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科普讓人們對科學不再是“畏”。

    科普的作用是把那些高深的科學理論從實驗室中請出來,用簡單的、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普通人也可以分享到這些知識、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的本質規律。所以以前人們對科學的態度是“畏”,也就是害怕接觸這些東西,現在隨著網路技術和新聞媒體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害怕這些原本人們認為深奧的科學知識了。

    比如說“量子力學”相關的知識,原本只有物理專業的學生才能夠詳細學習這門學科,但是隨著相關科研人員的科普,這個改唸已經為大部分人所熟知。人們也能夠知道“薛定諤”、“海森堡”、“玻爾”這些科學家的名字,也能夠說出來幾個關於“量子糾纏”、“不確定性”、“波粒二象性”之類的名詞。

    但是,現在的科普工作沒有讓人們對科學“敬”。

    我之前開玩笑說過,科普最難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把一件事情說的很簡單,那麼噴子就以為他都懂了,所以他就要開始胡說八道;如果你把一件事情說的不那麼簡單,那麼噴子覺得自己一定要裝作看懂了,所以他就更加要胡說八道。

    所以說,科普就是科普,科普跟科學中間差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千萬不能讓普通人覺得科普=科學,這樣做只會讓人們對科學失去尊重,而使嚴肅的科學知識變成人們的談資,甚至於一幫人會在只知道某幾個名詞和某幾個模糊的概念的情況下,圍繞著這些名詞胡說八道——而這樣的事情,是不利於以“科普”激發“科學”的目的的。

    簡單說來,因為科普是為了讓人們直觀、快速地理解一件事情,所以大量應用了比喻,並且省略了很多細節,而在這個過程中,會讓人們產生很多似是而非的聯想,但是最後又沒有做出來具體、詳細的解答,最後當然是讓人們產生了錯誤的改唸。

    我覺得現在的很多科普工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內,過於強調要讓科學平易近人,所以本身對於其中的嚴謹性沒有做過多的申明,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看完科普之後恍然大悟,覺得這個事情就是很簡單,然後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一下子就把這個領域徹底瞭解了,接著就開始出去到處賣弄,甚至於自由發揮想象,創造自己的科學了。

    比如說這個“量子糾纏”,可能寫這篇量子針灸宏論的醫生,就是看了一兩篇科普文章就開始認為量子糾纏現象就是科普中說的那麼簡單的東西,然後就開始順著這些科普中的簡單比喻自由發揮,在基本概念完全不清楚的情況下寫出來這一篇讓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所以說,如何在科學平易近人的同時,又要讓科學保持嚴謹專業,是現在科普工作很大的一個問題。

  • 2 # 龍64200598

    只有涉及量子通訊和量子計算機才可能是真,其它的都是扯淡的好吧!量子特性有消除傳輸屏障的優勢,可以使封閉的系統之間實現消除遮蔽的能力所以產生量子計算,另一個是遠距離傳輸,利用其打破距離造成的封鎖遮蔽的。其它的沒有使用這樣的效能的都是瞎扯,感覺這都是超前沿科技目前各國只是剛使用都沒搞明白,那來的到處是量子應用,一看就是蒙人的。

  • 3 # 踏雪無痕問道中醫

    這位Silent Turbine,也是不知何時拉黑了我。既然如此,本來回復他的,就發在這裡了。

    從他的職業,他也不是量子力學相關的專業,請問,“你就真的完全理解和明白量子糾纏了?如果你都不能夠絕對的理解,你根據什麼證明別人就是錯的?依據在那裡?難道你也可以憑藉自己的想象否定別人的認知?”

    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抨擊這個量子糾纏針灸,其實他自己也是想當然的去否定,而不是徹底的理解了量子糾纏究竟是什麼。很多人恰恰就是如上面這位,拿一個簡單的科普文字,以為自己就比別人多瞭解了一點量子糾纏,然後就可以大肆否定別人的觀點。

    豈不知,他們這才是徹底的反科學的心態和作為。量子糾纏針灸文,好歹寫了一點試驗,說明了看到的現象,而否認者,其實純粹是把自己的想象當做科學。

    實際上,量子糾纏與人體的關係,在科學界確實存在爭議,但也不乏有大科學家持有此種觀點。

    量子世界,其實非常不同於我們日常生活認知的世界。反對者不過是拿日常生活的經驗否定之。而這其中的奧秘,有待於科學的揭示。

    諸如提及的這類人,說到底,是很喜歡跟著別人屁股吃屁的,沒有創造力會是他們一生的桎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任何大學,都不包分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