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且行且聽風
-
2 # 蘭石讀書習字
張壽臣是相聲界公認的第五代“掌門人”,他德高望重,為相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張壽臣簡介
張壽臣(1899—1970年),原籍河北深州,出生在北京。
張壽臣的父親張誠甫是一位評書藝人,在天橋說評書的時候,和在隔壁棚子說相聲的焦德海關係特別好,兩個人是盟兄弟。
張壽臣小的時候經常去天橋給父親送飯,一來二去就喜歡上了相聲,不知不覺也學了幾段相聲。但是張誠甫知道做藝人的辛苦,所以一直掏錢供張壽臣上學讀書,以便兒子將來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然而,禍從天降。在張壽臣12歲的時間,剛剛35歲的張誠甫不幸因病去世。父親沒有了,這個家只能由12歲的張壽臣撐起來,他想養家餬口只能靠說相聲。
張壽臣雖然會幾段相聲,可他沒有拜師,所以他連撂地演出的資格都沒有。在關鍵時刻,焦德海主動伸出援手,決定收張壽臣為徒。
張壽臣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焦德海雪中送炭,憂的是家裡還欠有外債,“擺知”的錢從哪裡來?
就在張壽臣孤兒寡母告貸無門、一籌莫展的時候,焦德海打破“行規”說:“擺知照常進行,擺知的規矩不能破,引保代也不能少,所有的費用都由我出。”
就這樣,12歲的張壽臣拜焦德海為師,成為相聲第五代傳人,為“壽”字輩。因為張壽臣在同輩藝人中入門最早,所以他就是“壽”字輩的大師兄,後來就成了第五代相聲的“掌門人”。
焦德海是“相聲八德”之一,在焦德海的精心教授下,張壽臣打下了堅實的相聲基礎,後來他又博採眾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很快就嶄露頭角。
在上世紀20年代後期,張壽臣就成了曲藝界(當時叫什樣雜耍行)的五個“大王”之一:“笑話大王”張壽臣。
張壽臣不但能說對口相聲、單口相聲,評書也說得非常好。
張壽臣長期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也培養了不少相聲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張壽臣定居天津,加入了天津曲藝工作團,專門從事單口相聲的演出,也從事教學工作和挖掘、整理傳統相聲,為相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何評價張壽臣
首先張壽臣是一位愛國藝人。
北京、天津淪陷之後,張壽臣在天津演出,每天演出之前的四句定場詩,都是弘揚愛國精神的。
有一次他在舞臺上讚揚抗日將領吉鴻昌,下面的觀眾是熱烈鼓掌。還有一次吉鴻昌著便裝去看張壽臣的演出,對張壽臣的愛國舉動非常欽佩,後來他還專門宴請了張壽臣。
1940年張壽臣在北京啟明茶社演出,他上場的第一句話就是:“小日本完蛋了!”結果被漢奸告密,被抓了起來,打得遍體鱗傷。最後還是常連安花重金把他從日本人手裡保了出來,從那以後,張壽臣在相聲界是聲名大振。
再後來,日本人找到張壽臣,要他到日本東京錄製唱片,被他嚴詞拒絕。最後他只能離開京、津,逃到外地演出。
其次張壽臣對相聲作出重要貢獻。
張壽臣是中國相聲界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他還有一個稱謂叫“相聲大夫”。
張壽臣不但會的段子多,而且親自挖掘、整理、修改傳統段子;再加上張壽臣的創作能力也特別好,他也創作了不少段子,新中國成立後,他說的單口相聲大都是他親自創作的。
張壽臣為相聲的傳承、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三是張壽臣培養了不少相聲人才。
張壽臣從1931年才開始收徒傳藝,一生一共收了23個徒弟。最有名的當屬大徒弟常寶堃,二徒弟劉寶瑞。
常寶堃在北韓前線慰問志願軍時壯烈殉國,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成為相聲界的“亙古一人”。
劉寶瑞被相聲界譽為“單口大王”。
綜上所述,我認為張壽臣不但是一代相聲宗師,同時也是一位愛國藝人,他對相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3 # 相當旺德福
評價怹人家?
只要是說相聲的,恐怕都沒這個資格。
人家那是“相聲巨擘”。
對於相聲來說,只有怹評價別人的份兒……
相聲這行兒,往往能耐越大脾氣就越大。
可是脾氣大人家得服你吶?
馬季先生當年獨佔鰲頭,相聲門裡的塔尖兒,可不照樣還有人不買怹的賬?
所以馬老不是“巨擘”。
老侯大師算不算?
張壽老說:“侯寶林的活兒柳子太多,不是相聲”。
老侯大師敢說個“不”字?還不是老老實實端茶倒水的賠笑臉兒。
所以老侯大師也不是“巨擘”。
馬三爺?
更不行,怹是性格上不行,當年沒少被欺負。
所以相聲門裡只有張壽臣是“巨擘”,沒有第二位。
說到張壽老的相聲,現在許多人聽不了。
其實怹的藝術深的很。
敢拿評書平鋪直敘的手法說相聲的,只此一位。
所以聽怹的相聲有很多和其他不一樣的地方,具體哪裡不一樣,反正我是說不出來。
不信您聽聽田立禾先生在“大扇面兒”裡的表現,嚴整和其他幾位就是兩路玩意兒!
(話說好長時間沒提到“大扇面兒”了)
問怹為什麼這麼使?
:“不知道,先生就是這麼教的!”
多神奇!
對於相聲來說,老侯大師的相聲藝術的核心,講究的是“表演”。
馬三爺核心講究的是“生活”。
而張壽老的藝術核心,則就是“相聲”本身。
所以說張壽老的玩意兒深得很,很少有人能摸得著邊。
再加上怹在門裡那麼多的徒子徒孫乾兒子,勢力大得絕無僅有。
所以當時只要是門裡的人,都得服怹哩,怹是說一不二的大拿。
這就叫做“相聲巨擘”。
最後,作為相聲門五位大師之首,張壽老整頓相聲的秩序、為後輩留了那麼多飯,這份功勞,是沒有人能夠代替代的。
以上……
-
4 # 愚痴大叔
張壽臣,相聲第五代(壽字輩)掌門。後輩相聲演員多以“壽爺”、“壽老”尊稱之,相聲史上唯一被稱為“相聲大王”的人。
張壽臣1899年生於北京,父親是評書藝人。11歲拜師焦德海,20歲時,已經會說大小近300個段子,超過了前3代相聲藝人。組班在先農壇演出,嶄露頭角。1923年,張壽臣應“萬人迷”李德鍚之邀,到天津與李德鍚合作,並在天津定居。李德鍚教了張壽臣不少東西。1926年,李德鍚認為張壽臣已經可以稱為中國相聲第一人,與他分手。兩年後,張壽臣有了“相聲大王”、“笑話大王”、“幽默大王”等美譽。
張壽老文化底子薄,但大量訂閱報紙、購買書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為創作相聲做了準備。他改編、整理的段子有《賣掛票》《大保鏢》《文章會》《對春聯》《小神仙》等;創作的《地理圖》《誇講究》《大戲魔》《窩頭論》《開粥廠》《偷斧子》等成為經典相聲名段,不愧為一代宗師。
張壽臣是相聲教育家,他的徒弟眾多,著名的有常寶堃、劉寶瑞、康立本、朱相臣、於世德、戴少甫、田立禾等人。
因此,稱張壽臣“一代宗師”、“相聲巨匠”等都不為過。
回覆列表
張壽臣生於1899年,是相聲壽字輩藝人的門長,同時也是解放前相聲界的大門長,在相聲界具有絕對的權威。張壽臣是相聲界承上啟下的代表人物,其相聲表演既有繼承又有創新,是當時相聲界最受歡迎的相聲演員,他本人對於相聲的發展、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也被譽為相聲大師,相聲一代宗師。
張壽臣的從藝經歷
張壽臣生於1899年的清朝末年時期,其父親張誠甫是評書藝人,偶爾也和焦德海等搭檔表演相聲,幼年時期,張壽臣就開始一邊讀私塾一邊和父親賣藝,1909年張誠甫去世,張壽臣開始自己撂地賣藝。
1911年,12歲的張壽臣拜師著名相聲藝人焦德海,正式學習相聲,由於張壽臣是壽字輩拜師最早的,因此,也便成為了壽字輩理所應當的門長。1914年張壽臣滿藝出師,開始在西安、北京等地演出,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1916年,張壽臣第一次離開北京,與師弟聶文治步行經通州、三河縣、玉田縣至唐山,沿途表演相聲,這也是相聲第一次達到唐山,之後張壽臣返回北京,並在北京撂地演出。
年輕時候張壽臣
1923年張壽臣離開北京,定居天津,並和萬人迷李德鍚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得到李德鍚的諸多提攜幫助,這也奠定了張壽臣在相聲界中的地位,後來李德鍚遠走東北,張壽臣的名氣逐漸成為天津相聲演員的頭牌。
1931年,張壽臣收徒常寶堃,並代拉常連安,正是開始收徒,後在日偽時期,張壽臣為了躲避日本人的糾纏,一度南下表演相聲,隨著名氣的日益增長,張壽臣逐漸成為相聲界的大門長和權威。
解放後張壽臣經歷
新中國建立後,張壽臣已經是相聲界絕對的權威,在相聲改進後,張壽臣加入了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專門從事單口相聲表演,並整理傳統相聲。張壽臣在解放後參加了全國文代會等全國性的文藝會議,並在1960年接受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
張壽臣登臺表演
1964年張壽臣光榮退休,在退休的時候,張壽臣感慨到,在解放前的舊社會,藝人老了,不能登臺表演,就得餓死,這在舊社會是普遍現象,而新中國退休後,還能領取退休工資,這是舊社會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張壽臣於1970年被診斷為肺癌,並於當年7月去世,享年71歲。
張壽臣對相聲的巨大貢獻
張壽臣對於相聲的發展是有巨大貢獻的,從個人表演而言,其不僅繼承了傳統相聲,而且發展了新相聲,透過解放後他的整理,許多相聲段子得以保留,這對於相聲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在解放前相聲屬於撂地演出,張壽臣透過個人努力,使得一些相聲演員可以在劇場登臺演出,這是他的貢獻,而且張壽臣作為相聲界的門長,對於團結整個相聲界,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畢竟在舊社會,如果相聲演員各自為戰,可能生存都成問題。
張壽臣和相聲界
張壽臣在培育後人方面,先後收徒常寶堃、劉寶瑞、康立本、田立禾等等,而對於不是自己徒弟的人也多有提攜,對於相聲藝術的延續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尤其是劉寶瑞更是被譽為單口大王,對於單口相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張壽臣的軼事
張壽臣和不少相聲名家都有軼事,其中有一次侯寶林在天津登臺演出的時候,張壽臣正在舞臺下面,聽到侯寶林以唱為主的時候,張壽臣不以為然,表示相聲主要是說為主,並質疑侯寶林,說道相聲裡沒有唱出哏來的。對於此事,侯寶林並沒有當面頂撞,而是在幾個月後,一次和張壽臣談話間說道:您說相聲沒有唱出哏來的,那您常使的《十八愁》《醜妞出閣》……,沒等侯寶林說完,張壽臣立馬明白,當即表態,收回自己說的話,承認侯寶林相聲中的唱,這也看出張壽臣先生的胸懷。
張壽臣
張壽臣先生另一件傳聞便是讓馬三立降輩,馬家在馬德祿、馬桂元去世後,家道沒落,當時相聲界大門長張壽臣先生便提出讓馬三立降輩,不過馬三立父親是相聲八德之一的馬德祿,師父是相聲八德之一的周德山,而且師父還在世,自然不會同意降輩,不僅如此,逢年過節還主動看望師哥張壽臣,此事便不了了之。不過在張壽臣弟子田立禾先生的回憶中,這事壓根就沒有發生過。
1951年,張壽臣收徒田立禾,田立禾並不是門裡出身,而且年紀比不少文字輩還小,對此,田立禾先生便和幾個文字輩的,包括李伯祥、魏文亮、姜寶林等拜把子,而對於此事張壽臣不僅沒有反對,而且讚賞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