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晨01

    能力懶惰是一樣的嗎:人的懶惰性有什麼特點

    懶惰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是為了避免[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於是採取消極行動或者不行動的狀態。那麼,這種“消極/不行動”具體有哪些表現呢?

    ①不思考

    懶惰的第一個表現,是[不思考]

    人之所以與動物區別開,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會思考],使用工具則是思考後的行動,是果不是因。

    而不思考,會讓人向動物方向退化,僅僅滿足最低限度的生存本能,吃了睡睡了吃,沒有行動,沒有目標,沒有提高,沒有創新,長期在原地打轉。

    不思考不僅僅是懶惰的一種表現,而且是最核心最基本的表現,因為人的行為都是依靠思維決定的,連思維都停滯了,談何行動,談何改變?

    ②不行動

    懶惰的第二個表現是[不行動]

    因為沒有思維的指引,行動就找不到方向和目的,而任何行動都需要耗費能量,消耗能量意味著會對環境產生新的影響,會打破“確定性”,而不行動就消耗減至最低,就不會產生變化,就會一直在舒適區內,就沒有面對“不確定性”的不適感了。懶惰的第三個表現是[拖延]

    也許有的人跨過了前兩個關卡,開始行動了,但是將會面臨第三關,拖延關;做事拖拖拉拉,思前想後,糾結,在deadline面前才趕緊趕工..........這都是拖延的心態惹的禍。

    拖延,是面對不確定性的一次不成功嘗試,雖然人已經開始行動了,但是抱有“我現在不做,等到XX時機我就會做了”的僥倖心理,長期存在這種心理,會讓人沒有責任感——寄希望於事情會自動完成或者有其他能力強的人代勞,這是對自身主觀能動性輕視的態度。懶惰的第四個表現是[無序]

    無序,在工作、生活中通常表現為對辦公場所,衣櫃書櫃,房間等規整擺放區域、或者對檔案、證件等重要物品沒有規整、分類、收存的習慣。亦或者是過很久才去收拾一次,這種表現看似是“個人習慣”、實質還是懶惰。

    一個在生活中都處於無序狀態的人,是不可能期望他對待工作會有什麼良好態度的。萬事萬物都有其規律,“序”本身就意味著規律與穩定,比如“序言”、“序幕”,都是指的第一步,後面接著的是“第一章、第二章......”,全部集合起來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完整的表演,而“序言、序幕”則是決定整篇文章脈絡、整場表演流程的關鍵。

    有些人提出了所謂的“不修邊幅、生活環境混亂=有才氣”的意見,其實只是以偏概全,的確有這樣成功的人,但是從整體樣本數來看,這樣的人又有多少,有普適性麼?沒有,大多數人還是要依靠著規劃-行動-反饋-調整-再規劃的步驟前行,少有無序卻能達成成就的。懶惰的第五個表現是[怯懦]

    為什麼說怯懦也是懶惰的表現呢?因為怯懦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有了懶惰的心態,不思考,不行動,於是自身能力難以得到鍛鍊,沒有反饋機制來調整自身的行為模式,漸漸地變得失去自信,什麼都不敢做,沒有責任心,逃避......可以說,怯懦已經是懶惰的一種高階表現形式了,它不同於前面幾個表現,是刻在潛意識裡面的不良因素。

    外界是不斷變化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如果以怯懦來逃避壓力,壓力是不會消失的,只會因為自身的不進步而越來越強,越來越難以解決。懶惰的第六個表現是[疲憊]

    經常有人有這樣的體驗:明明沒做什麼事,卻感覺很累很困,而且如果是想用睡眠去解決問題的話,會越睡越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

    這種“累”看似是身體上的,實際上還是心理的懶惰造成的,就像面對一張純白的紙,人的目光掃過來掃過去,總想在紙上某個地方停留,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煩躁和空虛感;如果這時在紙上點了一個點,人的精神就會集中,這種不適的感覺也就減輕了。

    而懶惰則是一張一直沒有打點的紙,人的心力放在上面,只會愈加的煩躁和疲憊。

    上述所說的懶惰的表現,當然不是全部,但卻是人們在日常中比較普遍的思維和行為。懶惰讓人迴避思考,讓人懶於行動,讓人拖延做事,讓人沒有計劃和頭緒,讓人缺乏自信和責任心,讓人疲憊不堪......

    可以說,因為懶惰,導致人的命運在走向惡性迴圈,只會越來越糟。因為問題不會因為你迴避、拖延、怯懦而消失,它一直在那裡。只有開始思考,開始行動,開始整理,開始面對,事情才會有轉機。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我可以做得到麼?當然可以,人的主觀能動性十分強大,只要你瞭解如何調動它。而且,調動它的方法非常多,也十分簡單,人人都能做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農村還有那麼多人沒有購買養老保險,未來養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