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虛化靈
-
2 # 梁學偉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應該是古代的心靈雞湯,是用來迷惑大眾的,是一個偽命題,目的是讓人順從專制統治,服從王權,根本不是老的思想。老子的思想核心、精髓,是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張“法自道出”。水的自然之性是什麼呢?水的性真的是上善嗎?那洪水猛獸的水,水火無情的水,能夠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說的水的性還是善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提倡人們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是違揹人的自然之性的。普羅大眾絕不甘願處於受奴役的地位,而是嚮往美好生活,追求富裕才是人類的共同天性。
水雖趨靜,但也不是恆靜不動,靜為陰,動為陽;靜而養,動而生,不靜無以養性,不動無以為生,動靜合宜,順乎自然,方可稱道。
水能盈滿而後流,能氤氳而成雨。風調雨順,則水不違天時,不逆人事。河上公說“夏散冬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春水秋霜,夏雨水而冬冰雪,動應時節的水才可稱善,才值得稱道。
“水善利萬物”善,盈也,極也;惡亦盈也。㨁而盈之,不若其已。水居善利之名,實自遺其咎,非道也。水不止善生還能毀,古今中外水患、水害從來都是農業第一大害。傳說鯀就是治水不力被殺的。水失其道,而後人知其德。利其然則稱善,害其然則怨尤。
水氣化升而為雲,水氣冷凝降之則為雨水,流之則成江河,滋養萬物,使萬物生生不息,有變化無窮之妙道。“水善能”的表現是:潤澤滋生,利益萬物,方圓兼備,曲直隨行,隨物賦形。水性柔“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故曰“事善能”。
水是需要治的,像都江堰那樣的水利工程治理過的水才是上善之水;象當春乃發生的知時節的雨水才是上善之水。那麼帛書本甲本的“上善治水”,可能才是老子的本意,“上善若水”是王弼等為維護文化專制,推行“獨尊儒術”,篡改經典而製造的一個偽命題。
上善“治水”,“惡”,不治之水。水之利也冥冥,害也冥冥,居有害,曰不地,曰不均,曰隨勢,棄不足而淤積有餘;予有害,曰不天,曰不調,不知成,不知止,或遲或逾;正有害,曰不治,水無常勢,縱橫氾濫。
萬物之生焉,動靜之間也。萬事有機焉,善動能把握時機,像受治之水、應時之水一樣,當流則流,當止則止,此乃“動善時”之真義。
回覆列表
善、不爭、德、似乎都是精髓吧、因為這都是道的化身、老子說:“道”是第一義、研究來研究去沒搞懂、沒辦法、老子慈悲沒有嫌麻煩所以講了第二義:叫做“德”。“德”還是搞不明白、接著講了善、說啊這善也分為上善、下善、、而最上品的善、也是最高階的善、用水來比喻、叫做上善若水、以養萬物而不爭不搶、做了好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一樣、什麼善名啦、名氣啦、稱號啦、回報啦、都無無所謂的、這個水呢可以說是萬物的命根子、叫生命之源、可是水呢非常柔弱卻強大、強大卻謙下、明明生養了萬物、資養了萬物、功勞大大的、應該高高在上的、卻總是處於最低窪處、非常的謙虛、而且還能夠洗汙去垢、淨化、純靈。萬物都在錚錚向榮、爭紮上行、向上生長、唯恐低下、而水不但生養了萬物、卻不爭名不築利、還總是流向於低下出處、處於惡處毫無怨言、也就是處下謙、居惡地…水的功能言語不盡、水的這種利它、居下、不爭的特性、就好比上善一樣!那的的確確應該是精髓了吧、不但是精髓、更是起著生精化髓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