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364811643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1、更新愛的觀念,改變愛的方式。

      把學習的機會交給孩子,培養孩子自理的能力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為其今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這種愛的觀念和方式往往被許多父母所忽視。一般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的疼愛表現在細緻周到的照顧上,並事事代勞。殊不知這些父母在不經意間丟失了孩子動手學習的機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使其失去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實在令人遺憾。改變愛的方式就是要注重孩子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

  • 2 # 使用者1575635109475

    研究表明,幼兒在即將升入小學的時候,孩子的能力是一個從量到質變的過程是變的核心體現在社會性發展與抽象邏輯思維發展這兩方面的心理品質上。

    就社會性而言,包括任務議事,規則意識,獨立意識,主動性的,這是兒童進入小學後所伴隨的主導活動而驟然上升的任務密度,難度。規則量以及獨立完成任務所要求的相應的能力。

  • 3 # 做個女性知識的傳播者

    獨立意識,也叫獨立感,是指個體希望擺脫監督和管教的一種自我意識傾向。即學習工作、社會交往等各方面獨立處理問題或事件的行為能力以及生活上的獨立自理能力。

    教育學研究表明,早期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思想觀念的形成、智力的開發、性格的養成具有至關重要的啟蒙意義。

  • 4 # 如月的熙一心

    對於孩子,我們一定要培養他的獨立意識,比如他如果三四歲的時候應該獨立,讓他自己穿衣服獨立,讓他自己洗漱,還有獨立吃飯,如果要買東西的話,他自己獨立選擇這個,如果獨立意識培養好的話,他再大一點的,他自己就比較獨立,不需要一直依靠你,因為爸爸媽媽也不可能一輩子跟著他了,對吧?

  • 5 # 一粒苔米

    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一個自由的個體,因此,要培養學生獨立的意識,首先要告訴學生,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擁有自己意識的個體,是具有主觀性的個體,因此,要獨立的去完成一件事情,並不是每件事老師都要手把手親自的教,這個時候呢,給予一定的任務,讓學生在任務之中去獨立完成這項任務,去激發他們的獨立意識,同時鍛鍊他們的獨立能力

  • 6 # 泉水叮咚的泉水泉

    孩子的能力是在動手的過程中形成的,孩子的責任心,也是在自己做事的時候培養的,孩子的自主意識也是在父母放手的情況下才逐漸養成的。所有這些優良品質、能力,都是孩子將來成功的基石,缺一不可。而這些都是在父母充分給孩子自由成長空間的情況下才可以獲得的。

    當然,父母怕孩子有危險、出問題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是在孩子安全的基本前提下,父母就應該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由孩子自主地去決定要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動手,父母只提供建議,同時還應該教給孩子管理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才能養成良好的責任心。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去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呢?

    1、家長要適當放手

    要想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家長首先要做到“適當放手”。出於天性,父母總是對孩子充滿疼愛,不捨得孩子吃苦受累,這樣很容易發展成事事包辦的習慣。但是長此以往,孩子得不到鍛鍊,談何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

    因此,從孩子的成長角度出發,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獨立性是在實踐當中培養起來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了教育的一些原則,他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這是一個教育原則。

    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我自己幹”的要求,他有這種獨立願望,家長就要因勢利導從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這種基本能力、基本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 穿脫鞋襪,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常等。如果孩子做不好,家長可以提供幫忙,但絕不能全權代勞。

    2、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培養孩子自立要從小做起,要從生活小事開始。孩子依賴父母的典型情形便是生活小事上處處依賴父母,哪怕力所能及的事也要父母代勞。而從小事開始培養孩子的自立也可以讓孩子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受益一生。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吃飯前幫媽媽擺碗筷,買菜時幫媽媽提菜,自己收拾書包等。點點滴滴,日積月累,孩子便會養成自理自立的好習慣,自己的事情便會主動去做。從小事人手,讓孩子自己慢地學習,慢地掌擺技巧。這些借做小事培養起來的品質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3、培養過程中要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

    在教孩子自理自立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並且要適當地鼓勵、表揚孩子。任何人做事都是一個從不會到會, 從不對到對的過程,更不用說各方面發展還不完善的孩子。在教孩子做事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說教了很多遍,孩子還是不會或者還是做不好。這個時候家長-定不能著急,更不能苛責孩子或者中途放棄。家長應該靜下心來,看看孩子的進步,對此加以表揚,然後鼓勵孩子繼續學習,直到孩子完全掌握並且熟練。

  • 7 # Bessy71

    培養一個孩子的獨立意識,是需要父母有意識的進行培養和訓練。現在的孩子,父母都很寵溺,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尤其是男孩子,讓他自己獨立的從小做一些事情,比如說洗衣服、做飯、打掃房間的衛生,讓他從小做起,養成獨立的性格,將來長大了也能夠幹大事。

  • 8 # 深藍的海10

    自我意識即正確認識自我的能力,能否正確認識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識,讓他更加清楚地瞭解自己,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

    陪養寶寶們的獨立意識:


    1、讓孩子自己走路


    只要孩子學會走路了,我們就應該適當的讓他自己走路,時間不必太長,不能聽到孩子喊累,就把他抱起來,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2、讓孩子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


    我們常看到一種情況,就是有的孩子可能因自己不小心弄丟了東西或損壞了某樣東西,老人們會把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不讓責怪孩子。這樣一來,等孩子長大了,即使他做錯了事情,也會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


    3、讓孩子學會忍受適度的疼痛


    有時候孩子在路上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家長會趕緊扶起孩子,心疼地說:“啊!寶貝,摔疼了吧?”這樣做,孩子即便沒事也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甚至誇大事實吸引家長的注意。 對父母來說,心裡往往也很矛盾,一方面想嚴格管教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撒嬌或依賴自己。

    建議家長應該用“不痛吧”的問法來誘導孩子,如果孩子回答:“不痛”,父母應立即表揚孩子“真勇敢!”如此則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4、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快3歲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要鼓勵孩子自己處理,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信心,也能為幼兒園生活提前做好準備。當孩子表現出獨立做事情的動機時,父母要給孩子機會,不要嫌孩子磨蹭而事事代勞。


    5、父母要以身作則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很深的啟迪作用。不論說話做事,都要記住,孩子就在身邊,哪怕一件很小的事,父母的表現也會影響到孩子。

    孩子們的成長時刻牽動了父母的心,沒有哪個父母捨得孩子吃苦,但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我們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趁孩子還小的時候,要儘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將來孩子長大了,即使沒有父母的庇護,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 9 # 右耳釘

    獨立意識對於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只有擁有了獨立的意識,才能夠更快成長,獨立意識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性格,而一個人的性格將會影響一生,性格決定了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方式,獨立意識強的人,生活會更加自主,對待事情更加認真負責。

  • 10 # 二姑的妹妹

    獨立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在小的時候,就要有培養獨立意識的傾向,比如在一歲多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學會吃飯,在兩歲多的時候,讓孩子學會大小便,在三歲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學會穿衣,四歲就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有獨立意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戒菸成功的人,都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