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安屠生
-
2 # 夏握秋蟬
過節~~節日。
任何節日的由來都是這個民族文化重大里程碑的延續,更是歷史傳承裡,重大事件發生或者結束的記錄。
節日的延續最早是在傳承那些大無畏的精神!以及接受先祖人文的勇氣!
任何民族文化裡都存在這種節日!
節日傳承到今天反而忘了初衷,徒留歡鬧。
失了莊重,徒留散漫!去了莊嚴,唯存歡笑!除了名字,又有幾人能夠說的清,種種節日背後的故事,故事裡人物的傳承元素。
至於國外的節日,那份熱鬧背後只有片面認知的瞭解。知道名字就已經足夠,何須問究根底?忘了初衷,那就忘了吧~~只記得名字,起碼你還記得。~~敷衍文化傳承的背後失去的不僅僅是文化傳承!還有歸宿以及一顆感恩的心!!
近幾年,某些地方電視網路直播某某大型節日活動,氣氛很好,除了有點銅臭味~~雖然旅遊業是地方財政的一項紅利!但是請尊重節日,尊重歷史,尊重文化!
不去請教歷史文化學究,只在當地找幾個高就,幾個高官,就敢與天同慶??誰給你的膽子?
再說說別國節日,比人家自己國家過節都要隆重!於我看來就是邯鄲學步!
或許我的言語文字有些許過激,這裡我道歉!但我還是要說!如果一句對不起,能夠喚醒節日背後原有的尊重!我願意永遠對你說一句~對不起!
-
3 # 姜333465311178
洋為中用,古為今用,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當然我們要吸取其先進,有意義的東西,對於那些腐朽的東西,我們要拒絕。
-
4 # 清風明月56789
這多少年外國洋節日充斥中國,尤其是青少年熱衷於什麼聖誕節,萬聖節等!丟棄我們中華民族精華,吸取好多外國糟粕!希望國家要宣傳督絕慶祝這些節日!
-
5 # 月盈荷滿
首先,當今社會的資訊傳遞是越來越快,所以會產生大量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但是,“堵”不是辦法,每個人的思想是不一樣的,有人說“有多少張不同的面孔,就有多少個不同的思想。”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就是思想的碰撞,沒有讓人思想倒退,反而是促進了文化和思想的發展。
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民族自豪感,才能抵禦外來文化的入侵。畢竟本民族的文化有土壤,有基礎。外來文化更多是一種獵奇的心理。與本國的環境和價值觀不符。
大禹治水的故事都聽說過。大禹的父親“鯀”是用的“堵”的方法,沒有成功。
大禹用的是“疏”的方法,所以成功了。
所以,不要懼怕也不用排斥,外來文化。
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積澱,需要我們去發掘,整理,傳承,最終發揚光大。
-
6 # 富春葉語
該不該過“洋節日”,我有我的觀點。
“必然趨勢”。文化為什麼要交流?不就是為了互通有無嗎?為什麼要互通有無呢?清朝閉關鎖國的後果有目共睹。既然選擇了文化交流,洋節日進入我們生活,肯定會受到部分華人的喜愛,這是毋庸置疑的。同理,中華傳統文化節日也在國外興起,這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直接結果和必然趨勢。
“包容乃大”。洋節日進來了,有人歡喜有人愁。喜歡的當然是對了胃口,愁眉苦臉的自然是和自己的文化觀點不相容的。其實,只要節日是正能量的,沒有什麼不行的。話說回來,別人想過怎樣的生活,你也沒辦法去阻攔。還是一句話,過好自己的最重要。
洋節日該不該過?我想,時間長了,大家也就會適應了。就像當年的牛仔服,現在不是早已習以為常了嗎?相信時間會說明一切。
回覆列表
好像從去年開始洋節過的少了很多,主要現在都過沒有任何意義的“人造節”。我個人提倡立節立法!
“5•17吃貨節”、“5•18理財節”、“雙十一”、“服飾節”“雙十二”、“8.8爸爸節”、“光棍節”、“網路情人節”“女神節”節日發展,並不是只需要一個社會群體接受就可以的,最終靠的是在這個節日積累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