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廬山李藥師
-
2 # 寫給北方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三天假期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信沒有哪個公司敢不給員工放假吧。記得以前老師說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還特意問了我們屈原跳的是哪個江,回答不上來的,或者是寫不出來的,罰抄十遍。從此以後汨羅江就深深在藏在了記憶之中,每年端午節都會小時候觀看賽龍舟的地方,再欣賞一遍,尤其是那一邊吃著美味的粽子,一邊看著激情澎湃的龍舟賽時,是最享受的時候。
賽龍舟這項活動大都在南方地區,北方地區基本上沒有賽龍舟,只是吃吃粽子放放假而已。端午節又稱龍舟節,它起源於我們中國,最初是我們祖先用來祭祀龍祖的一種競渡活動。傳說,屈原是在戰國時期的端午期間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的,因此後人就將端午節這天,用以紀念屈原。也有地方是紀念曹娥或介子推的,說法不一,但是大多數人紀念的都是屈原。
從歷史角度推演至今,恐怕賽龍舟這項民間活動也算是經歷了上千年的風雨變化吧。儲存至今,實屬不易,端午節在2009年就已經被評選為世界非遺節日了。觀看龍舟賽的朋友,有很多都是外國朋友,他們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也是非常喜歡。據說南、北方吃粽子也是有差別的,記得之前聽過一則關於甜鹹粽子之爭的段子。北方人大多數吃的是甜粽子,而南方人吃鹹粽子多一點,這個是真的嗎?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最具吸引人的還是龍舟賽。
寧波鄞州區雲龍鎮龍舟賽事
小時候在寧波生活過幾年,時隔多年再次回首,以前的學校早已不復存在夷為平地。唯有的就是那觀看龍賽的河流沒變,龍舟賽已經成為了雲龍鎮最為重大的節日賽事了。就在2018年,雲龍隊還在中華龍舟大賽中獲得了男子精英組的第6名好成績,這場大賽是來自全國的有所龍舟隊,並且還重新整理了寧波龍舟賽的時賽記錄。
據說雲龍端午節不止有龍舟賽,還有插花、麵塑、剪紙、包粽子等活動,希望今年還能像往年一樣,去雲龍看看,看看那精彩的龍舟賽,端午活動。在你看來是國外的那些聖誕節、情人節有意思,還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節日盛事有意思呢?年輕人始終有顆愛玩、愛鬧的心,但對於我們傳統民間節日還是非常熱愛的,好多小朋友都在為其助威吶喊,而我就是其中一位。
-
3 # 達令旅行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週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裝置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
4 # 邈軒媽
應該是廣東吧,廣東順德人據我所知除了擅長美食以外就是划龍舟了!每年都會有比賽,廣東各地到了在端午前一個月左右就會有很多划龍舟的比賽,因為生活在深圳很多年了,有幸看過幾次,場面相當的壯觀,
-
5 # 歐文789
自己所知:端午節賽龍舟應該發源地在湖北這邊,隨著節日還有地域變化,賽龍舟已成為南方許多地方娛樂比賽節目。
像廣東這地方肯定有,體育比賽裡澳門,廣州等地都有,還有大學生運動會里也有龍舟賽影。
記得上次看比賽,聊城大學取得第一名。
-
6 # 我是孔大俠
我來說說看
多在江浙滬一帶 ,長江三角洲,珠三角,且 比較隆重。
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華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回覆列表
龍舟賽是中國端午節的傳統娛樂方式,全國各地均有舉辦。但是江西的龍舟賽很有儀式感,氣氛非常濃厚,選手們也都比較賣力,觀眾也都非常帶勁。現場往往歡聲沸騰,增加了不少節日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