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284954157698280
-
2 # 使用者804457555963035
句式是定語後置。定語後置的特點是在中心詞和定語之間加“之”字,有時也在定語後面加“者”字。翻譯時應把“之”後面的定語提前,即“蚓無利爪牙,強筋骨”,意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也沒有強健的筋骨。原句出自於先秦荀子的《勸學》。
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漢語裡,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這種情況叫做“定語後置”。定語後置時,往往在中心詞和定語之間加“之”字,有時也在定語後面加“者”字。
原句: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白話譯文: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一樣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的結果。
擴充套件資料:
定語後置句的分類:
1、中心詞+之+定語+者
例句: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唐·韓愈《馬說》
白話譯文: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掉一石小米。
2、中心詞+定語+者
例句: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北宋 司馬光《赤壁之戰》
白話譯文:況且將軍您的可以用來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勢,就是長江。
3、中心詞+之+定語
例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北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白話譯文:處在高高的朝廷,就憂慮老百姓的疾苦;退隱在偏遠的江湖[即民間],就擔憂他的國君。
提示:定語一般是由形容詞擔任,反過來說,由形容詞擔任的修飾性定語如果後置,通常組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
-
3 # 使用者6745035785625
定語後置蚓無(利之)爪牙,(強之)筋骨
“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屬於“中心詞+之+後置定語”的句式,翻譯時應把“之”後面的定語提前,即“蚓無利爪牙,強筋骨”,意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也沒有強健的筋骨.
-
4 # 孵石成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這句話從文言文句式的角度看,屬於倒裝句中的定語後置句。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荀況的《荀子 勸學》。在這個句子中,爪牙之利,即利爪牙,筋骨之強,即強筋骨,之,結構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詞。這句話的意思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瓜牙和強健的筋骨。
回覆列表
句式是定語後置。定語後置的特點是在中心詞和定語之間加“之”字,有時也在定語後面加“者”字。翻譯時應把“之”後面的定語提前,即“蚓無利爪牙,強筋骨”,意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也沒有強健的筋骨。原句出自於先秦荀子的《勸學》。
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漢語裡,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這種情況叫做“定語後置”。定語後置時,往往在中心詞和定語之間加“之”字,有時也在定語後面加“者”字。
原句: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白話譯文: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一樣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的結果。
擴充套件資料:
定語後置句的分類:
1、中心詞+之+定語+者
例句: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唐·韓愈《馬說》
白話譯文: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掉一石小米。
2、中心詞+定語+者
例句: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北宋 司馬光《赤壁之戰》
白話譯文:況且將軍您的可以用來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勢,就是長江。
3、中心詞+之+定語
例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北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白話譯文:處在高高的朝廷,就憂慮老百姓的疾苦;退隱在偏遠的江湖[即民間],就擔憂他的國君。
提示:定語一般是由形容詞擔任,反過來說,由形容詞擔任的修飾性定語如果後置,通常組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