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356449239517
-
2 # alloriginal
除夕
--年獸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元宵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龍節
二月二龍抬頭
傳說,有一次,天帝--也就是玉皇大帝,化身為一個乞丐,降臨到人間,想看看世人的善惡之心。不料他去討飯的第一家是一個吝嗇之極、毫無憐憫之心的財主,財主不但不給他飯吃,還唆使看家狗來咬他。天帝大怒,以為世人個個如此,不可救藥,馬上回到天庭,傳諭蒼龍星座,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
端午節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七夕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中元節
又叫鬼節,農曆七月十五)
佛教傳說,目連(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化為烈火,目連求救於佛,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
地藏節
農曆七月三十
源自佛教。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一直要經歷五十六億七千六百萬年,彌勒菩薩才出世,到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只有一萬二千年,這個世間有佛法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在這一段黑暗的時代,什麼人代替佛教化眾生呢?是地藏菩薩(見地藏經囑累人天品)。所以,他是代理佛,在所有的菩薩里面,他的身份不一樣。
回覆列表
一.
春節
春節在農曆中代表著新年到來,
這一天裡,
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上祈福的大紅
對聯,並燃放鞭炮,希望來年順利。
根據傳說,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年”的兇猛的怪物,不停製造恐慌。
天神將它囚禁在大山內部,每十二個月才讓它出來一次。
十二個月過去了,年被放了出來並開始為非作歹。
人們討論對付年獸的方法,有的人說年怕見紅色、火光和噪聲。
人們張貼寫著吉利話的紅對聯,放炮竹,並敲鑼打鼓。
怪物害怕得發抖。
夜幕降臨,所有的人家都點亮了燈籠。
怪物被嚇壞了,從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來。
年獸被打敗了,但慶祝新年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二.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個習俗要追溯到兩千年前。
傳說在天庭裡,天帝過著無聊又無趣的生活。
當他聽說地面上的人們生活得幸福美滿時,他十分惱怒。
於是他派出了一隻渾身燃燒著火焰的仙鶴到人間,在正月十五那天將人間燒
毀。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們這件事。
有個聰明的人提出每個人都要馬上點亮一盞燈籠。
仙女又說應該把仙鶴關在一
個籠子裡並將火熄滅。
當仙鶴降臨到人間時,它被逮了起來並裝入一個無法燃火的籠子裡。
人們點亮了燈籠,
燃放鞭炮和煙花。
天帝看到人間失火後非常高興。
他認為仙
鶴已經成功摧毀了人間。
事實上,
人們舉著燈籠遊行來慶祝他們的勝利。
為了紀念這一日,
人們懸掛燈
籠或提著花燈上街散步。這就是元宵節。
三.
春龍節
“二月二,龍抬頭。
”傳統風俗規定龍抬頭的日子是“春龍節”
,傳說是這樣講
的。
從前,黃河流域大旱三年。人們生活在苦難之中。
在黃河岸邊屹立著龍斧山,
山腳下住著一對青年夫婦。
男人叫強娃,
女人叫龍華。
他們決定出發去找水,一位老人告訴他們,只有在金龍潭底部才能找到水源。
帶著勇氣,強娃和龍華到了金龍潭底部。
他們挖了
49
天,終於發現了一個白石頭的卵。那個卵快速旋轉並突然變成了
飛翔的白鴿。
然後,它變成了一位老人並對他們說:
“親愛的孩子們,快到龍斧山上,你們
會在那裡找到一把可以劈開山崖的斧頭,水會從山中流出的。
”
說完,
老人消失在了白煙之中。
強娃和龍華辛苦的翻山越嶺,
到了一座小廟前。
在廟中,他們找到了一把斧子並將其帶到深潭旁邊。
強娃劈開了山峰,一陣巨大聲響過後,水流湧出,一條金龍飛到了空中,下了
一場大雨。
人們為了紀念這場“龍雨”
,農曆二月二日就成了春龍節。
四.
清明節
每年四月一日是清明節。
這天人們在鄉間散步,
在墳前擺上祭品,
佩戴鮮花或
者嫩柳條。
故事要追溯到紀元前,春秋戰國時期,金國王子重耳,被公國流放在外漂泊
19
年之後,回到了祖國。
他依據各人的功績獎賞並封爵在他流亡期間依然忠心的人。
在其中,有一個叫介之推的人被重耳遺忘了。他揹著老母隱居到了綿山裡。
重耳的一個門客告訴他了這件事情。
重耳帶上侍從去尋找介之推,但綿山太大了,他們找不到他。
另一個門客建議重耳:
“放火燒山,介之推就出來了。
“重耳於是下令燒山。
一場大火燒荒了這座山,介之推和他的母親堅持到了死。
重耳十分悲痛,他規定每年的這一天都不許生火。各家都要吃寒食。
清明節不許開火的習俗已經不存在了。但插柳和清掃祖先的墓依然延續到今
天。
五.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
這一天,
鄉下的每家每戶都會吃糯米包的粽子,
佩戴
香包和插艾蒿。
為什麼人們要吃粽子呢?有人說這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在楚國擔當重任,在楚戰時期以他的功績為人稱道。
背信棄義的君王誹謗他有過失,他被免職了。
不久之後他被流放,過著漂泊的生活。
他因國家和人民的不幸而悲憤。
農曆五月十五日,
他在汨羅江投江自殺以喚起人民的熱忱。
楚國的人民將米粒
拋入江水給屈原獻祭。
擔心穀粒會被魚蝦吃掉,人們將米包到蘆葦葉中並用絲線捆起來。
人們還佩戴香包,
小孩子手上戴五彩繩。
人們在門上插上艾葉,
象徵擊退敵人
的刀劍。
六.
乞巧節
乞巧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少女們比賽穿針引線來紀念織女。
織女每天為王母娘娘做織布的活計,
人間有一位牛郎過著貧苦的生活,
只有一
頭老黃牛陪著他。
織女愛上了貧窮的牛郎。
她下凡與他成親。
她為他生了一雙兒女,
生活幸福美
滿。
王母娘娘十分氣憤。
她命令天兵天將將織女帶回天庭。
一位天將將織女帶了回
去,牛郎帶著兒女騎著老黃牛跟著他。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一根金簪並在天上劃了一道線,
於是一條奔湧的河流擋在
了牛郎前進的路上,隔開了這對夫婦。
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喜鵲們在銀河上架起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
這一天,女孩子們喜歡在織女星旁學習織布。也是為了慶祝牛郎織女重逢。
七.
中秋節
中秋節是農曆的八月十五。人們吃月餅,孩子們則買來陶土做的“兔子爺”
。
關於中秋有很多傳說。這就是一個。一位道士對唐明皇說:
“我可以讓您升上
月宮。
”隨後他將自己的手杖拋向天空。
手杖變成了一座大橋。皇帝登上了橋,隨著道士,來到了月宮。
在那裡,
皇帝看見了搗藥的玉兔,
和奏樂起舞的仙女們。
他記下了這些美妙的
樂曲。
回到人間後,他做了一段曲子並提名為《唐明皇月宮遊記》
。
八.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在這個節日裡留傳下來的風俗是踏青或登高。
在漢朝,有一位叫費長房的會捕怪的巫師。
有一天,
費長房告訴他的弟子桓景,
農曆九月九日人間會發生一場大災難,
他
會帶他去阻止災難發生。
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訴他將這些帶給世人。
乘上仙鶴,
桓景去往人間。
他將人們領往高山之巔,
每人發了一片茱萸並飲了
一口菊花酒。這樣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怪物來了,它急忙趕往已人去樓空的村子。看到人們都已經聚集在山峰上後,
它衝向他們。
但菊花酒的氣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卻步。於是桓景用劍殺死了他。
從那時起,農曆九月九日,人們帶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九.
臘八節
臘八節是農曆的二月八號。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喝臘八粥。
從前有一戶家庭,一對老夫婦和一對年輕夫婦,過得很貧苦。
老夫婦不讓年輕夫婦做任何活計,怕累著他們。
這對年輕夫婦有吃有穿,一點活也不幹,最後什麼都不會做。
老夫婦去世了。
這對青年夫婦吃光了所有的食糧又賣掉了他們的房子。
他們除
了一間茅草屋以外一無所有。
冬天到了,裹著茅草,他們因飢餓和寒冷而發抖。
農曆二月八日,
他們已精疲力竭。
他們摘了一些茅屋旁的冬麥杆,
熬了一鍋清
湯。
但一陣強風颳過,吹倒了茅屋。兩個年輕人被壓死了。
為了讓孩子們記住這個悲慘故事,
人們在農曆二月八日煮粗糧,
人們閒聊這個
故事帶來的啟示,並不再挑食。
十.
灶神節
農曆二月二十三號,孩子們吃年糕,大人們祭灶神爺。
傳說從前有一位貪吃的王爺。他四處尋找美食。
有一天他出宮看看各家有沒有什麼好吃的。
他進了一戶人家並索要食物。他貪婪地吞下了女主人給他的所有甜餅。
然後他要求女主人跟他回皇宮每天幫他做美味的甜餅。
她不同意,
王爺就想把
她強行帶回去。
這一次她很生氣,推了他一把,將他拍到了爐灶後的牆上。
她衝他喊:
“既然你這麼貪吃,
你就吊在這裡看別人享受盛宴吧。
”
王爺就一直
懸在那裡。後來,他變成了灶王爺。
害怕灶王爺說出什麼惡毒的話語,
每一年,
春節前,
人們都張貼他的新肖像並
供給他年糕。現在人們已經不貼他的畫像了,但孩子們仍然吃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