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閒山丘2

    如果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貧困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回想起六七十年代那貧困的生活,肚子裡沒有食,看見地裡長的玉米,茄子,黃瓜,趁人看不見,都要摘來吃。不然,餓的難受哇。穿的就更可憐了,那個年代,有幾人穿過內褲?赤裸身子穿條破棉褲就不錯了。如此之窮,地上有個布條還要回去打補丁用,哪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而恰恰是國家富強了,人民富裕了,過去在人們眼中的生活必需品,如舊衣服,舊電器,甚至是幾大件己不在成為寶貝了。別說去偷,去要,現在白送人都送不出去。甚至還被別人當作是侮辱。

    所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雖然有可能存在,但大機率的存在於富裕社會,和富裕國家。而貧窮和物資匱乏的社會,這種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

  • 2 # 孤獨的牧羊人

    做事要有良心,說話要有依據,不能人云亦云,不負責任。

    閒話少說,直入主題。

    那個年代,與目前相比是清苦了一些,但談不上貧窮,更談不上一家子只有一條千補萬縫,衣不遮體的破褲子,褲衩都沒有。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盡其所能還原當年的情景再現,也未到如此之慘。真是匪夷所思!

    那個年代西方勢力對中國嚴厲封鎖,經濟制裁無所不用其極。中國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民族的獨立,沒有向任何一方屈膝求援,而是制定了,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勤儉節約,自立自強,以農養工的基本國策。

    那個年代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所有工農業產品統購統銷,全國一盤棋,國有資本,沒有任何私有資本。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那個年代全國上下群情振奮,工農商學兵都以百倍的激情全面投入新中國的建設。

    那個年代物價穩定,一個家庭年初計劃一年的主要生活開支,到年底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出入。

    那個年代有良好的公序良俗,提倡人們自尊自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這些愛國愛民族的教育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了幾乎貫穿一生。

    那個年代人們撿到他人遺落的物品絕大部分人會主動交給組織,交警或警察局。也會有極少數人撿到他人遺落的物品據為己有,這種行為一旦洩露,此人會遭到社會的指責,同仁的鄙視,其家人也抬不起頭來。嚴重者也許會有牢獄之災。會載入個人檔案,影響一生。

    那個年代沒有所謂“碰瓷”的現象,沒有人敢去以身試法,自投落網。

    那個年代鋪張浪費為恥,勤儉節約為榮。提倡學習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勤儉節約的精神——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那個年代的人自尊心極強,幾乎每一個人至少都有一套體面的衣服。只有逢年過節,探朋訪友,及一些特殊的日子才拿出來穿戴。

    家裡衣服幾乎就是老大穿完,老二穿……以此類推。最後也要打夾板製成舒服的布鞋,物盡其用,沒有一點浪費。

    兒童買鞋也要買大一號的,前面墊一些棉花,兒童的腳每年都在長。

    逢年過節每家每戶都會給孩子換新裝:一種是扯布新制作的,一種是舊衣服用染料染過和漿過的,也是闆闆正正的。

    那個年代人們以勤儉節約為榮,一件衣服縫縫補補可以穿很多年,人們講究體面,穿戴整潔,補丁整齊規矩,每次洗過的衣服都要熨斗熨燙平整,褲子要有褲線(因為都是純棉的,那時還沒有滌綸布)。並不像目前網上曬的圖片,比馮導的電影《1942》還慘。

    那個年代沒有假冒偽劣產品,不存在任何食品安全問題。因為全部是國營企業,各種規則制度異常嚴格。如果出現假冒偽劣產品,食品安全問題那是要掉腦袋的事情。

    那個年代社會安定祥和,雞摸狗盜的事情幾乎沒有,住的大雜院,幾十戶人家共同生活在一起,幾十戶人家共用一到兩個水龍頭,共用一個水錶,共用一個廁所,或去公共廁所,共用一個電錶。有一個街道代表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公共衛生全體住戶輪流打掃,值日牌接龍式的自覺下傳,井然有序。

    水費全體住戶按人頭平攤,收水費全體住戶按月自動輪流到各家各戶收取,然後交給街道代表,自來水公司的收費員會到街道代表處收賬。

    電費按每戶使用的總瓦數交費,收取電費也是每戶按月輪流值班到各家各戶去收取。然後交給街道代表。電力公司收費員會到街道代表處收取。

    那個年代,幾乎每個家庭人口眾多,三世同堂並不少見。幾十戶人家共同生活在一個院子裡,互相關係,互相照應,已是一個社會共識,蔚然成風。一家有事全院關心,如我一個朋友的兒子晚上去看電影,回來時走失了,全院男人主動出去幫助尋找,直到第二天的凌晨把人找到。

    那個年代人們臨時有事出去一般不會鎖門(那個年代沒有防盜門窗),只是託付鄰居幫助臨時照看一下。

    那個年代沒有空調,夏天炎熱的晚上,人們會敞開門窗,全家到院子裡,街道的人行道,或河邊去搭個臨時床休息,至少前半夜會在此休息。在那個年代夏天炎熱時類似這樣的休息方法在全國基本流行。

    這就是夜不閉戶。

    在那個年代,一個陌生人進入院子,馬上會有人前去詢問。即便是乞丐也只是站在大門外乞討,決不會進到院子裡。

    那個年代一個警察局要管幾萬人,一個片警也要管幾千人。警察絕對是人們信任和託付的物件(那個年代沒有武警,特警,保安等等)。

    那個年代農村是集體領導,生活清貧一些,同樣談不上貧窮。春秋兩季生產隊會預借一部錢給社員為了換季買一些物品。冬季交公糧,如果因為欠收,社員的來年口糧不足,可以申請返銷糧。來年的口糧還是有保障的。分不到太多的現金是有可能的。

    那個年代的幹部清正廉明,決不敢舞私營弊,貪贓枉法,剋扣返銷糧,那是要掉腦袋的。

    那個年代農村人的布票要比城市多。農村的婚姻基本上還是由父母包辦婚姻,自由戀愛幾乎不可能。農村的女孩子的穿著還是比較乾淨整潔的,尤其到了婚嫁的年齡更是注意打扮和形象。

    只有還是幼童的男孩子邋里邋遢的,女孩子好一些。

    農村的成年人,穿著不講究或是有些邋遢,但也不是現在網上的一些圖片或是描述的那樣;破衣邋遢,少袖露腚。

    大部分農村的家庭非常乾淨整潔,尤其是東北的北韓族和南方的農村。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不清楚為什麼要昧著良心把那個年代形容的比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裡情節還不堪。

    有些人的父輩也是在那個年代為共和國的建設,無私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這麼糟蹋那個年代,讓自己的父輩情何以堪。

  • 3 # 劉長林59

    不要拿那些華麗動聽的形容詞來對號現實生活。

    這種現象是人們一個美好的遐想,現實生活中是永遠不會存在的。

  • 4 # 陳年老酒50963541

    關門閉戶不僅保護財產,還有人身隱私和安全。因此,夜不閉戶是不可行的。

    路不拾遺表示此人缺乏愛心。小朋友都知道拾物交公。

  • 5 # 辛沙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只是古人對理想社會的一種誇張性的描述,古代不可能有,因為社會即使是富裕到路不拾遺的程度,夜也必須閉戶,因為古人信鬼,認為夜晚是鬼的世界,必須關門,不然,鬼就進來了。將來會有嗎?我認為不會有,因為那個世界,我無法想象得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茄子萎根病怎麼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