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橋流水yu
-
2 # 李育識520
農村怎麼生存,可以說誰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只有因地制宜的方式方法,看有木有所改變。種地農民的生存,一靠政府二靠天。
-
3 # 德才兼備微風80
靠勞動。整個國家都應該是靠勞動。若不是這樣,一個社會到處是寄生蟲,腐生物。是對"勞動者"的不公,社會的價值也將漸漸失去。
-
4 # 黃劉空
在農村應該怎麼生存?有的人從小立志“跳農門”,讀書上大學了,最後出息了,生活的很好。有部分人學個手藝,泥工木工漆工什麼的,收入很好,活的不錯。還有一部分人進城打工,也免強活的還行。有小部分人種植養植有能耐,生活也可以。剩下的就是弱勢群體。生活自然法則,優勝劣汰,很殘酷。好在有“扶貧”,艱難地活著。
-
5 # 果果奶奶7069
在農村生存應該有很多種生存方式,看你應該用那一種。
應該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不怕髒、不怕吃苦受累、不怕起早貪黑、頭腦靈活、多學習、多積累經驗,做養殖就能賺錢生存。
做種植青菜、瓜果各種農產品也能掙很多錢生存。
做一個小生日也能掙到不少錢,也會生存的很好。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農民到60歲就享受國家的補貼待遇,五保戶有待遇,殘疾人有待遇,低保戶有待遇等......,都應該能生存。
農民就是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口糧地,國家都有待遇,都應該生存。
現在在農村生存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都應該生存的很好。
-
6 # 森林之王3252
我不當貧困戶,我不要國家發低保。我靠我身子骨和雙手雙腳去做日升而出,日落而歸田間地角養活自己的事,四季出啥就食吃啥,別想高樓大廈機械化,存本較低的鋤頭扁擔都用上,我們就這樣生存。我想沒違法吧。
-
7 # 坦蕩擎天
農村是廣闊的天地,不但能生存,而且,大有作為。古人云:土能生萬物,地內產黃金!農村有山、有水、有田,生態環保,氣候宜人,只要勤奮勞動,自食其力,科學種養,不僅僅只能生存,還能發家致富,透過土地流轉,科學規劃,精品種養,致力打造高效優質生態農產品產業鏈佔領市場,必定創造巨大財富。天道酬勤,厚德載物,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光榮!
-
8 # 大花貓71373869
現在的農村,只要不偷懶,愛勞動,生存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想透過勞動創造財富,進而致富,困難還是比較大的。混個溫飽還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在我們這裡,無論是山區、丘陵區,還是平川,農村的人都有自已的辦法生存下去。正所謂豬往前拱,雞朝後扒,各有各的招兒。
比如在汾河谷地,一馬平川。村裡的人均耕地在一畝到5畝之間。平均是2畝半的樣子。這些地方,農業機械化比較發達,比如種玉米,就是全程機械化:春天讓人連耕帶種,施肥打除草劑一次完成。秋天站在地頭估一下價格,對了就賣了,點錢就行了。種地成了捎辦。大把的時間幹什麼?收購倒賣葵花、玉米,各種農副產品。或者到大型加工廠、養殖基地打工,或自己搞養雞、養牛、養豬,增加收入。
在丘陵區的,則以種植小雜糧、果樹為主,其他地裡種些蔬菜、糧食,以夠吃為目標,集中精力鬧果園。一年下來,收入頗豐:管理較好的夏巴梨,二畝地能賣4萬元左右。蘋果樹效益差點兒,一畝地能產6000斤80果,也能在地頭賣到一斤兩塊以上。滲水地膜機播免間苗穀子,正常情況下畝產800斤晉谷21,也能賣到3千元左右。種上十來畝,也能照料過來。另外露地辣椒、豆角,紅薯、胡蘿蔔、山藥蛋,趕對了行情,一畝地幾千元就到手啦。
在山區,養殖業是重點,地裡打的糧食是個輔助。如果肯吃苦,肯用心,養羊、養牛是比一般工薪階層都收入高的。我年年上山,去給牛、羊看病,對此比較瞭解。山區坡廣草多,放牧只有人工成本。一個人兩隻狗,放上三、四百隻山羊根本不成問題。效益有多高?放牧的羊,活掛稱重每斤9.5元就比給人打工強;12.5就是一年8萬/百隻羊。去年價格是16元/斤,你算算,能掙多少錢?不過每天也挺辛苦的,最少得走兩萬多步。就是雨天、雪天,甚至是過年,你也沒歇空:不放牧,那麼多張嘴都問你要吃的:“咩——!”
因此說,在農村,人勤是餓不死的。懶鬼就不用說了。
-
9 # 使用者4782731401233
農民是一個苦差,誰也不想當農民,甭管城市農村人,從孩孑唸書就教孩子好學習長大幹什麼什麼,沒有人會教孩子好好學習長大當、農民,這就說明農民不是好差。但都不當農民地誰來種,華人吃什麼,所從農民也是職業,應引起高層的重視,要善待農民,應給退休安排
-
10 # 黃友貴
光談個簡單生存,農村還是件挺容易的事。這一點比城市要優越一些。
屋的前後種些應季蔬菜,養些雞鴨鵝豬。水田裡種上點稻穀,旱地裡種點五穀雜糧。那最基本的吃飯,餓是餓不著。
只是生活就成了問題。一家人應季的衣服、醫療、水電、取暖、養老,以及孩子的學費,這些雜七雜八的開支都需要錢,可錢又從哪來呢?
僅是生存,在農村裡不是很難。但要談生活,論生活質量,可就太難太難!
回覆列表
在我所在地農村,農民正享受著國家的優厚待遇。因是經濟開發區,有幾個村子已整體拆遷,農民不種田地這種現象自古以來沒有的。我小學的一個同學,曾在村裡吃苦耐勞,一年四季種田地,沒有多少收入,改革開放後,子女長大後去城打工,他們村不種水稻了,種經濟作物去市場上交易。他們二老家裡和其他村民一樣,搭大棚種辣椒,從早忙到黑,忙時顧人工採摘,給人家小商販買去,自己再趕去城裡賣,一年到頭還是給商販賺得多,二人曬得像黑種人般,年紀60多了,累得又七病八痛,為了生活沒辦法。三年前整體拆遷,他家賠償300多萬,兒子買了小車,買二套房子,兒子一套,他二老90多平米一套,住進了離我家不遠的新居民小區,還每月每人有2000元左右的養老金,現二老白天不要幹活,狂狂市場,有時坐老年人免費公交車去城裡玩玩,晚上小區門前廣場,或郊外散步,經常碰到他們,他們對現狀十分高興,人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象他們自說:做夜夢也想不到會介好。他們村共170多戶人家,有7-80戶移來了這個小區,還有部分已隨子女移去城裡,還有小部分到附近村,根據政策,自建房。所以我開發區凡拆遷的都發了財,沒有搬遷的村子,田地徵用,都可交養老保險,領2000左右的養老金。利用徵用土地的田邊地角荒地,開發出來自種點蔬菜。多好呀。城裡人,居民戶羨慕,有好多原是農村戶口,現已為城鎮居民戶口,想把戶口遷回來,去年開始一立不允許了。所以我地凡開發區農民都過得十分幸福,他們說:“和原來比真是天壤之別,但願以後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