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堂堂七尺
-
2 # 雲海堅守
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即使一時湊巧取得較好的成績,但這個成績並不能長久保持下去,要不了多久,好成績就會滑下來,變成差成績或較差的成績。相反,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即使一時成績不怎麼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好習慣慢慢的就會成為該學生學習進步的助力器。過了一段時間,該生的成績就會芝麻開花————節節高。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把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放在首位,而決不能一門心思死摳孩子的成績。比如學習英語,孩子有個愛讀英語,愛看英文文章的習慣重要,還是狠抓惡補孩子考試要考的一些語法重要呢?很顯然,只要孩養成了愛朗讀,愛閱讀的良好習慣,就等於掌握了開啟英語學習大門的鑰匙,即使一時成績不高,但慢慢的,他的成績就會越來越好。相反,不愛朗讀,不愛閱讀的孩子,死記多少單詞語法,最後也絕掌握不了英語的真諦,靈活運用不起來。
-
3 # 方山老師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想,提問者自己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不過,我仍然想對習慣和成績,極其關係談點自己的看法。
先說說習慣。習慣是一個人人生成敗的重要因素。
前段時間網上爆出一個清華大學學生的作息時間表
大家可以看到,他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滿滿的,早上6:00到晚上1:00,除去學校安排的課,自己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全部安排了任務。可怕的是凌晨1:00以後,自己還要“一天總結”。更可怕的是週一到週日,滿滿當當,其活動內容更是德智體美勞全面包括,該同學自律性已經要爆表了。感嘆之餘,我們要思考了,是什麼促使他如此自律的?我想,該計劃表的制定,足以給我們答案了。沒有事前計劃的習慣,是不可能做出如此詳盡的表單的。各位能腦補出一個小學便能自主學習、初中學會制定計劃、高中能夠依計行事,讓自己升入名校的別人家的孩子嗎?
有一句話說:“失敗無意外,成功非偶然”,如果說前半句還有點過於苛刻的話,那麼後半句應該是沒有一點毛病的。
基礎年級,習慣的養成確實重要。我的學生大多是寄宿的高中生,他們的書籍資料基本都不帶回家,所謂的書包只有放假時能派得上用場。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凡是書籍擺放整齊有序,懂得整理的同學,成績都比較好;而資料亂堆,上課總是忙於找試卷作業卻怎麼也找不到的人,成績無一例外都是不理想的。我跟他們開玩笑:“你做不完作業沒有時間玩是很正常的,因為你總在找作業!”
再說成績。我們的成績大多以考試分數的形式呈現。這就有問題了:你的考試是檢測性考試還是選拔性考試?檢測性考試,大家都可以考80,90,甚至100分,它的功能是考差學生對前期知識有沒有掌握,都考100分,說明大家都掌握了,有什麼不可以?
而選拔性考試是絕對不容許大家都考100分的,所以必定有成績的差別,才能透過考試達到選拔的目的。因此,考題中除了應有的知識,就一定會有思想方法的考差查,有閱讀理解的考查,甚至有認真程度的考查,心理素質的考查,書寫速度和書面整潔度的考查……,這些又是什麼?說到底,就是習慣。是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是從一年級開始的書寫規範,是你認真對待每一愛家庭作業,每一次認真幫媽媽做家務養成的愛乾淨的習慣……如果你沒有這些從小就應該要養成的良好習慣加持,考上大學,你也不是個合格的大學生(我大學就有同學就因為無法自律,天天上網,畢業時找工作,人家學校通知他試講都不去參加);如果你具備了這些良好素養,即便落榜生,生活又何曾虧待這些人?
俞敏洪曾在1978,1979兩次高考都落榜,但他懷抱“不斷面對失敗的人,成功的機會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在1980年終於考上了北大;著名導演李安,第一次考大學差6分,第二次數學差0.67分,氣憤之下,把桌上的檯燈書一掃,散落一地,跑出家門,後來也只考了一個藝專影劇科,據他後來回憶,他後來發現,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升學……
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過程,是人生體驗,分數是在收穫時偶得的果實,何必苛求?
親愛的你,還會關心那最後的分數嗎
-
4 # 重慶子成教育
這是一個矛盾問題,好的學習習慣必然會影響學習效率從而影響成績;而成績也會反作用於學習習慣,成績好也恰恰證明了有自己適合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回覆列表
這兩項不能做選擇,成績好含有多種因素,其中,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不能缺少的。還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端正的學習態度都是最終成績突出的重要組成。另外,到高中一定的智商必不可少,因為高中知識是有一定的深度,絕不是刻苦學習就能考進985和211的。但做到刻苦用功,堅持到底一定能考個一本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