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00環境標準的主要內容
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採用的是典型的PDCA系統化管理模式,即“策劃”(Plan)-“實施”(Do)-“檢查”
(Check)-“評審”(Action)。這一模式適用於任何型別的組織。標準化的環境管理體系是由5大部分,17個核心要素所構成的,它們相互作用共同確保體系的有效建立和實施。
1)環境方針作為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初工作之一,組織應根據自身的特點確立環境方針·。環境方針反映了組織的環境發展方向及其總目標,並具有對持續改進和汙染預防以及對符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兩項基本承諾,環境方針為組織制定具體的目標指標提供了一個框架。
2)規劃環境管理體系的規劃活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確定重大環境因素。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終目的,是合理地控制本組織的環境問題以實現環境行為的持續改進。
為了達到此目的。本組織在體系建立之初,首先應全面系統地調查和評審本組織的總體環境狀況,識別出其環境因素。其次在全面識別出其環境因素的荃礎上,還應對其進行評價,確定出重大環境因素,作為設立目標指標的依據。
-識別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符合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是ISO 14000的基本要求,並確保這些要求在體系的執行過程中被遵守和保持。
-設立環境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應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技術可選條件,財政經營情況,相關方的要求等諸多方面,設立有關層次的環境目標指標。為了完成每一項指標,應有詳細的實施方案予以支援,包括規定相應的職責,採用的方法、步驟、時間進度表等。
3)實施與執行
目標指標和相應的環境管理方案的成功實施需要有一系列的管理要素進行支援。包括以下幾方面:
-確定組織機構和明確職責分工。成功地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關鍵之一是使全體人員,從高管理者到生產線上的工人都積極參與並承擔相應的責任。讓所有人員明確他們對實現的環境方針和目標能作出什麼貢獻,應擔負什麼環境責任,並且擁有什麼權力。環境專職機構的設定和職能分工應當與其他管理體系相協調。
-提供必要的培訓。培訓是手段,目的是提高全體員工的環境意識並使達到擔任相應的環境職責的能力。培訓工作是否充分有效,是能否成功建立並保持體系正常執行的關鍵因素之一,-建立通暢的內部和外部資訊溝通途徑。資訊溝通的職能,一方面是把組織內部的活動統一起來,另一方面是使組織與其外部環境相協調一致。
-建立檔案化的體系並採取必要的檔案控制措施。檔案化是環境管理體系的特點之一,檔案化的體系有助於維持組織活動的長期一致性和連貫性,同時也是進行體系稽核和評審的依據。
-對關鍵活動進行控制。要確保環境方針和目標指標的實現,組織應當對與所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相關的執行和活動規定檔案化的管理程式,避免非程式化的操作或活動導致重大環境因素失控,產生非預期的不良環境影響。
-建立緊急準備與反應程式。環境管理體系特別要求設立專門的程式確定潛在的事故和緊急情況,一方面預防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如果事故發生了,能夠及時、有效地採取控制措施使環境影響到小。
4)檢查與糾正措施
不論策劃工作多麼完美無缺,由於執行人員的素質、技術能力和其他一些不叮預見的因素,在實施過程中很可能發生對方針的目標的偏離,因此需要有自我檢查和糾正機制對不符合情況及時進行糾正,同時對體系的整體實施執行情況進行評價。體系的檢查、評審和糾正措施包括:
-對組織日常執行和活動的監控、測量,需由專門的內審機構來稽核;-由內審員按照規定的程式對體系整體的符合性和有效性進行體系內部稽核:
-對於無論是監測和測量,還是體系內審所發現的問題,都應按規定的程式及時採取適當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體系執行的有關活動應予以記錄,作為進行稽核和評審的依據。
5)管理評審和持續改進
管理評審是組織的高管理者在內審的基礎上對體系的持續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透過管理評審組織可確定其環境管理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有可能進行改進的領域,並以此作為環境管理體系下一次迴圈進行持續改進的基礎。
ISO 14000環境標準的主要內容
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採用的是典型的PDCA系統化管理模式,即“策劃”(Plan)-“實施”(Do)-“檢查”
(Check)-“評審”(Action)。這一模式適用於任何型別的組織。標準化的環境管理體系是由5大部分,17個核心要素所構成的,它們相互作用共同確保體系的有效建立和實施。
1)環境方針作為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初工作之一,組織應根據自身的特點確立環境方針·。環境方針反映了組織的環境發展方向及其總目標,並具有對持續改進和汙染預防以及對符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兩項基本承諾,環境方針為組織制定具體的目標指標提供了一個框架。
2)規劃環境管理體系的規劃活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確定重大環境因素。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終目的,是合理地控制本組織的環境問題以實現環境行為的持續改進。
為了達到此目的。本組織在體系建立之初,首先應全面系統地調查和評審本組織的總體環境狀況,識別出其環境因素。其次在全面識別出其環境因素的荃礎上,還應對其進行評價,確定出重大環境因素,作為設立目標指標的依據。
-識別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符合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是ISO 14000的基本要求,並確保這些要求在體系的執行過程中被遵守和保持。
-設立環境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應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技術可選條件,財政經營情況,相關方的要求等諸多方面,設立有關層次的環境目標指標。為了完成每一項指標,應有詳細的實施方案予以支援,包括規定相應的職責,採用的方法、步驟、時間進度表等。
3)實施與執行
目標指標和相應的環境管理方案的成功實施需要有一系列的管理要素進行支援。包括以下幾方面:
-確定組織機構和明確職責分工。成功地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關鍵之一是使全體人員,從高管理者到生產線上的工人都積極參與並承擔相應的責任。讓所有人員明確他們對實現的環境方針和目標能作出什麼貢獻,應擔負什麼環境責任,並且擁有什麼權力。環境專職機構的設定和職能分工應當與其他管理體系相協調。
-提供必要的培訓。培訓是手段,目的是提高全體員工的環境意識並使達到擔任相應的環境職責的能力。培訓工作是否充分有效,是能否成功建立並保持體系正常執行的關鍵因素之一,-建立通暢的內部和外部資訊溝通途徑。資訊溝通的職能,一方面是把組織內部的活動統一起來,另一方面是使組織與其外部環境相協調一致。
-建立檔案化的體系並採取必要的檔案控制措施。檔案化是環境管理體系的特點之一,檔案化的體系有助於維持組織活動的長期一致性和連貫性,同時也是進行體系稽核和評審的依據。
-對關鍵活動進行控制。要確保環境方針和目標指標的實現,組織應當對與所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相關的執行和活動規定檔案化的管理程式,避免非程式化的操作或活動導致重大環境因素失控,產生非預期的不良環境影響。
-建立緊急準備與反應程式。環境管理體系特別要求設立專門的程式確定潛在的事故和緊急情況,一方面預防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如果事故發生了,能夠及時、有效地採取控制措施使環境影響到小。
4)檢查與糾正措施
不論策劃工作多麼完美無缺,由於執行人員的素質、技術能力和其他一些不叮預見的因素,在實施過程中很可能發生對方針的目標的偏離,因此需要有自我檢查和糾正機制對不符合情況及時進行糾正,同時對體系的整體實施執行情況進行評價。體系的檢查、評審和糾正措施包括:
-對組織日常執行和活動的監控、測量,需由專門的內審機構來稽核;-由內審員按照規定的程式對體系整體的符合性和有效性進行體系內部稽核:
-對於無論是監測和測量,還是體系內審所發現的問題,都應按規定的程式及時採取適當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體系執行的有關活動應予以記錄,作為進行稽核和評審的依據。
5)管理評審和持續改進
管理評審是組織的高管理者在內審的基礎上對體系的持續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透過管理評審組織可確定其環境管理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有可能進行改進的領域,並以此作為環境管理體系下一次迴圈進行持續改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