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隋唐實行科舉制以來,是沒有限制考生的性別的。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女子參加科舉考試。
友情提示:全文不到1500字,僅需三分鐘,瞭解女子參加科舉的故事。
眾所周知,早在隋朝時期就開始實行科舉制了,後來唐朝又進一步完善了這個制度,併為後世諸多王朝所沿襲,是古代王朝選拔人才的一種重要途徑。科舉制雖然誕生於古代封建社會,但是就制度本身而言,其實並沒有限制考生的性別。這個事實可能與一般人的認知存在差異,但是客觀的說,可能制度的設計者確實沒想到會有女子來報名參加科舉考試,畢竟在古代社會,男性佔據主導地位,女子在識字學習等方面機會都很少,又受到禮節的約束,多半不能參加考試。
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在南宋這個極為強調禮節的朝代,就發生了數次女子參加科舉考試的事情。在這裡,必須得說明下,其實科舉制並非就只有進士科,而是包含了多個科目及內容。只不過大家因為電視劇大多播放的是進士方面的考試,導致將科舉與進士科等同起來了。
其實就考試內容看,以宋朝為例,科舉考試在進士科外,還有九經科、五經科、學究科、童子科、武科、繪畫試等十幾、二十種考試。
在宋孝宗時期,有一位女子名叫林幼玉就報名參加了童子科。要知道就算是童子科,當時也從來沒有過女童參加考試。這位林幼玉可能自小就熟讀四書五經之類的,竟然在中書省的考試下,在四十三件經書的考試內容下,均能背誦弄通,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宋孝宗對此很欣慰,特地下詔書封了這名女童為孺人,從結果上來說還是不錯的。這也得到了歷史上的記載:
上文提到,林幼玉參加童子科考試並獲得了皇帝的賞賜,這件事情激勵了很多女童去報考,但是在她之後,或許是剛好資質不好,又或許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只有一名叫做吳志端的女子獲得資格。
據記載,吳志端在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參加考生了,後來經過努力,得以獲得參加國子監的考試,卻被當時的大臣進言說:女子的職責是相夫教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都歲數那麼大了,還拋頭露面,有損禮節。最終皇帝也就算了,可惜了這名有志氣的女子。歷史記載道:
科舉制度雖然從制度上未限制女子參加科舉考試,但從歷史記載來看僅有寥寥幾名女子參加過,這顯然不是“女子不如男子”的原因,而是當時的封建禮節下女子社會地位較低,被剝奪或限制了考試資格。相信如果獲得同等的教育與社會地位,古代女子定能夠發出“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時代強音。(共1453字)
參考文獻:
1.《宋史》;
2.《細說宋朝》;
3《宋會要輯稿》。
先說結論:隋唐實行科舉制以來,是沒有限制考生的性別的。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女子參加科舉考試。
友情提示:全文不到1500字,僅需三分鐘,瞭解女子參加科舉的故事。
一、科舉制未限制考試的性別
眾所周知,早在隋朝時期就開始實行科舉制了,後來唐朝又進一步完善了這個制度,併為後世諸多王朝所沿襲,是古代王朝選拔人才的一種重要途徑。科舉制雖然誕生於古代封建社會,但是就制度本身而言,其實並沒有限制考生的性別。這個事實可能與一般人的認知存在差異,但是客觀的說,可能制度的設計者確實沒想到會有女子來報名參加科舉考試,畢竟在古代社會,男性佔據主導地位,女子在識字學習等方面機會都很少,又受到禮節的約束,多半不能參加考試。
二、林幼玉參加童子科考試
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在南宋這個極為強調禮節的朝代,就發生了數次女子參加科舉考試的事情。在這裡,必須得說明下,其實科舉制並非就只有進士科,而是包含了多個科目及內容。只不過大家因為電視劇大多播放的是進士方面的考試,導致將科舉與進士科等同起來了。
其實就考試內容看,以宋朝為例,科舉考試在進士科外,還有九經科、五經科、學究科、童子科、武科、繪畫試等十幾、二十種考試。
在宋孝宗時期,有一位女子名叫林幼玉就報名參加了童子科。要知道就算是童子科,當時也從來沒有過女童參加考試。這位林幼玉可能自小就熟讀四書五經之類的,竟然在中書省的考試下,在四十三件經書的考試內容下,均能背誦弄通,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宋孝宗對此很欣慰,特地下詔書封了這名女童為孺人,從結果上來說還是不錯的。這也得到了歷史上的記載:
《宋會要輯稿·選舉九》:自置童子科以來,未有女童應試者。自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試,中書後省挑試所誦經書四十三件,並通,詔特封孺人。三、吳志端獲得參加國子監考試資格卻又被取消
上文提到,林幼玉參加童子科考試並獲得了皇帝的賞賜,這件事情激勵了很多女童去報考,但是在她之後,或許是剛好資質不好,又或許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只有一名叫做吳志端的女子獲得資格。
據記載,吳志端在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參加考生了,後來經過努力,得以獲得參加國子監的考試,卻被當時的大臣進言說:女子的職責是相夫教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都歲數那麼大了,還拋頭露面,有損禮節。最終皇帝也就算了,可惜了這名有志氣的女子。歷史記載道:
《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女子之職,惟麻枲絲繭、織組紃是務,又曰:『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志端既號習讀,而昧此理,奔走納謁,略無愧怍。今志端但知選就,傍附八歲申乞,不思身已長大。十目所視,其可欺乎儻或放行覆試,必須引至都堂,觀聽非便。四、結論
科舉制度雖然從制度上未限制女子參加科舉考試,但從歷史記載來看僅有寥寥幾名女子參加過,這顯然不是“女子不如男子”的原因,而是當時的封建禮節下女子社會地位較低,被剝奪或限制了考試資格。相信如果獲得同等的教育與社會地位,古代女子定能夠發出“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時代強音。(共1453字)
參考文獻:
1.《宋史》;
2.《細說宋朝》;
3《宋會要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