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風也醉

    指的是都江堰灌縣古城,因為“城中有景,景中有城” 故而得名:半山半城

  • 2 # 淸QF風

    四川位於中國西南地區,這裡旅遊資源豐富,是一個旅遊大省,而在距離成都不遠的都江堰有這樣一個古城,可以說是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半山半城,還被譽為“川西鎖鑰”,可是知道的遊客卻不多。

    這個古城叫做灌縣古城,灌縣是四川古縣名,也就是現在的都江堰市,1988年的時候,灌縣才更名為現在的都江堰市。而灌縣古城被大家譽為是“山水入懷、生活道場”,以其厚重的文化積澱、特有的風土人情以及浪漫的生活情調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前來參觀。

    大家都知道,都江堰是一個因堰而起、因水而興的城市,而灌縣古城,則是一座和千年古堰相伴的古城,現在的灌縣古城可以說是景城一體,適合大家前來品味生活,從成都乘坐快鐵半個小時就能夠直達。

    灌縣於明朝洪武年間築土為牆,弘治年間“包砌以石”,東、南、西、北四處分別設立了宣化、導江、宣威、鎮安四座城門,四座城門的城樓通高1丈8尺8寸,到了清朝嘉慶十五年,因為城區的地勢呈現西高東北低,於是把東城樓增高了六尺四寸。而後因為08年汶川地震,古城遭受了重創,在09年底開始重新打造,其建築風格全都是按明清時候的川西來打造,並且以“水為魂、文為脈、商為道、遊為本”的原則進行規劃佈局,同時引水進城,置身其中,就好像是歷史穿越一般。

  • 3 # 香香33619

    都江堰灌縣古城以“世界水文化旅遊古城”為主題,是一處“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半山半城”的文化休閒景區。歷史上,灌縣古城在國內、國外有著獨一無二的“水文化”特質並享有盛譽,從李冰父子開鑿都江堰水利工程開始,2000多年來“水文化”一直滋養著這座不平凡的城市。

    灌縣於明洪武間(1368-1398年)築土為牆;弘治(1488-1505年)中“包砌以石”,東、南、西、北分設宣化、導江、宣威、鎮安四城門,門上各有木樓一座,四門城樓通高1丈8尺8寸。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知縣邵良改修四門城樓,因城區地勢西高東北低,遂將東樓增高六尺四寸。東門名“宣化門”,城樓為“省耕樓”。

    幸福路西起玉壘山腳城隍廟,東至蒲柏橋,街長800米。清代名為東正街,寬6米,可通馬車。民國初,易名東街。1958年3月21日,因毛澤東主席視察灌縣經過此街,後改名“幸福路”。幸福路是城區主要街道和城市核心,清代和民國時期已是車水馬龍,商貿繁華。重建後,沿街建築汲取了明清建築元素,薈萃了川西庭院建築和都江堰水文化特色,古風古韻不減當年。

    南街北起東街南側,南至南橋北端,全長261米。清時名“南正街”,原寬約1丈。是城區過往松茂古道的通道,現為連線古城區與都江堰景區的主要通道,古城南門“導江門”位於南街南段。南街的打造主要是體現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老四川城鎮生活的特色餐飲、小吃、特產、民族主題餐廳、特色民族客棧等。

    南街為回族聚居區,建有清真寺,店鋪多為民族特色服飾店、銅器鋪、菸草店、清真餐飲館和小食店等,具有濃郁的伊斯蘭民族特色。南街清真寺位於南街,始建於明末,清初重建,是以禮拜堂為中心的四合院建築,禮拜堂所懸掛匾額“世守良規”為清朝果親王題書,該寺為回族同胞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清真寺內設定有文化展覽室,陳列有書籍、圖冊、生活用具等200餘件物品。

    古代灌縣為“川西鎖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西街乃茶馬古道起點,西關為通往松茂地區的咽喉要塞。唐代大中十年(856年),劍南西川節度使白敏中在城西修築了玉壘關,以防吐蕃入侵。唐宋時,縣城無城牆,以巨木為柵,後永康軍判官劉隨率眾環植楊柳,使相連屬,以為城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6奧林匹亞先生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