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虎牌大魚頭

    高考的緊張程度正在逐年遞減。看看近年的高考錄取情況,錄取率已然超過90%,自然沒有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

    當再看到近年華人口出生的資料時,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2021年中國新出生人口1062萬,當年大學錄取人數接近970萬,相差無幾。照這個趨勢,用不了幾年,中國娃只要想上大學百分之百都能上。

    據說現在很多地方的幼兒園、小學已經出現招不滿學生的情況。類似的情形很快也會出現在高校。

    重點大學整體壓力不大,畢竟好的大學還是少,但是其中一些冷門專業亟待調整。

    眾多的三本、大專學校會感到鴨梨山大。擺在他們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往職業化教育方面轉型。中國現在最缺的不是白領,而是懂技術的藍領。轉型快的能找到生存之道,轉型慢的只有被淘汰,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 2 # YiRon教你填志願

    2022年高考很多省市已經進入專科批次的錄取階段,有一地專科錄取分數線只有140分,高考5科有三科總分在150分,而專科錄取分竟然已經低於高考一科的總分了,這不禁讓人啞然。更讓人吃驚的是,在如此低的分數下,有高校依然存在巨大的招生缺額,計劃招生4152人而實際完成錄取人數只有772人,缺額達到3380人。

    一個非常典型的專科徵集案例

    上面的資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2022年廣東高考專科批次錄取中實際發生的情況。廣東省高考分數線劃定的是無論歷史類、還是物理類,專科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數線為180分,在平行志願批次招生的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物理類2026人的招生計劃只投檔329人、歷史類2126人的招生計劃只投出443人,缺額達到3380人。在徵集志願時,物理類最低投檔分降到了143分、2490人的徵集計劃完成投檔2477人,還有13人的缺額;歷史類933人的徵集計劃,完成投檔923人,還有10人的缺額。

    在廣東的這所高校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在完成平行志願批次投檔後,該校物理類缺額應該是1697人、歷史類缺額應為1683人;可是在徵集志願的投檔計劃中,該高校將徵集計劃物理類提高到了2490人,較缺額計劃增加了793人;而歷史類徵集計劃只有933人,較缺額計劃人數減少了750人。也就是說,該高校在平行志願錄取後,將高達3380人的缺額做了重新的分配,大幅提高了物理類的招生計劃、而減少了歷史類的招生計劃,並且將投檔資格在專科最低控制分數線180分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大降40分到140以上,讓絕大部分本來沒有專科可讀的考生,獲得了機會,由此獲得了今年招生計劃的順利完成,雖然還有缺額,但只有23人,這個屬於可控範圍內。

    如果該高校在徵集志願時,不將大量的歷史類招生計劃劃給物理類考生,那估計徵集完成之後依然會有近千人的缺額。廣東的這個思路給其它省市高校及招生辦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參照。比如同樣是專科批次招生中,2022重慶專科批首輪徵集人數超1萬人,在進入第二輪徵集時缺額依然有7000人以上,但是,物理類的徵集人數從3491人減少到了890人,而歷史類徵集人數只從6737人減少到6161人,等於說在專科批次徵集中,歷史類消化徵集缺額的能力遠遠低於物理類,這是為何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在出現大量缺額情況下,將大量徵集志願從歷史類調整到物理類中去的根本原因所在。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非常簡單的結論,在專科批次高校出現大量徵集志願時,要採取的措施有2條:一是果斷降分徵集,而且要一次性降到位;而是減少歷史類徵集計劃人數,大幅調整到物理類招生計劃中去。

    為何今年出現大量缺額與徵集計劃的原因分析

    為何今年的“三本”、“專科”批次的錄取都出現了大量的徵集計劃?有網友說是學費高昂的緣故,比如廣東的這所高校的學費最低一年1.88萬,最高的一年要4.88萬之多。的確,學費高是出現大量徵集缺額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筆者認為,隨著高校大擴招潮(1998-2003年)之後的一代進入高考,在他們眼中,大學已經不再是多難的事情,也並不是之前一代的“象牙塔”,他們不再是任大學招生錄取、任專業調劑而聽命的一代,他們是有主見的一代,寧缺毋濫。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的原“三本”甚至部分“二本”高校、專科高校都將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很多人已經不將“三本”甚至部分“二本”看做本科,專科不再屬於“大學”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共識”,那麼面對這個境地的考生,很多寧可不讀也不願將就的時代就將到來。

    另一個原因是本科招生規模越來越大,對專科院校的招生造成一種“擠壓”效應。比如說2022年重慶高考,物理類180分以上的考生人數為11.26萬人,而本科上線(411分及以上)人數達到8.45萬人,本科率達到了75%,雖然本科上線不能說就能上本科,但給予大家的期望就是,我能上本科線,為何要將就去讀專科?選擇復讀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多。而本科實際錄取人數佔比也達到了67%,餘下給專科的學生人數只有33%,最後的三分之一了,這最後的三分之一會自願讀專科嗎?顯然不能。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本科批和專科批招生的中間,加入了一個職業本科批次,這個批次很可能對專科批院校形成一種新的“擠壓”。因為本科批招生規模既定,而職業本科並沒有壓減本科批招生計劃,屬於新增的職業本科招生計劃,目前職業本科高校來源都是高職(專科)院校和獨立學院轉設而來,那麼職業本科的擴招會在近三年內出現非常明顯的增幅,教育部專門提出職業本科要佔職業教育的10%左右,那大幅度擴招箭在弦上。

    一旦職業本科擴招完成,那麼以後的高考招生中,會出現本科、職業本科、公辦強勢專科院校的天下,而民辦專科院校很可能是首批無生可招的院校,這種狀況必將很快到來,我們拭目以待。

  • 3 # 小王愛追劇xcDv

    一般情況下140分能上的大專都是民辦大專,大專你都上了,再上民辦大專,的確是有點沒必要了。

    現在民辦學校學費最低也要10000多,多的話二三萬也是有可能的,然後再加上書費,住宿費,生活費,三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

    雖然上大專的人一直比上本科的人多,但是上大專還是會讓人看不起,我自己親身經歷過。

    堂姐高考失利只能上大專,然後她不滿意,死活非要復讀,復讀一年分數剛超本科線一點只能讀民辦本科,家裡讀不起,然後她讀的公辦大專。

    然後她妹妹也是高考沒考上本科,複習了一年上了我們那一個公辦二本。

    輪到我,我也沒考上本科,就去讀大專了,因為我不想複習,然後就沒堂姐她們看不起了。

    這不我後面我堂弟高考不行,又復讀了兩年,最後還是去上大專了。我還記得我叔說的原話是:不能像我這樣上個大專啊,他兒子複習也得上本科。

    我一直不明白,他大閨女上大專沒事,他兒子復讀兩年上大專沒事,我上大專就得罪了他們?

    有時候你讀大專自己的親戚都看不上你,更別說別人了,所以說好多人乾脆大專也不讀了,直接去上班了,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去復讀了。

  • 4 # 紅土地上說三農

    有些公辦本科的一些專業,幾次徵集志願補錄都缺額,何況專科抑或還有可能是民辦專科呢。

    很多人顧及面子,上專科線寧願放棄上學而選擇復讀高三,爭取來年上二本以上錄取分數線讀個本科。我一位親戚的兒子首次高考被一專科學校錄取而放棄,轉而去復讀高三,可見專科與本科在人們心目中相差還是非常大的。

    其次,很多民辦大專學費高,學校又沒有什麼名氣,畢業之後就業成問題,人們自然不去填報志願了。

    第三,高校越來越多,生源卻沒有什麼增長。

    當然,一些師資力量雄厚就業前景好的公辦專科學校應該還沒有缺員一說,比如雲南有一所公辦專科學校,錄取分數線歷來超過一些公辦二本錄取分數線。

  • 5 # 灕水腳伕

    不是薅不動了,是沒得薅了!!!

    1、我想很多人為說,什麼、什麼學歷都是國家承認的,先有再想其他的辦法,例如讀完大專再上本科,這些確實不假,但沒人說過學歷也是要講含金量和名氣的,我本人在之前的類似回答中也持有一定程度上的這種觀點,但這樣的問題看多了引起了反思;

    2、學歷與投入也是要講價效比的,一般人都會發現一個現實,現在的大學特別是民辦大專,收費奇高,但師資力量(很多都是掛名的)、教學水平、管理水平純粹是糊弄人的,三年大專費用少則十來萬,多則幾十萬,但拿到手的學歷與費用形成的落差讓人根本難以接受,不但本人難以接受,社會也難以接受;

    3、再看看高考成績140分的學生,都是些什麼樣的學生,這些學生有幾個是去讀書的,就是拿著家裡的錢去玩的,不去也許還好,去讀了三年除了到手一張如同廢紙一般的文憑,極有可能影響出更多的壞毛病,這是實實在的得不償失啊;

    4、理性的學生、家長,是不可能去讀這樣的學校的寧願不讀,這樣一來這樣的學校去那裡薅羊毛,而且就本身而言這樣的學校除了掙錢,其他的對學生一無是處,去這樣的學校做什麼呢。

    所以不是薅不動,是沒得薅了!!!

  • 6 # 富哥職場

    這種情況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一,現在的大專生文憑含金量越來越不高了。

    二,人口出生率降低對生源的影響是巨大的。

    現在很多學生讀完高中之後,如果考不上好大學,就不考慮再讀書了,因為讀書學到什麼東西反而浪費時間和金錢。

  • 7 # 午後紅茶在面前

    我侄子,考242分理科,鄰居孩子400分收到了本市二本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侄子收到的錄取通知書卻有足足十幾個。

    哥哥很是開心,自己家兒子分不高,錄取通知書方面卻是學校搶著要,這妥妥扳回一局呀!

    正拿著這一疊錄取通知書挨家挨戶炫耀的時候,我拿過錄取通知書一看,這不對啊

    上面寫的都是XX職業技術學校,XX現代職業學校,XX職業培訓學校,XX專修學校......

    這些學校都不是侄子報的,很明顯是一些招不到學生的民辦大專。

    通知書,表面都是介紹學校環境如何如何的好,建地面積怎麼這麼樣,配有不少學生上課時的照片。

    直到翻到最後一頁,果然啊,學費都是一萬--兩萬,有幾個能到三萬,這三年下來可不少,生活費、雜七雜八的費用加起來,小十萬也要的。

    民辦專科一年的學費夠公辦專科讀四年了。

    小縣城,哥哥和嫂嫂兩個人加起來一個月6000左右,兩個孩子,還是很不容易的。

    高考只考了140分,很明顯,公辦專科一個考不上,擺在面前的就兩個選擇,要不然去讀民辦大專,要不然就復讀或者學個技術。

    能去讀民辦專科很多家裡不差錢的,出來也不愁沒事做。一般家更傾向於復讀或者學個技術。

  • 8 # 真實問答

    大部分學生在學校混3年以後,工作難找,即使找到了薪水也不會高,還會面臨一系列問題,這才是高校缺額的根本原因。

    140分就能夠進的學校,專業再好,與那些好學校的相同專業,無法相比,沒有什麼專業優勢可言。

    每年那麼多高校畢業生畢業,然後找工作,除非家裡有關係,工作不愁,而且不錯,否則很難找工作,即使找到,工資也不高,如果離家遠,還要租房居住,能夠維持自己的生存問題就算不錯了。

    我有一個親屬,選擇專業的時候,工作基本已經落實,畢業以後就工作,而且單位比較好,已經工作一年多了,像這種情況的,屬於高校畢業生當中的極少數。

    我是一個2000年左右的大專生,沒有進過工廠上過一天班,只記得去應聘過一次,當時招聘的人問大家有什麼問題,我只問了一個問題,上班時間是多久,招聘的人說,上班時間12個小時,我絲毫沒有考慮,當時就選擇不去,不過這樣的心理話,當時我沒有公開說出來,因為沒有必要。

    如果去的話,說不定,我現在還在工廠裡面上班,若哪天離開工廠,就會面臨失業,而且沒有其他技能,因為在工廠上班要與工廠的機器相掛鉤,走出工廠,沒有機器,我自己也買不起機器,失業等著我。

    作為大專生,我的選擇與眾不同,也是被逼無奈,因為家裡沒有任何關係,主要是家裡窮,我選擇學手藝,選擇做油漆工,因為學的速度快,年紀不小,選擇這個速度快是根本原因,因此我就有了一門手藝,後來,我自己還帶了幾個徒弟。

    做油漆工期間,我自學考研,白天上班,晚上一個人在出租房屋裡面看書學習,和我同住的還有另外一個人,是我家門口的,他天天晚上出去玩,我天天晚上學習。

    那時的大專,畢業2年以後是可以考研的,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情況,很多年沒有了解過了。

    結果初試,我考取報考專業的第2名,正規學校,要在學校正式讀3年的那種,複試的時候,學校領導把我叫到辦公室,私下和我說,讀可以,但是需要自費。

    按照名次,我第2名,該專業一共錄取15人,前7、8名,屬於公費,我不知道學校領導為什麼這樣說,也沒有給我理由。

    由於種種原因,我選擇了放棄讀研,放棄的那晚,我痛哭了一場,接著幹油漆工。

    現在我坐辦公室,不是靠自己的學歷,也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關係,沒有關係,我很可能還在做著油漆工。

    雖然坐辦公室,可與我的專業毫無關係,讀大專時,我學的專業是商貿英語。

    我不擔心失業,萬一哪一天,辦公室坐不了,我重操舊業,餓不死。

    如果上了140分就能夠進的學校,畢業以後找了個單位上班,如果工作的單位效益不好,那就釋放出一種訊號,你快失業了,至少在這家單位。

    單位沒有效益,老闆就沒有錢賺,老闆可以維持1個月,2個月,3個月,第4個月,老闆就會放棄了,老闆不會選擇一直虧下去的。

    面臨著重新找與自己對口的工作,很難做到像我一樣,若我失業了,打個電話給朋友,說去他那邊幹一段時間,生存不是問題。

    如果上了140分就能夠進的學校,以後可能面臨在城市生活,如果是農村的學生,以後談物件,需要在城市買房子,裝修,可是自身工資又不高,怎麼辦?不如待在農村。

    如果沒有關係,我現在還在做油漆工,與我上了大專,好像沒有任何關係,也可以這麼說,讀了高中,與讀140分就能夠上的大學,沒有什麼區別。

    每年擴大招生,好處是提高了國民的素質,可是面對以後就業,生活卻是個問題,這是實際問題。

    並不是說140分就能夠上的高校不能夠上,因為只有上了,以後想提升學歷才有更好的機會,專升本,或者考研,如果只是高中學歷,相對來說,難度更大,這是上一般高校的好處,關於這一點,必須得承認。

    就讀140分就可以上的高校,需要注意的方面。

    如果選擇上也可以,不要把父母的錢不當錢,在學校混日子,就知道談戀愛,就知道吃喝玩樂,那樣的話,其實是混自己。

    混日子的話,總有畢業的那一天,吃苦的日子會在後面等著,走上社會,沒有人慣著,別人不會像父母那樣寵著、依著,父母也總有老去的時候。

    在學校要正兒八經地學點東西,然後提升自己的學歷,以後也可以混的不錯,我有幾個同學後來自考提升學歷,考公務員,還有考取本地老師的,因為她們那個地方,當時正好招聘老師,她就參加考試通過了,不過時間離現在很久了,大概有20年了。

    總之一句話,以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自己佔一大部分原因,學校只是一個平臺。

  • 9 # 嗷咪呦

    高考的嚴肅程度不言而喻,說白了,人都有上進心,滿分七百五,一百四相當於每科二十來分,就是蒙選擇 大多數人都能蒙上二百。那一百四以下的高校有什麼必要收呢。人家沒考到本科線的,且有上進心都會選擇復讀這條路。那自然是收不夠人了。

  • 10 # Sunny一涵

    一年一度的大學新生馬上進入開學季了,可另一方面,很多專科學校還在為生源發愁。一邊是有很多學生沒有被大學錄取,另一方面是部分專科學校,甚至是本科學校出現了滑檔。為什麼會出現這麼矛盾的現象呢?

    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實是社會現實倒逼高校教育的結果,簡單來說,社會用工追求高學歷,推動人們對高校教育的分層看待,而人們對高校的認知,導致了一些高校,特別是一般專科學校和民辦本科學校受冷,甚至有學校在招生批次內一個人也沒有。

    而在前不久公佈的資料來看,中國有各類高等學校3013所,而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高職(專科)院校1489所,成人高等學校254所。2021年在校的普通、職業本專科學生3496萬人,其中本科1893萬人。2022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193萬人。

    從上面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來,專科院校數量要比本科院校多,而在校人數反而比本科院校少,這就很直觀地看出,專科確實是越來越不被重視。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是,目前在校的各層次專科學生依然還有超過1500萬人。而且對比十年前的高校數量來看,整個高校數量增量是561所,其中本科學院增加100所,其餘的全部是專科學校和成人高校。一方面是高速增長的專科學校數量,另一方面是本科院校每年招生人數的增加,再加上社會認可度的降低,專科學校每年批次內招生任務無法完成的情況也就變得很正常了。

    要想改變這種現象,只能從社會認可度方面著手,最直接的就是用人單位的招聘應該做到能力與崗位匹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學歷,同時在就業崗位的數量上以及其他待遇方面做到與能力相符。如果任由這種現象繼續下去,到後面會不會出現專科學校一味的追求升級,剩下的就會被關停;然後再到本科階段形成新的一般本科與重點本科重演專科與本科的情況;再然後是本科與研究生。如此迴圈,看似好像推動了我們教育的發展,但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真的需要這樣的教育形式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要不要把手中的存款全部告訴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