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64012213589

      (一)全面踐行為民愛民的社會救助理念,著力提高精準社會救助的質量。一方面,社會工作者應運用專業的心理健康測量量表針對救助物件開展心理健康調查,評估不同人口社會學特徵救助物件的心理健康狀況,診斷其心理健康問題,採取一對一的個案工作和一對多的小組工作開展救助物件的心理諮詢、負面情緒的疏導工作;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應在救助物件居住的社群內廣泛組織開展各類文娛活動,鼓勵救助物件參與其中,從而搭建鄰里互助平臺,建構救助物件的社會支援網路,提高救助物件的社群融入度和社會參與度,增強其社群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創新完善救助執行服務機制,統籌城鄉、區域實現新突破。統籌應以承認幷包容合理城鄉差別、區域差異為前提,不能簡單化,搞“一刀切”。要實行分類管理、分類統籌、區別對待。透過必要統籌,守住城鄉、區域社會救助差別的底限,允許條件好的地方先行先試具有地方特色、更高水平的社會救助制度。高度重視社會救助行政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失衡問題,統籌完善相關制度,明確社會救助申請人誠信申請、享受社會救助的法律義務,完善強化法律責任條款,加重公民涉社會救助的違法成本。


      (三)推動社會救助和就業援助有效銜接。一是持續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對大齡、身有殘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連續失業一年以上等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強化職業技能培訓。著力做好就業重點群體的職業培訓工作,大力開展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特別培訓計劃、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等,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並落實培訓補貼政策,提高殘疾人等各類群體轉崗就業能力。三是最佳化就業服務。各類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免費為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要求的城鄉勞動者提供政策諮詢、資訊釋出、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


      (四)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管理服務水平。透過政府購買服務拓展救助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提供方式、提升救助效能。以社會救助綜合改革為契機,指導地方強化鄉鎮(街道)社會救助力量配備,統籌開展困難群眾救助幫扶。探索在困難群眾較多的地方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站(點),方便救助幫扶困難群眾。積極引導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採取政府購買服務、開發設定崗位等措施,支援社會工作者開展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評估、建檔訪視、需求分析等服務事項。


      (五)加快社會救助立法,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實施經驗表明,隨著社會救助法治化的推進,社會救助管理更加規範,社會救助資金使用效益更高。在《社會救助法》出臺後,社會救助法治化水平將上升到新的高度,社會救助資金使用會更有保障、更有效益。中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也要考慮到部分貧困人口在脫貧後可能會因疾病、失業等意外情況導致返貧,同時也確實有一部分重病、殘疾人群無法透過產業扶貧的方式增加收入。


      (六)重視護理救助在中國救助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醫療救助的需求還是很大。在中國,隨著人口老齡化,貧困老人的護理救助需求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逐漸凸顯,同時40-50歲貧困人口中對護理救助需求也在增加。護理救助反映了現實的需要,在護理方面家庭的壓力很大。在這方面要看到與其他社會保障系統的關係,國家在推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但保障的物件相當有限,僅限於重度失能老人,且保障的水平較低,對於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來說遠遠不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現在還有“賀蘭”這個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