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楊 Liven
-
2 # 有畫說藝術
書畫進入市場,在古代宋朝就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買方市場:根據一些史料文獻記載,如《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等史料,北宋的東京城和南宋的臨安城都出現了呈現一定專業化的書畫交易行業,就如今天的個體畫廊,還有廟會等大型書畫、文房四寶等用品的交易活動,很多餐飲、休閒場所為了附庸風雅也開始懸掛字畫裝點門面,買賣的交易活動是比較頻繁的。一方面有來自官方對文化藝術品的需求,一方面有來自商業活動對書畫作品的需求,其次就是文人雅士附庸風雅對書畫作品的需求,這三方面的需求構成了買方市場。
當買賣交易形成市場化之後,作品可以透過市場正常的銷售,不太需要營銷推廣,主要依靠作品本身的藝術水準和是否符合當時的審美潮流等因素,即可待價而沽,也就是說,好的作品,市場會說話。
其次,古代文人,是存在抱團文化,都有參與一些較有影響力的社團或圈子。比如北宋時期著名的“西園雅集”,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李公麟以及僧人圓通、道士陳碧虛等人寫詩作文,品茶尋韻於駙馬都尉王詵府邸西園,此類聚會的眾人言行詩文書畫之雅為一時之盛況,在當時這種文人社團集會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如果某個詩人或書畫家在這樣的圈子裡受到認可和欣賞,就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面,受到時人的追捧,這樣的形式,在當時,是最好的市場推廣營銷,但仍然是要以創作者本身的實力說話,而不像現今可以透過外在的包裝進行虛假的營銷,而是用真才實學征服市場。
-
3 # 鴻鵠迎罡
在中國古代,詩人不是一個正式職業,如果純粹依靠寫詩來生活,絕大多數詩人就無法生活下去。即使現在,除過少數著名詩人外,大多數詩人的稿費少得可憐,根本無法依靠稿費生活。所以,古代的詩人都是兼職,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
從屈原,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韓愈,再到蘇軾,黃庭堅,陸游等詩人,他們正式工作是朝廷官員,拿著朝廷俸祿,正式工作足夠養家餬口,然後,他們的身份才是詩人,才在閒情逸致光臨時,用詩歌感嘆人生。同樣,現在很多詩人也有第一職業保證生活無憂後,才寫詩。
古代詩人不是為了掙錢而寫詩,所以,他們也不需要推廣,寫詩是為了自己高興。但一些名氣特別大的詩人,掙起錢也非常輕鬆。如顏真卿、韓愈等名頭很響的詩人,如果遇到一些大戶人家有人去世了,會被邀請去寫墓誌銘,一篇墓誌銘短短几十字,真正稱得上是一字千金。據載,韓愈曾給一個寫了一篇墓誌銘文,大約23字,得賞銀1000兩,這樣的稿費非常驚人。
基本情況大家有以下幾種。
其一,在筆墨紙硯店鋪展銷自己作品。
古代那些半職業的書畫家為了生計,往往會經營一些跟書畫有關的店鋪,比如,賣筆墨紙硯和古玩玉器的店鋪。書畫家會把自己作品掛在店裡展示,目的一是為了碰到合適買家順利成交,二是給自己做宣傳,增加知名度。
其二,依靠扇子、瓷器、屏風、鼻菸壺等玩意給自己作品做宣傳。
其三,在廟會上擺攤推廣和銷售。
中國民間歷來有收藏字畫的傳統,不論是大戶人家還是平頭百姓都喜歡買幾幅字畫裝飾屋子。古代廟會非常頻繁,幾乎每個鄉村在每年固定日子都會舉辦廟會,廟會上人流量非常大,一些有商業頭腦的書畫家會乘機擺攤展銷字畫,既售賣了作品,又給自己做了很好的推廣。
其四,相互引薦和追捧。
古代書畫家常常會聚在一起交流,類似於一個流派,每個人之間都會相互抬高對方,給客戶推薦比自己畫得好的同行,極少出現相互譏諷的情況,可以說是報團取暖的典型。
-
4 # 遼陽郭同建
這可不是個小問題。提問中沒有指明那個時期,那個年代。而且除了詩歌,還提到繪畫。為了簡單扼要起見,我們還是先討論詩歌罷。古代詩歌如何起源發展,魯迅先生有一個形象具體,真實可信的描述。他講人類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創作。……我們的祖先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動,……交換意見,才漸漸地練出複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的累了,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作,大家也要佩服應用的,這就等於出版了(或叫推廣或營銷),……他當然就是作家……文學家,是杭育,杭育派。大家知道,中國最早詩歌總集,叫詩經,它的創作時間上起西周初年,下到春秋中葉前後約五百餘年。那麼這些詩歌是如何蒐集,整理到一起的呢?經幾代學者的挖掘,提出了兩個途經。一是"釆詩"東漢何休認為,當時國家朝庭,對孤寡沒有子女的,老弱男女由官方發給衣食,叫他們到民間去釆詩,把徵集到的詩歌交由大臣上交天子。以使天子足不出戶,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國之大事。二是“獻詩”,東漢班固講,每年孟春後,奴隸開始開下田幹活,這時有叫“行人”的采詩官員,手敲梆子在路上巡遊。採集民間的歌謠,帶回朝庭交給樂官,樂官組織樂工譜好曲,唱給天子聽。但古籍《禮記》講古代天子每年巡查一次,到一國接受拜見後,就命其國的樂官演奏夲國的歌謠,用於考察政令的得失。貴族文人的作品透過采詩獻詩,收集起來的數量很多,這些整理篩選,彙總成集的事,由誰幹呢?自古以來,包括《史記》都認為是有孔子完成的。但經古往今來多人考正,其實在孔子八歲時。《詩經》就己經問世了。《詩經》305首,按風,雅,頌編排。所謂風,宋朝朱熹說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關於雅朱熹說,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即京師一帶,朝庭演奏的歌曲。關於頌朱熹說,頌者宗廟之樂歌,用孑祭祖時演奏的歌曲。我們再看後世詩歌的發展。《人間詞話》是這樣講的。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即久,染指者多自成習套,英雄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遁而做它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始盛中衰。由此可見,詩歌的推廣與發展,或叫銷售一定要與時俱進,在形式與內容上要不斷翻新,這樣才能開啟市埸,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在詩歌的發展中,這宮庭的采詩和獻詩,仍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力。尤其是唐代,國家興旺偃武修文,宮中在群臣飲宴,皇帝生日時,請各大臣獻詩,如武則天時,就請上官婉兒做評審官,品評優劣分出等級,最後將詩章蒐集整理,編成詩集,我想這樣勁暴的詩集,不難留到民間,推動民間對詩歌更多的需求,特別是到了宋朝,隨著印刷術的進步,各種詩詞書籍的銷量會大幅增加。其次詩歌的推廣,跟封建社會的娼妓流行也大有關係。如開元中一天,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奐三人碰到一起,時天寒微雪,三人赴旗亭小飲。不久上來幾個戲子,三人避席擁火爐以觀之,一會又上來幾個妓女,奢華豔麗。不一會這夥人開始奏曲唱歌。(唐朝時詩歌是可唱的),唱的都是名家詩句。三詩人相約,我三人擅詩名久矣,今可密觀之,看誰的詩被唱的多算誰勝。俄一妓唱風雨寒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聽此王昌齡伸手畫壁一道曰一絕句。尋又一妓唱開篋淚沾臆,見君今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聽此適又畫壁曰一絕句。俄又一妓歌曰,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兩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又帶昭陽日影來。聽此昌齡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之奐自認得名己久,因語眾人曰,此皆潦倒樂官,所歌皆下里巴人,陽春白雪之曲,俗物豈敢近哉?因指妓中最美者曰,待此子所唱非我詩,即終生不敢與君等抗衡,如是我詩,君等皆須列拜床下,奉我為師。須臾該女發聲曰,黃河直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之奐乃椰榆二子曰,田舍郎吾豈妄語哉?說畢仰天大笑。諸妓不解其故,待三位語其事,皆拜曰,俗眼不識神仙,請原諒,因入席與三詩人飲醉競日。又元稹聽白居易說,到長安聽說軍使要聘幾個娼妓,一妓誇口曰,我頌得白學士長恨歌,怎能和別人一樣?由是增價。你看好詩詞不愁賣吧?據說白居易死後,皇帝以詩吊之,詩曰,綴玉連珠六十年,誰叫冥路做詩仙?浮名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己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你瞧這樂天詩由皇帝做推銷員,能不火嗎?難怪日本人愛樂天詩,勝過李杜。你看好詩入於管絃,入於教坊,娼妓頌之,童子吟之,這是多大的市場呀!本文完,寫作參考資料一先秦詩歌研究。二國史舊文。歡迎各詩友評議
回覆列表
詩作和畫作畢竟是陽春白雪,比較上檔次的作品,肯定首先還是在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之間流傳、興盛。也就是所謂的“圈子”。普通百姓一定會附庸風雅隨“主流”而逸動。口口相傳所謂的名人軼事和文人墨客之間的相互提攜、互贈交流,是主要形式。王公貴族的提攜和褒揚也是權威的“釋出渠道”。現代社會其實跟古代也沒什麼區別。畢竟大部分人的審美情趣沒有那麼高,所謂“主流媒體”的作用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