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於談車

    還是早點完犢子更符合眾望所歸。

    滴滴把大家的資料送給了美國,這樣的垃圾企業趁早倒閉,沒有民族使命感,一味的只想賺錢是長久不了的。

    滴滴如果認真做事也不會混成現在這個德行,它是兩頭通吃,太TM黑了,開車的師傅們賺不到錢,打車的朋友們不少花錢,都讓中間商的滴滴給整走了

    滴滴在打車領域的壟斷行為儘早得到了制止,很多新功能的上線還是非常不錯的,功過任由後人評說

  • 2 # 天和Auto

    滴滴出行未來前景已明,跨界跨不動了

    近日,滴滴全球和理想汽車合資打造的“北京桔電出行”合資公司申請破產,雙方在製造電動汽車方面合作關係正式宣佈結束;看來滴滴想要跨界造車的計劃是泡湯了,曾經於比亞迪定製的出行專用車型D1也已經沒有了下文,看來滴滴真的是個燙手的山芋,誰也碰不得。

    然而這都是滴滴咎由自取的結果,未來的滴滴和其他出行公司也還有一筆賬沒有清算。

    滴滴出行的問題不再贅述,簡而言之,講國核心心道路資料和數億使用者出行習慣和使用者資料進行了對外洩露,而且是在美國上市的節點被起底出了問題;這就不是一般的小問題了,而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問題,所以對滴滴開出80億的天價罰單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對於滴滴而言,現在還有另一個大問題,同時也是其他出行服務企業存在的問題,那就是破壞行業生態平衡與惡性競爭。

    以滴滴為首的網約車出行服務企業已經把這種計程車搞變味了,計程車分為兩類。

    傳統計程車,巡遊新式計程車,網路預約

    網約車的本質是“網路預約出租車”,本質和巡遊計程車沒有任何區別,都屬於公共交通的一部分;面向公眾的出行服務當然得是職業化的,不能任由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和未經過認證的車輛隨意進入,這是對乘客安全保障的基礎。可是不論滴滴還是其他出行服務企業,哪個能做到註冊車輛的主體不是“黑車”?

    “黑車”是沒有經過運輸管理部門認定的車輛,車輛也不是營運屬性,這就會帶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車輛在營運駕駛過程中是沒有車險保障的,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只能由司機來承擔賠償責任,可是能去跑“黑車”的司機大多是經濟能力較差的,是不具備交通事故損失賠償能力的。所以“黑車”造成的問題不僅是乘客人身安全隱患,還有事故確責卻無法追償,除非透過法律手段在確責後強制執行拍賣,如果車輛價值足夠補償損失還好,反之就只有將其房產進行拍賣了,此時毀掉的可能是多個家庭,產生的社會負面影響是相當之大的。

    惡性競爭是這些網約車出行服務企業都在乾的事情,允許“黑車”註冊併為其派單就是最直白的表現;一個城市需要多少輛計程車和網約車是有定數的,是要依據調研資料進行計算分析和投放的,可是這些網約車服務企業任由私家車註冊,“黑計程車”保有量就會指數級增長,行業生態平衡被徹底破壞掉了。

    而且初期給予這些車輛的高標準補貼確實會吸引更多的從業車輛,可是一旦在網約車佔據上風之後,隨即開始的必然是“內卷”;資本逐利是天性,初期的高紅利只是為拿到“主控權”,在使用者形成使用習慣之後,網約車也足夠多之後,那就是網約車平臺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此時不僅不會有高額的補貼,還會加大對服務(中介)佣金的抽成。

    網約車也成為了“韭菜”,包括那些無證“黑車”,但是木已成舟,不做也得做;而且即便你不來開網約車還會不斷的有新車註冊,畢竟這個行業的技術門檻太低,重點是目前的薪資標準是仍舊與巡遊計程車相當的。同時巡遊計程車也具備網約接單的能力,網約車的最終服務物件會逐漸轉向巡遊計程車。

    兜兜轉轉,轉了一大圈最後還是要回到巡遊計程車的陣營裡來,計程車司機只要有手機則計程車就是網約車;所以這看起來就是一場鬧劇,是某些資本的一場“大趴體”,單獨分支除去的網約看起來已經沒有什麼前景可言了。

    作為公共出行的一部分,個人認為網約車不需要單獨分支,只在現有的巡遊計程車的基礎上進行車輛、服務和數量的升級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人有必要跨省轉移社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