次抽水的雲禪湖是人工湖,大約有數10萬立方米的水量,水面面積達到300畝,為了抓捕鱷雀鱔,當地已抽水多日,抽水量高達20萬立方米。

    湖幹之後,只有兩個涵洞有水,專家表示:“魚肯定就在涵洞裡”,一開始採用人工進入涵洞,但由於涵洞是中間有U型,裡面有很多淤泥,工作人員如果再進去,可能會有人身安全問題,最後工作人員退出來,換一個方式。

    8-25日,冒雨啟用機械裝置進入鱷雀鱔的藏身地管道進行抓捕,目前仍未抓獲鱷雀鱔。

    8-25日還沒抓到鱷雀鱔,有網友提出疑問:“抽乾湖水只為抓一條鱷雀鱔,是否得不償失”。

    針對這個問題,公園一個管理員表示:“在抽水前,他們已經考慮多種因素,降低湖中水位,會對水草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影響,但鱷雀鱔長大以後,是否會對市民造成人身安全,也是他們考慮因素之一”。

    8-25日,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教授鄧學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抽乾湖水抓捕很有必要,不能讓它成氣候,如果等它繁殖了,那就成問題了”。

    另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在中國北方自然水域中,暫未發鱷雀鱔產卵的情況。

    公園的抓捕工作人員努力抓魚,網友開心吃瓜,感覺在看《走近科學》欄目一樣精彩,每天幾千萬觀看。

    一位水域生態專家表示:抓捕挺失敗

    1、救援隊進入涵洞,增加了不必要的風險,他覺得抽乾湖水不是最優解決辦法,應該劃定區域放置絲網等待鱷雀鱔自投羅網,效果更加好。

    而當時公園下網捕抓時,可能太想快速抓到,各種各樣的小船滑動,鱷雀鱔早就躲起來了,可能已經進入涵洞了。

    2、如果抽乾湖水,在明確有涵洞的情況下,應該事先在相關區域佈置網阻隔,如果魚在主水體,那麼在水位下降後,也會自投羅網,如果不在,則必然是被困在涵洞內。

    抽水之前,沒有做好布控就慌忙抽水,抽水就抽了一個月,這是一個大工程呀!最後抽乾後沒看到鱷雀鱔,畫面非常尷尬。

    而當前在明確於在涵洞內的情況下,讓救援隊進行捕撈的處理方式也不妥,因為淤泥太多,而且涵洞中間U型設計,無比危險,如果有意外,救援都沒那麼快。

    3、既然是為民除害,應該採用潑石灰或者大功率電捕,只要鱷雀鱔死就可以,明確殺死後,鱷雀鱔的屍體都不用取出來,留下來做人工湖肥料,而抓活得上來,也沒有多大意義。

    為了抓一條鱷雀鱔,抽乾了一個人工湖,全程直播,幾千萬的網友圍觀,看了幾天的涵洞,最後發現涵洞還挺“不錯”。

    華人工湖、池塘、河流的鱷雀鱔怎麼來的?

    我們國家不是鱷雀鱔的原產地,而我們國家引入鱷雀鱔,不是為了吃鱷雀鱔,而是用來當作“觀賞魚”。

    有部分人覺得鱷雀鱔的外形像鱷魚,而且鱗片散發光彩,當作寵物養。

    但是很多人低估了鱷雀鱔的進食量,只有食物足夠,鱷雀鱔長得非常大。

    所以需要不斷換魚缸,而且每天需要購買很多魚蝦投放餵養,最後越養越大,家裡的空間無法容納,只能被迫放棄。

    2016年,禪城有一名男子把一條鱷雀鱔放生在河裡,正好被巡邏民警發現,民警問他為什麼要放生入侵物種到河裡。

    該男子表示,這條鱷雀鱔是他養的寵物,剛買的時候才10釐米,但是才幾個月就長到70釐米,他每天要花30多塊人民幣購買魚蝦餵養,而且隨著鱷雀鱔越大,每天進食量直線提升,最後覺得飼養壓力太大,只能放生。

    而河南汝州市中央公園的鱷雀鱔,99%是有人放生的,放生的人覺得是“善意”,但是這條鱷雀鱔卻殺戮更多魚蝦,那就變成了惡。

    很多養魚的人,覺得那麼大鱷雀鱔殺了不好,大家都覺得大魚有靈性,於是最後一個處理辦法就是放生,把鱷雀鱔扔到人工湖、公園湖、池塘、河流等等。

    鱷雀鱔這種魚,只要被放生,基本上只有捕撈上岸或者等它自然老死,因為大陸的自然界沒有它的天敵,鱷雀鱔的天敵是原地產短吻鱷,總不能為了消滅鱷雀鱔,放在一部分短吻鱷下去吧!

    被放生的鱷雀鱔一旦繁殖,就會變成下一個“佛州緬甸蟒”悲劇

    第一、緬甸蟒蛇寵物被拋棄

    2022年,美國佛州抓到一條5.5米,重196斤的雌性緬甸蟒蛇,這是美國佛州抓到該州最大的緬甸蟒蛇,三個人抗起來都費力。

    而美國佛州的緬甸蟒蛇有30萬條,緬甸蟒蛇在佛州氾濫,還得從他們把緬甸蟒蛇當作寵物養說起。

    當時的美華人覺得緬甸蟒蛇非常好看,而且剛剛孵化出來的緬甸蟒蛇才20美元,很多人都可以接受,所以跟風飼養。

    但由於很多人對緬甸蟒蛇習性不瞭解,再加上出售的人不會跟買主說,因為一旦說了,大部分不會把他當作寵物飼養。

    緬甸蟒蛇生長快,食量大,只要主人給他足夠的食物,一年可以長到3米長,當長到4米後,長度緩慢增加,但是體重還是不斷增加,就算40歲之後的中年男人,身高不變,但是肚子越來越大,進食量依然驚人。

    緬甸蟒蛇是肉食動物,主人需要投放各種肉類給它們吃,隨著它們不斷髮育,進食量增大,有的一次可以吃整頭羊、牛,很多飼養者根本承受不起這樣的費用,而且飼養場地越來越大。

    當養不起後,美國佛州的人就把它們放到野外,美華人不喜歡吃飼養蛇,口感太差,於是野外的緬甸蟒蛇越來越多。

    第二、美國佛州遭遇颱風,野外緬甸蟒蛇暴漲

    1992年,美國遭遇安德魯颶風,導致佛州很多緬甸蟒蛇養殖場被破壞,很多緬甸蟒蛇出逃。

    出逃的緬甸蟒蛇在佛州沒有天敵,野外的緬甸蟒蛇數量不斷上升,再加上佛州溫度氣候好,野外食物豐富,讓緬甸蟒蛇迅速建立野外種群。

    雌性緬甸蟒蛇一年可以產60-80顆蛋,壽命高達25歲,一條雌性緬甸蟒蛇一年50顆蛋,有一半雌性,一年後,這一半雌性緬甸蟒蛇再產蛋,數量暴漲,最後美國佛州緬甸蟒蛇高達30萬條以上。

    第三、野外緬甸蟒蛇無天敵,當地很多物種滅絕

    緬甸蟒蛇數量暴漲後,破壞生態環境平衡,4-5長的緬甸蟒蛇,可以吃下一條2米的鱷魚,大鹿只要被緬甸蟒蛇盯住,幾乎逃不了。

    2000年到2010年,美國浣熊出現頻率下降到98.5%,短尾貓出現頻率下降87%,百尾鹿出現率下降93%,美國佛州哺乳動物直線下降。

    緬甸蟒蛇還對鳥類下手,專家抽樣調查時,在緬甸蟒蛇體內提取出20多種鳥類,緬甸蟒蛇嚴重影響當地生態平衡,很多物種面臨頻危。

    第四、出逃緬甸蟒蛇攻擊人類

    緬甸蟒蛇出逃後,還會對人類下手,比如在2021年7月1日,佛州奧蘭多市有一戶人家飼養緬甸蟒蛇,緬甸蟒蛇出逃後,爬上嬰兒車,纏住2歲寶寶,最後導致寶寶窒息死亡。

    這條緬甸蟒蛇長2米,蛇的主人看到自己寵物不見後,不斷尋找,後面來到孩子房間,發現蛇纏繞在寶寶身上,他用刀刺到緬甸蟒蛇,最後雖然鬆開寶寶,但是寶寶已經沒有呼吸。

    蛇的主人是孩子母親同居男友,後來警方還展開調察,以確定家長是否存在疏忽照管兒童或者其他違法行為。

    美國佛州從1990開始,至少有10以上死在緬甸蟒蛇之口,其中有一半是兒童。

    美國佛州對緬甸蟒蛇束手無策

    第一、捕蛇大賽

    為了控制緬甸蟒蛇,美國舉辦了捕蛇大賽,抓到一條雌性緬甸有1200提成,抓到雄性有300提成。

    2013年2月,有1600獵人參加捕蛇大賽,但只抓到68條,2016年2月舉辦的捕蛇大賽,也只抓到120條。

    後來美國又從印度請來2名捕蛇大師,雖然比美國獵人厲害,一個月抓到27條,美國1000多名獵人,比賽期間才抓到100多條,還用上各種先進裝置。

    有一名女獵人,5年的時間,才抓到500多條緬甸蟒蛇,效果非常差,她表示抓緬甸蟒蛇太難了,緬甸蟒蛇不僅力量大,善於躲藏,抓捕為非常危險。

    第二、吃貨大賽

    美國佛州高層見捕蛇大賽效果太差,於是呼籲吃貨們吃緬甸蟒蛇,但由於緬甸蟒蛇常年生活在沼澤地,緬甸蟒蛇體內有毒金屬含量高,汞含量達到3.5ppm,超出食用標準,美國佛州面對緬甸蟒蛇的態度,和美國鯉魚一樣,都覺得是廢物和垃圾。

    後來美國製定規定,寵物緬甸養護者每年繳納100美元養寵蟒蛇“執照費”,而且要參加養蛇技巧培訓,在寵物蟒蛇身上植入跟蹤晶片,但由於缺乏專門回收儀器寵物有限機構,這個政策沒有多大效果。

    美國佛州緬甸蟒蛇沒有天敵,抓捕效果差,連寒潮天災都凍不死它們,反而讓它們適應寒冷,為後代傳遞耐寒基因,想吃又吃不了,緬甸蟒蛇成為美國最危險入侵物種。

    中國“觀賞魚”鱷雀鱔的情況

    現在中國進口鱷雀鱔當作“觀賞魚”飼養,跟美國佛州把緬甸蟒蛇當作寵物飼養一樣,網上購買一條小鱷雀鱔才10-20人民幣,還包郵到家,很多人覺得價格便宜,而且外形獨特,於是跟風飼養。

    但是鱷雀鱔是肉食動物,每天的進食量也比較大,一開始買蝦魚只需要幾塊錢,但隨著它不斷長大,飼養成本增加到幾十塊、幾百塊。

    而且隨著它體型不斷增加,魚缸也需要不斷更加,魚缸所佔地方不斷增大,很多人覺得飼養壓力太大,於是就“善意放生”。

    中國鱷雀鱔從購買到被拋棄,跟美國佛州緬甸蟒蛇真的特別相似,起初都是為了好看,價格便宜,後面拋棄都是因為進食量大,所佔場地大而被拋棄。

    鱷雀鱔有可能像美國佛州緬甸蟒蛇一樣氾濫嗎?

    鱷雀鱔的壽命比較長,可以活到50-70歲左右,漂亮的鱷雀鱔可以活到90歲以上。

    雌性在10歲左右達到成熟,雄性在5歲達到成熟,但是鱷雀鱔產卵條件非常苛刻,在很多年份裡,鱷雀鱔不會產卵。

    鱷雀鱔產卵第一個條件是需要一條河流泛濫,也就是需要洪水,當洪水上漲後,形成很多溼地,陸地的植被被淹沒後,這些植被會釋放一些化學訊號到水裡,鱷雀鱔接觸到這個訊號後,它們知道產卵季節來臨。

    鱷雀鱔進入這個淺水區域後,水溫必須介於20-28°左右,光照也要滿足要求,鱷雀鱔才會產卵,所以汝州中央公園的鱷雀鱔不會產卵。

    現在還不能確定汝州的人工湖同時有雄性和雌性的成年鱷雀鱔存在,但是他們在公園人工湖繁殖機率幾乎為零。

    但是我們要嚴格禁止放生這個物種,因為我們國家的長江水系和南方的一些水系,可能是存在鱷雀鱔繁殖的條件。

    一旦鱷雀鱔在野外繁殖開來,後果非常嚴重,鱷雀鱔的產卵量很大,每次產卵可以產10-20萬枚,孵化只需要幾天時間,10天左右就可以獨立活動。

    我們看到的類似鱷雀鱔的魚,不一定都是鱷雀鱔,因為雀鱔目前有7個品種,鱷雀鱔只是兩個屬中大雀鱔的一種,也就是說還有其他6種雀鱔。

    如果鱷雀鱔在中國自然水域氾濫,那麼和美國佛州緬甸蟒蛇氾濫一樣,鱷雀鱔沒有天敵,破壞水域魚蝦類,導致很多物種因為沒有食物,最後滅絕,就像長江白鱘滅絕,水庫、水壩讓它們無法迴游產卵是一個因素,而長江白鱘作為食物頂端,因為長江魚類減少,覓食困難,一樣導致它們滅絕。

    在自然水域如何抓鱷雀鱔?

    鱷雀鱔體型比較大,意味著它很容易被發現,鱷雀鱔還是一種夜間伏擊性魚類,晚上的時候,用手電筒照它,它都沒有什麼反應,或者行動緩慢。

    這個時候用魚叉、魚標、複合弓都可以把它搞定,河南汝州這條鱷雀鱔,網友看它的時候,就是在涵洞邊上拍的影片,它在水下緩慢行動,這個時候總魚叉、魚標的確可以搞定。

    用釣魚的方式,也可以抓到鱷雀鱔,可以用魚肉、魚頭作為誘餌,當鱷雀鱔聞到血腥味後,它們會游過來。

    但是如果用路亞的假餌釣,不容易釣,因為對於伏擊性、夜行性的魚,對假餌不感興趣。

    汝州中央公園如果舉辦釣魚大賽,給幾萬獎金,釣友肯定可以很快把鱷雀鱔釣出來,不僅可以提高汝州的知名度,還不用抽乾湖,知名度有了,流量有了,鱷雀鱔也除了,大家都高興,多好呀!

    寫到最後:鱷雀鱔是入侵物種,在我們國家飼養買賣鱷雀鱔是合法的,但是放生這類物種是違法的。

    很多人知道飼養合法,而且買小鱷雀鱔苗才10塊錢包郵,成本低,當無法飼養時,但跟鱷雀鱔有“感情”後,覺得殺生是罪過,最後就偷偷放生,覺得這是“善意”。

    在人工湖、公園可能有攝像頭,但是如果放生在河流,幾乎抓不到,所以還得從源頭切斷,不給出售。

  • 2 # 才思敏捷藝術家R

    有著“幽靈火箭”之稱的鱷雀鱔是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魚類之一,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300萬年了,而鱷雀鱔已經在地球上存在超過了一億年,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種群最為繁盛,曾經是地球霸主的恐龍也滅絕了,為什麼鱷雀鱔會存活至今而且還聲名狼藉呢?

    鱷雀鱔的顯著特點

    鱷雀鱔最令人驚歎的就是它那排列緊密,硬度堪比牙齒的超硬琺琅質魚鱗,也被稱為骨質魚鱗,鱷雀鱔的背部呈深褐色,腹部多為淺白色。魚鱗的堅硬程度足以讓它躲過許多兇猛食肉動物的威脅,所以它的天敵並不多,這是鱷雀鱔可以在地球上生存這麼久的原因之一!

    鱷雀鱔身呈圓筒形,最有特色的是和鱷魚相像的嘴,因此得名“鱷雀鱔”。它的嘴部前突,上下頜有骨板,長長的嘴裡面佈滿了尖銳鋒利的牙齒!

    鱷雀鱔有著自己獨特的呼吸方式,除了正常的鰓呼吸,鱷雀鱔的魚鰾裡面佈滿了與食道相連的毛細血管還可以用魚鰾呼吸,即使在缺氧的條件下,也可以利用來獲得氧氣,所以鱷雀鱔可以短暫的在陸地上生存。鱷雀鱔的壽命很長,大多存活26-50年,壽命最長的可以活75年。

    鱷雀鱔在水中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8-20攝氏度,但是它們可以在溫度更高或者更低的水中生存,而且鱷雀鱔在湖泊,河流,沼澤甚至在鹹水中也可以短暫生存,不得不說,其存活能力是非常強的,所以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體都是適合鱷雀鱔生長繁衍的!

    鱷雀鱔能存活一億年之久也得益於它的繁殖特點,每年5-8月產卵,一次會產下15-28萬顆。卵呈淡綠色,有粘性,粘附於水草或礫石上,孵化期大概6-7天,孵化成功率高,值得注意的是魚卵有劇毒,如果其他魚類吞食也會死亡。雄性6歲左右性成熟,雌性則長達11年。鱷雀鱔能長到3米甚至更長,體重45-72千克,這個體型在淡水魚中絕對算得上“淡水魚霸主”了。

    綜合這一切的條件,鱷雀鱔能夠從一億多年前一直活到現在也就不意外了。在被孵化時期,卵就自帶了毒性來保護自己,成年後又沒有什麼天敵,自己的適應能力又很強,可以說真正能使它滅絕的,也就只有人類了。

    鱷雀鱔為何“臭名昭著”

    鱷雀鱔多生活在北美洲水域,不難看出,鱷雀鱔是入侵物種,其實,小龍蝦,牛蛙也是入侵物種,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小龍蝦肉質鮮美,蛋白質、金屬元素含量豐富,具有食用價值。

    但是更讓它臭名昭著的地方在於有鱷雀鱔的地方其他的魚類就會絕跡。鱷雀鱔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性魚類,只要獵物的長度小於體長的二分之一,它就會進行攻擊,小型鱷雀鱔也可能成為成年鱷雀鱔的“盤中餐”,捕食時,它會一動不動,直到獵物靠近時,像被髮射的子彈,“咻”的一下咬住獵物,敏捷而迅速!

    鱷雀鱔沒有咀嚼的功能,只能靠吞食,類似於蛇的進食方式,最大可以吞下身體1/4的食物,鱷雀鱔是“直腸子”,所以成年鱷雀鱔一天可以吃下幾十斤的食物,只要是水裡面的生物,能吃的一切,鱷雀鱔都會吃光,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廣東省有一養殖場在收穫季節在偌大的池塘裡只捕撈出幾尾魚和兩條鱷雀鱔,鱷雀鱔給農戶帶來不小的損失。

    生態平衡不平衡

    在北美洲的鱷雀鱔是如何進入中國的呢?人為放生是造成鱷雀鱔在水域內生存的一種方式,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鱷雀鱔作為觀賞魚類。鱷雀鱔食量很大,生長很快,對溫度有一定要求,觀賞成本越來越高。一些無知,或者明知後果有多嚴重依然將鱷雀鱔放生到野外區域,這種行為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進行了極大的破壞,造成本土魚類數量迅速減少!

    還有的鱷雀鱔“出逃”,養殖鱷雀鱔的養殖場通常建在水庫附近,下大雨時,會有鱷雀鱔隨著水流逃竄至野外水源,慢慢長大,繁衍生息,繁衍壯大成為一個種群,這就導致它們在野外水域的數量越來越多。

    在北美洲,鱷雀鱔還有美洲鱷,大型猛禽等天敵,在大陸,鱷雀鱔沒有了天敵,就處於了食物鏈的頂端!也正是因為鱷雀鱔的“來者不拒”,所以它們被各國都列入了重點防衛的入侵性物種。

    在美國,鱷雀鱔因為吃掉太多的其他魚類,差一點就被人類的撈捕而滅絕。上世紀80年代,美國為了解決河流中水藻、微生物氾濫等問題,美國引進了亞洲鯉魚,因為亞洲鯉魚食量大,專吃水藻、微生物。不成想,亞洲鯉魚的繁殖速度太快,爭奪其他魚類的食物、氧氣、空間。

    亞洲鯉魚氾濫成災,美國政府想到了放生鱷雀鱔,在鱷雀鱔的幫助下使亞洲鯉魚侵佔河道的現象有所緩解。可以想象如果被鱷雀鱔入侵,那麼當地的漁業將會一無所獲,如果任其繁衍,當地的生態環境會遭受滅性的打擊。

    由此可見,大自然給每種生物都安排了合適的“家”人類不能憑一己之力改變生態環境,違反自然規律的危害程度不可小覷!

    現代人獵奇心理很重,喜歡養一些冷血的、奇特的、甚至是帶有劇毒的動物,但是自己責任心又不強,養著養著就不想養了,隨意的把自己養的動物扔掉,殊不知自己的無心之舉可能會造成多大的破壞。

    國家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不可以隨意放生野生動物,為了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不受侵害,一定要了解自己放生動物的行為是否有害處!如果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干擾當地生產生活就會違反法律,不要放生動物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之後還以為自己做了好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霍金曾經預言的超級大旱是否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