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鵬趣談
-
2 # 沙渺健康世界
首先得明白大學到底是讀什麼?讀書嗎?小學,初中,高中還沒讀夠嗎?
小學初中都是老師和書本說什麼,學生就記什麼,學的是"記什麼?";高中學的是"為什麼?",大學學的是"憑什麼?"。
所以,大學裡不務學業的人,並不能代表什麼。大學教人識別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轉變。學渣裡的馬雲,劉強東,比爾等等也說明了,啃書的人不一定比我強多少!!!!!
-
3 # 之彧
首先明確一下,什麼是對社會有益?只要不違法、不違背道德、不危害社會和他人,都可以稱之為有益。
背題庫應對考試,這更多層面體現的是對待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它和如何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道德觀沒有直接的關係。
誠然,用背題庫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去應對考試,其靈活性和實踐性無法得以體現,也無法得以培養。過多依賴背題庫透過一次次考試,可能會在將來的社會工作中顯露一些弊端,但和他的做人立場和原則沒有必然的聯絡。
如果大學生背題庫就能透過考試,那麼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以一張卷子定終身的單一評價機制。
-
4 # 饕餮視聽
態度
大學生在平時的時候只知道瞎混,而在考試前得透過大量的背題庫的方式來透過最終的期末考試這樣的大學生肯定是對社會沒有什麼益處的。
平時混到了考試的時候大量的背題庫,這樣的學習方式肯定是學不到什麼真正有用的大學知識的,這樣的學習肯定只是能夠應付考試而已,最終僅僅是能夠獲得大學的畢業證和學位證,但是這樣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基本上學不到什麼真正有用的大學專業課知識。
如果大學生在平時的時候也不出去兼職和參加學生會活動的話,那麼他們連基本的融入社會能力都沒有學會。
正確的做法
大學生在大學裡面應對自己的專業和正確做法是每天上課的時候認真的聽老師講課,課餘的時間也要多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去上自習來回顧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如果再有時間的話,需要預習一下下一節課所需要的內容。透過這樣的學習,肯定能夠把大學期間的專業課給學好,將來工作以後也會對工作有所幫助的。
大學生在大學裡面也可以利用一下自己的課餘時間多考一些證書,比如可以考一些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會計、教師資格證、駕照等比較有用的證書。雖然這個證書在大學生目前看來並沒有什麼作用,但是這些證書在那種將來就業的時候都是有所幫助的,比如說英語四六級是很多企業招聘時候的一個門檻。
大學生在大學裡面除了學習專業課之外,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來學習更多的有用知識,有的大學生在大學裡面透過業餘時間來學習計算機程式設計,基本上到了大四的時候能夠獨立去程式設計一些小程式,這樣他們在打掃工作的時候就能夠順利的找到計算機程式設計方面的工作,也不至於在大四找工作的時候那麼迷茫了。
當然,大學生在大學裡面除了學習之外,還需要儘快的讓自己融入社會。在大學校園裡面參加學生會組織或者是做一些兼職活動,是他們融入社會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但是有不少的大學生在大學裡面沒課的時候,他們基本上都是在宿舍裡面宅著玩遊戲或者是看影片,這樣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雖然大學生覺得自己平時在宿舍裡面宅著很安逸,但是這樣的生活基本上專業課沒有學好,而學也學不到什麼融入社會的基本技能,很快的大學四年時間就這樣荒廢掉了。
-
5 # 景先生說
這樣的情況比較多,因為平時沒有什麼學業壓力,到了考試之前老師一般也會畫畫,重點學生在最後的兩週左右時間裡認真去拼一拼,背背題庫基本上都能透過。學校也會盡量的放學生一馬。這好像已經成了大學和大學生之間的一種潛在的默契,實際的危害也挺大。
目前教育部也在提倡給大學生增壓,加擔子。
有人開玩笑的說,在大學一個學期前面16周過得像幼兒園的學生,最後兩週過得像高中生。
至於這樣的學生出去後,對社會有沒有益處,暫時不好說。
因為在學校和在社會是兩套不同的評價體系。
在學校裡考試透過或者說拿到高分就能夠獲得相應的榮譽,但是工作了以後卻不是這樣。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需要拼家世,拼顏值,拼工作能力,拼運氣,拼自己的持續學習能力,拼行業的發展潛力…
在學校幾乎是單一維度的評價體系,進入社會更加的複雜,拼的是綜合素質和能力。
最後我們不要過於擔心別人未來的發展怎麼樣,我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身的提升當中。這才是最緊要的事情。
-
6 # 路上言語
大學生過得太安逸,並不是一件好事。當你在混大學,大學也在混著你,最終生活會把你虐的體無完膚,傷痕累累。
一、要吃得苦中苦
大學生在大學裡面混日子,對自己無益,更對社會無益。
學習的過程是枯燥和無聊的,需要有一定的自控力。特別是在大學裡面,擁有一定的自控力就是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有句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學習是一個吃苦的過程。大學生要能吃苦,能吃得了學習的苦,就比同齡人進步了一大截。吃得了學習的苦,就不會是混大學的狀態,而應該積極向上的努力學習,做一個真正的大學生。
二、不能太迷戀於舒適區,貪圖安逸
過度迷戀舒適區,貪圖安逸,並不是一個大學生應該有的樣子。
大學生需要奮鬥,敢於走出舒適區,一邊痛苦一邊成長,才能有所作為,生活中才能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大學生需要成長,就需要走出舒適區。不能因為環境的影響,而變得人云亦云,沒有目標,因此選擇了混大學。
三、想要不混日子,需要主動
大學生不應該在大學裡面混日子,要學會主動學習,主動成長。
混日子很容易,4年的大學生活一眨眼也就過去了,就怕自己既荒廢了大學的日子,也辜負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只留下看不到希望的痛苦與掙扎。
成長的過程伴隨著痛苦,還有各種誘惑。想不混日子,就必須得承受一定的痛苦,拒絕誘惑,主動成長。
大學生活為什麼是美好的?
因為大學不像社會殘酷而現實,大學生們還可以在沒有多少壓力下去全力以赴學習知識,和成長。
只是,美好的大學生活並不代表著大學生們對學習就可以敷衍了事,對成長視而不見,把自己讀廢了,出來社會以後,才慌了神,後悔莫及。
回覆列表
這個不絕對,這個想象很正常,屬於常態,要說上升到對社會是否有意義,這個完全是另一個問題,還是因人而異,360行行行行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