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芹讀書

    令妃對乾隆來說,是個特別的存在,她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傾國傾城的外貌,卻能後宮混得如魚得水,盛寵不衰,的確不得不讓人佩服。

    乾隆對令妃到底有多寵愛?

    從一介宮女到後宮妃位,令妃只用了3年的時間,並深得乾隆的心

    令妃原名魏佳氏,13歲參加宮中選秀成了一名宮女,19歲時被乾隆寵幸,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嬪,位列三嬪之首。三年後,魏佳氏次再次升級,晉封為妃。這是很多妃嬪終極一生可能都達不到的高度。

    乾隆特意賜給她的封號“令”,在後宮妃子當中也是獨一份的。那時候,很多妃嬪的封號都是由內務府定,只有特別得寵的妃嬪的封號才會由皇帝親賜,比如電視劇《甄嬛傳》中“宮鬥冠軍”熹妃娘娘的封號就是雍正皇帝親賜的。“令”有聰明、智慧、美好的意思,由此可見乾隆對她的賞識。

    令妃既沒有傾國傾城的容貌,也沒有顯赫的家世,她從一介宮女用三年的到後宮妃位,可以說是憑一已之力了。這幾乎是別的妃子一輩子可能都達不到的高位,而且和一般“母憑子貴”的後宮晉升規則不同,在這期間,令妃尚未有所出。

    乾隆不但給予令妃名份,更給予她妻子般的寵愛

    乾隆南巡多次將令妃帶在身邊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令妃隨駕南巡。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令貴妃隨駕南巡。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五,令貴妃隨駕南巡。

    能陪乾隆出巡一般都是他特別信任的人,比如皇后、太后和一些重臣等。能隨皇帝外出視查民查,這是一個千載難逢機會,因為相當於皇帝在天下人面前承認自己的地令妃能多次隨駕外出,可見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

    令妃沒有封后,卻享受了皇后的待遇。

    烏拉那拉皇后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閏二月十八日失寵的,同樣隨駕南巡的令貴妃是在同年五月初十日,晉封為皇貴妃的。也就是說,前腳烏拉那拉皇后被廢,後腳令貴妃就坐上皇貴妃的位置。在皇貴妃的晉封儀式上,令妃身上佩戴的珠寶首飾,都是皇后才能佩戴的。

    乾隆還讓她“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從此,令妃成為無名號而有實權的後宮之主,長達十年之久。

    令妃十年生六胎,是當時後宮中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嬪。

    有些妃子一年甚至一生到見不了皇帝幾次,更不要說和皇帝生兒育女了。而令妃是乾隆后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寅時生皇七女。三十五年正月初四皇七女被封為固倫和靜公主。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午時生皇十四子永璐。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戍時生皇九女,此女於三十六年十二月封為和碩和恪公主。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時於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永琰,是為嘉慶帝。

    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時生皇十六子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子時生皇十七子永璘

    子嗣是後宮女人得寵的籌碼和保障,魏佳氏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間,先後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且時間間隔較短,足見寵幸之隆。也正是這一時期,魏佳氏由妃躍居到貴妃乃至皇貴妃。

    俗話說,宮門一入深似海,在這步步驚心的後宮中。魏佳氏能脫穎而出,可見她深得乾隆的心。之所以能夠走進乾隆的生命裡,是因為她非常聰明,能讓乾隆感到放鬆,不會約束他。

    乾隆如此寵愛令妃,為什麼還要將她生的孩子送給別人撫養?

    令妃雖然得寵,但卻沒有恃寵而驕,她進退有度,不會讓乾隆為難,她深知有得必有失,是乾隆的“解語花”。

    清朝皇子的撫養制度,自康熙皇帝開始,規定所有的皇子必須交由嬪以上的後宮主位撫養,任何嬪妃也不能養育自己的孩子,皇子生下滿月後就要離開生母,母子以後必須在指定的日期才能見面,這樣的原因如下:

    提高皇子的地位。

    清宮規定,只有嬪以上的後宮主位才有資格撫養皇子,但是任何嬪妃都不能養育自己的孩子。這樣,每個皇子都能有一個好的出身,說出去大家都體面。令妃的七公主和九公主送給太后撫養,十五阿哥送給慶妃撫。

    令妃作為乾隆的寵妃,有資格撫養皇子,也有能力獨自撫養自己的孩子,但身為乾隆的知己,她決不會置皇室的制度不顧,將孩子送給別人撫養,不但可以拉攏後宮勢力,還有更多的時間陪乾隆,可謂一舉多得。

    滿人崇尚勇武,與自己的母親分開,避免被溺愛,從而保持民族的堅忍勇武的風格。

    自古慈母多敗兒,特別是寵妃的孩子,如果在自己身邊長大,很有可能像溫室裡的花朵,將來無法在皇室立足。要想培養皇子的獨立性,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樣嬌氣,能夠一心學習治國之道,將孩子送別人撫養在當時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在後宮,撫養別人孩子的妃嬪一般都是沒有自己的孩子,她們出身名門,奈何自己肚子不爭氣,就像電視劇《甄嬛傳》裡端妃和敬妃。養子是她們唯一的希望,對待養子必然會盡心盡力,將他們培養成優秀的人。

    防止外戚專權

    皇子由他人撫養,使得親生母子之間感情不深厚,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從而避免皇子一旦繼承皇位重用生母親族,導致外戚專權現象。清朝最典型的就是雍正和同治,與自己的生母感情淡漠。

    雖然養育之恩雖然大於生育之恩,但養母就是養母,畢竟不是親生的,皇子一旦繼承皇位,對於養母家的親威自然也信不過。這樣,兩邊母族的親威對皇子來說都不親,得不到重用,從而減少了外戚干政。

    平衡後宮勢力,皇帝可以專心朝政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後宮佳麗三千,平時無所事事,而皇帝只有一個,爭風吃醋的現象自然免不了。如何擺脫那些不想見的妃子,而又不傷雙方的和氣,給妃子一個孩子自然是一個不錯主意。但皇帝又不想讓這些妃子生孩子,所以撫養別人的孩子成了她們的歸宿

    有子孩子的牽拌,嬪妃的自由時間自然就少了,為了將來孩子能給自己撐腰,更是盡心盡力養育孩子,親子時光代替了空虛寂寞的後宮生活,糾纏皇帝,爭風吃醋的心思自然就少了。這樣,嬪妃滿意了,皇帝也耳根清靜了,想寵幸誰就寵幸誰。

    因此乾隆將令妃的孩送別人撫養,是合情合理的令妃可能並不是出於被迫或者祖制等原因不得已將兒子送給他人撫養的,但是作為皇帝的知已,她是非常聰明的。

    將子女送給後宮沒有生育且和自己關係比較好的妃嬪撫養,這樣既不會讓自己過於勞累也不會讓母子感情出現問題,還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和皇帝相處,更讓皇帝對自己放下戒心,可謂是一舉多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武俠世界中,小龍女和東方不敗,誰比較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