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昳萍文

    1、三個字概括,中國古代是“度量衡”單位制:

    其中,“度”指長度,“量”指體積、面積,“衡”指重量、數量。

    2、另外,高曉松在《曉說》中,還多次提到“貫石匹兩”的古代單位,和“度量衡”大同小異。

    其中“貫、兩”用於銅錢,為重量單位;”石”多用於糧食,是體積單位;“匹”多用於絹綢等絲織物,是長度單位。

  • 2 # hnwqs百態人生

    古代衡具稱量工具-戥子天秤

    這種稱量工具秤的發明和它的廣泛應用。在一根槓桿上安裝吊繩作為支點,一端掛上重物,另一端掛上砝碼或秤錘,就可以稱量物體的重量。

    古代人稱它“權衡”或“衡器”。“權”就是砝碼或秤錘,“衡”是指秤桿。

    迄今為止,考古發掘的最早的秤是在長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戰國時期楚墓中的天平。它是公元前四到三世紀的製品,是個等臂秤。

    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使用了。

    古代華人還發明瞭有兩個支點的秤,俗稱銖秤。

    使用這種秤,變動支點而不需要換秤桿就可以稱量比較重的物體。這是華人在衡器上的重大發明之一,也表明華人在實踐中完全掌握了阿基米德槓桿原理稱重技術自古以來就被世界各地的人們所重視。

    在公元前,人們為了對貨物交換量的估計,起初採用木材或陶土製作的容器來作為交換貨物的計量。以後,又採用簡單的秤來測定質量。在中國,秤出現得也很早。在傳說的黃帝“設五量”中,權衡即為五量之首。

    夏禹的“聲為呂,聲為度,稱以出”、“循守會稽,乃審權衡”。

    春秋中晚期,楚國已經制造了小型的衡器——木衡、銅環權,用來稱黃金貨幣。

    完整的一套環權共十枚,大體以倍數遞增,分別為一銖、二銖、三銖、六銖、十二銖、一兩、二兩、四兩、八兩、一斤。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支戰國時的銅衡杆,這種衡器即不同於天平也不同於後來的稱杆,但與不等臂天平類似。

    經過逐步演化的過程,衡杆的重臂縮短,力臂加長,也就成為了現代仍在使用的桿秤。

    《孫子·算經》記載:稱之所起,起於黍,十黍為一累,十累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征服各諸侯,頒發了統一的度量衡詔書,建立了一套統一的度量衡制度。

    這些都說明了在中國古代,稱重技術所處的位置和重要性

  • 3 # 好學乳酪1K7

    1、日晷

    是中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2、漏壺(漏刻)

    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中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3、圭表

    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迴歸年長度。此外,透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4、魯班尺

    魯班尺為建造房宅時所用的測量工具,類今工匠所用的曲尺。魯班尺長約46.08釐米,相傳為春秋魯國公輸班所作,後經風水界加入八字,以丈量房宅吉凶,並呼之為“門公尺”。

    主要用來校驗刨削後的板、枋材以及結構之間是否垂直和邊稜成直角的木工工具。1市尺=0.8魯班尺。魯班尺產生不久即融合了丁蘭尺,後又融入寸、釐米。是度量、矯正的重要工具。由於其特殊的功能,在風水文化、建築文化中表現最為廣泛。

    5、大明殿燈漏

    大明殿燈漏是中國鐘錶史上最為著名的計時儀器之一,由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創制。著名科技史專家英國李約瑟博士在研究了歐洲鐘錶與中國宋代水運儀象臺後,曾在他的《中國天文鐘》一文中斷言“中國天文鐘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歐洲最早出現機械鐘是1320~1350年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排隊員身高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