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秦時期的傳承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這首出自《詩經》中詩句就寫到了古琴,由此看來在先秦時期,古琴已被廣泛地應用於伴奏和歌唱,士族文人階層的興起,使得古琴成為當時士大夫修身理性的工具,此時期的古琴樂理呈現出作為人們陶冶情操和修身養性的作用。
春秋時期,古琴發展為用於獨奏的樂器,併產生了許多演奏水平極高的古琴大家和優秀的作品。各諸侯國的宮廷中,都有精於古琴的宮廷大師,其中師曠就是晉國的大樂師,他對古琴演奏造詣極高,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無不尊崇他的琴樂。
“政治清明之世,民心和諧祥睦,作樂可以達到和氣;暴亂之世,民心憂愁困苦,作樂則會遭致禍災,難道不應該引以為戒嗎?”
古琴在當時作為一種重要的禮樂,上能影射時局變化下能教化民眾,反映出當時古琴文風昌盛,流傳頗廣,對後世研究古琴歷史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諸侯林立的先秦時代,古琴不僅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也為中國古琴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東漢時期的傳承
東漢時期,古琴藝術有了重大發展,古琴作為一種高雅的樂理漸漸滲透到儒家文化和人性哲理中。
東漢班固在《白虎通》中說到:
“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
這表明在東漢時期,對儒家來說,古琴就是中華文化禮樂之道,古琴中的琴道這一說法也來自於此時期,因此對於此時期古琴正面引入到儒家學說來說,具有重要的歷史作用。
漢代文人愛琴解音,風氣盛行,許多文人雅士即使出門也都抱著一把古琴,家中牆上也會掛著一把古琴,這表明當時古琴在文人雅士之中地位斐然,密不可分。當時著名的文人琴家司馬相如、蔡邕父女,還有哲學家揚雄、劉向、桓譚等在古琴演繹方面造詣深厚,其中蔡邕所著《琴操》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注,為後世研究古琴文化傳承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此可見,古琴的深遠意義已涉及豐厚的國學歷史底蘊,從此代代流傳並廣泛風行於當時的社會階級。
3、魏晉時期傳承
到了魏晉時期,琴風日益盛行,此時在士族階層出現了一批不依附於宮廷的文人古琴樂家,如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阮咸,他們都以善琴著稱,琴技高明,譜寫的韻律和美動聽,在當時社會廣為流傳。
這個時期的文人樂家不再受宮廷轄治,發揮自由的創作空間,開創了古琴琴風多樣化的歷史先河。反映了當時的古琴樂家脫離統治階層的把控後,在演繹與創作上擺脫了宮廷固定模式的桎梏,自由發揮創作形式不拘一格的曲風,以及在傳統古琴樂理基礎上加以變幻曲風和演繹的多樣化,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歷史上對古琴的傳承和發展。
這個時期的文人樂家以嵇康為代表,他自訴:
“餘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
嵇康認為琴樂“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古琴成為以嵇康為代表的高雅之士自以忘憂守道、抒發情懷的優美工具,而創作琴曲和詠詩更是他不斷追求的人生樂趣和詩化人生的象徵。
4、隋唐時期的傳承
隋唐時期國家逐漸繁榮昌盛,民間皆流行鶯歌燕舞,不拘泥於某一種樂器,故琴風稍落。古琴樂家在這一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一些文人士子在古琴基礎上改進了繁瑣的琴譜,因而到了唐代古琴的減字譜逐漸成熟,成為了記錄琴音樂主要譜式。
雖然古琴在這一時期的發展較為緩慢,但由於古琴減字譜的產生,推動了古琴譜在文人雅士中的廣泛傳播,對於後世古琴音樂的繼承和發展都留下了深遠的歷史意義,步入了琴史上音響可循的歷史時代。
5、兩宋時期的傳承
宋朝時代推崇抑武揚文的政策,上自帝王下至朝野都十分好琴,無不以能琴為榮,達到歷代好琴的頂峰。反映出古琴在當時的文人士大夫中極為盛行,如南宋詩人姜虁所創作的琴歌《古怨》,為現存最早的琴歌。
這一時期的文人在古琴遺產的整理和創新方面對古琴音樂的發展作出了不菲的貢獻。如毛敏仲創作的琴曲《漁歌》、《佩蘭》、《山居吟》等都流傳至今,廬山道士崔閒所著《醉翁吟》,宋人朱長文撰寫的《琴史》,真實地記錄了隋、唐、宋三代琴的史料。
此時期的古琴不僅表現出一種懷舊的復古主義氣息,更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融合了大量的民間音樂,又以“楚漢舊聲”的歷史傳承,使得古琴音樂並沒有湮沒在百家齊放的芸芸樂器中,而是細水長流,起伏波動的持續發展。
6、明代的傳承
古琴在明代進入了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古琴音樂在官宦與士大夫文人等高階階層中廣為流傳,呈現出繼承舊制,又不斷推陳出新的風氣。當時的文人之間提倡琴學,將之前傳承下來的琴曲與民間流傳的曲目編纂成譜,這對後人研究古琴音樂帶來極大的價值。
明太祖第十七子寧王朱權,便為明朝出色的琴家,他負責編纂的《神奇秘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琴譜,對於後世研究隋唐宋元朝代古琴藝術和樂理的流變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著名琴家冷謙所著《琴聲十六法》,體現了古琴的美學思想、演奏技巧和藝術表現等形式,表明了明代的文人在古琴藝術的審美觀念上推動了琴樂的發展。
古琴音樂與詩詞歌賦的文學內涵
古琴音樂音色優美動聽,音調圓潤低沉,悠遠綿長,或陽春白雪,或高山流水,聽之可使人身心舒暢,仿若身臨其境,令人沉醉其中。殊不知古琴音樂與文學也有著與生俱來的密切關係,因為演繹一首古琴音樂,不僅有作為彈奏工具的琴,還要有詞與曲,最後輔以彈奏歌唱出來,這對創作者來說不僅需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去寫詞,又要懂得豐富的樂理知識和古琴的演奏技能,最終還要有感情的唱出寓意,因此這對創作者來說是一件難度極高的表現形式,所以說古琴音樂與文學功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古人在古琴音樂與文學的聯絡主要表現為琴歌、琴曲與琴詩。這三者之間既緊密聯絡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特色,這對古琴歷史文化的傳承與演繹有著重要的意義。
1、琴歌和詩詞演變的關係
顧名思義,琴歌即撫琴而歌,一般以琴和瑟來伴奏,也稱之為“絃歌”。西漢時司馬遷曾說:
“三百零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琴歌主要以詩為主,按照詩的內容進行譜曲彈唱,輔以詩意或委婉或清和或激昂,歌唱出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懷。這種自彈自唱的形式頗受文人追捧與效仿,由此衍生出大量不同體裁的作品,也誕生許多的詩人。這在“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的歷史朝代中,琴歌既能淋漓盡致表達人的思想感情,也能以高雅的姿態服務於當時的統治階級。
自古以來,歷代文人善於以詩詞寄託情懷,比如流傳至今的古琴曲《陽關三疊》就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而作的琴歌,深受古今中外古琴愛好者的喜愛與傳誦。
琴歌雖好,琴詞卻難寫,自古以來多為詩人做詩詞,經過樂師拿來裁剪後才能進行演奏,這也在《文心雕龍樂府》中得以知曉:
“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聲來被辭,辭繁難節。故陳思稱李延年閒於增損古辭,多者則宜減之,明貴約也。”
因此詩變成歌,也要遵循古琴音樂發展的規律,最終才能呈現出寓教於樂的成品。
在唐代,樂器形式漸漸增多,為了適應古琴音樂的需要,詩的形式上升演變為絕句,譜曲演唱更為朗朗上口,為眾多文人士子爭相效仿傳誦,有句為證:
“蘇李詩出,畫以五言,而唐時優伶所歌則七言絕句,其餘皆不入樂。”
而到了宋代,古琴音樂體裁又由絕句演變成為詞,當時古琴音樂表現為“倚聲填詞”,許多琴曲題名通常是《菩薩蠻》,《蝶戀花》,《浣溪沙》等音樂的調名。古琴音樂在此時期的演繹變化深刻的表明,當絃歌的音樂形式和功能日趨成熟時,便順其自然的推動了詩體從古詩—樂府—絕句—詞的演變發展歷程。
2、琴曲的文學內涵
琴曲是純古琴獨奏曲,樂曲音色呈現出一種線性音律特色,聽上去彷彿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的韻味,這種“希聲”讓人體味到琴曲的神韻與風格,引人遐思,繞樑三日……從先秦開始,琴師就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琴曲作品,這些琴曲在唐代文人中間流行到達鼎盛,因此諸多琴曲便出現在唐代詩人的作品中。比如詩人李白《月夜聽盧子順彈琴》中詩句:
“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白雪亂纖手,綠水靜虛心。”
此詩中提到的“悲風”、“寒松”、“白雪”、“綠水”都是著名的琴曲作品,表達作者通曉琴曲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以及透過音律直達內心的頓悟。
莊子雲:
“聽琴者,勿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勿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莊子對琴曲的闡釋,體現出琴曲中含有豐富的文學和哲理內涵,更有“以簡化繁”的禪理韻味在其中,由此可見,琴曲已然滲入文學內涵之中,反映出琴曲已屬於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不斷繼承和發展壯大。
3、琴詩的體現形式
唐代盛產詩人,而古琴在文人中是不可或缺的雅物,由此琴詩在唐代的發展頗為盛行,從琴詩中可以領略詩中的文化氛圍,還可從中得到有關琴名、琴人、琴曲曲目、內容的記載,領略到古琴音樂蘊含的深邃思想。
唐代詩人“以詩入琴”的方式促進了古琴樂理的創作風格,他們把古琴作為修心養性的途徑,還利用古琴音樂構思詩句,可以說古琴在文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古琴音樂在琴詩中體現出創作者的哲學思想、文學創作與政治理念等因素,可謂形式豐富多樣,而從琴詩中也能挖掘出詩人與詩的資料,為後世研究當時朝代的歷史文化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
結論
在古代,古琴被稱之為“君子之器”,象徵著正德,更有“文人琴”的說法,因此古代文人喜愛古琴與琴不可分,就是因為看重古琴所代表的德行與操守,所以才有“君子之側,必左琴右書”之說。始於先秦時期直至現代社會,古琴與文人都有著難以分割不解之緣,古琴薰陶文人士子,一代代的傳承和發展,文人又透過古琴樂理來抒發情懷和豐富精神內涵,古琴與文人的相互緊密聯絡,共同促進了歷史文化的繁榮發展。
古琴韻在清微淡遠,聆於清雅,平於清和,音色不急不緩,不喜不悲,琴音不為悅他,只為悅己,這正是中國古代文人一直秉承的“中庸之道”。一把好琴正如一位好友,彼此相知相訴,藉以古琴抒發文人“我是人間惆悵客,一腔心事誰人知”對人生的感嘆和內心深處“不可語焉”的孤獨情愫。古琴早已深入儒家思想文化體系,又有著獨特的哲學寓意,在歷史長河中積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文人便是這底蘊的載體,把這歷久彌香的古琴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1、先秦時期的傳承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這首出自《詩經》中詩句就寫到了古琴,由此看來在先秦時期,古琴已被廣泛地應用於伴奏和歌唱,士族文人階層的興起,使得古琴成為當時士大夫修身理性的工具,此時期的古琴樂理呈現出作為人們陶冶情操和修身養性的作用。
春秋時期,古琴發展為用於獨奏的樂器,併產生了許多演奏水平極高的古琴大家和優秀的作品。各諸侯國的宮廷中,都有精於古琴的宮廷大師,其中師曠就是晉國的大樂師,他對古琴演奏造詣極高,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無不尊崇他的琴樂。
“政治清明之世,民心和諧祥睦,作樂可以達到和氣;暴亂之世,民心憂愁困苦,作樂則會遭致禍災,難道不應該引以為戒嗎?”
古琴在當時作為一種重要的禮樂,上能影射時局變化下能教化民眾,反映出當時古琴文風昌盛,流傳頗廣,對後世研究古琴歷史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諸侯林立的先秦時代,古琴不僅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也為中國古琴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東漢時期的傳承
東漢時期,古琴藝術有了重大發展,古琴作為一種高雅的樂理漸漸滲透到儒家文化和人性哲理中。
東漢班固在《白虎通》中說到:
“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
這表明在東漢時期,對儒家來說,古琴就是中華文化禮樂之道,古琴中的琴道這一說法也來自於此時期,因此對於此時期古琴正面引入到儒家學說來說,具有重要的歷史作用。
漢代文人愛琴解音,風氣盛行,許多文人雅士即使出門也都抱著一把古琴,家中牆上也會掛著一把古琴,這表明當時古琴在文人雅士之中地位斐然,密不可分。當時著名的文人琴家司馬相如、蔡邕父女,還有哲學家揚雄、劉向、桓譚等在古琴演繹方面造詣深厚,其中蔡邕所著《琴操》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注,為後世研究古琴文化傳承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此可見,古琴的深遠意義已涉及豐厚的國學歷史底蘊,從此代代流傳並廣泛風行於當時的社會階級。
3、魏晉時期傳承
到了魏晉時期,琴風日益盛行,此時在士族階層出現了一批不依附於宮廷的文人古琴樂家,如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阮咸,他們都以善琴著稱,琴技高明,譜寫的韻律和美動聽,在當時社會廣為流傳。
這個時期的文人樂家不再受宮廷轄治,發揮自由的創作空間,開創了古琴琴風多樣化的歷史先河。反映了當時的古琴樂家脫離統治階層的把控後,在演繹與創作上擺脫了宮廷固定模式的桎梏,自由發揮創作形式不拘一格的曲風,以及在傳統古琴樂理基礎上加以變幻曲風和演繹的多樣化,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歷史上對古琴的傳承和發展。
這個時期的文人樂家以嵇康為代表,他自訴:
“餘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
嵇康認為琴樂“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古琴成為以嵇康為代表的高雅之士自以忘憂守道、抒發情懷的優美工具,而創作琴曲和詠詩更是他不斷追求的人生樂趣和詩化人生的象徵。
4、隋唐時期的傳承
隋唐時期國家逐漸繁榮昌盛,民間皆流行鶯歌燕舞,不拘泥於某一種樂器,故琴風稍落。古琴樂家在這一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一些文人士子在古琴基礎上改進了繁瑣的琴譜,因而到了唐代古琴的減字譜逐漸成熟,成為了記錄琴音樂主要譜式。
雖然古琴在這一時期的發展較為緩慢,但由於古琴減字譜的產生,推動了古琴譜在文人雅士中的廣泛傳播,對於後世古琴音樂的繼承和發展都留下了深遠的歷史意義,步入了琴史上音響可循的歷史時代。
5、兩宋時期的傳承
宋朝時代推崇抑武揚文的政策,上自帝王下至朝野都十分好琴,無不以能琴為榮,達到歷代好琴的頂峰。反映出古琴在當時的文人士大夫中極為盛行,如南宋詩人姜虁所創作的琴歌《古怨》,為現存最早的琴歌。
這一時期的文人在古琴遺產的整理和創新方面對古琴音樂的發展作出了不菲的貢獻。如毛敏仲創作的琴曲《漁歌》、《佩蘭》、《山居吟》等都流傳至今,廬山道士崔閒所著《醉翁吟》,宋人朱長文撰寫的《琴史》,真實地記錄了隋、唐、宋三代琴的史料。
此時期的古琴不僅表現出一種懷舊的復古主義氣息,更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融合了大量的民間音樂,又以“楚漢舊聲”的歷史傳承,使得古琴音樂並沒有湮沒在百家齊放的芸芸樂器中,而是細水長流,起伏波動的持續發展。
6、明代的傳承
古琴在明代進入了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古琴音樂在官宦與士大夫文人等高階階層中廣為流傳,呈現出繼承舊制,又不斷推陳出新的風氣。當時的文人之間提倡琴學,將之前傳承下來的琴曲與民間流傳的曲目編纂成譜,這對後人研究古琴音樂帶來極大的價值。
明太祖第十七子寧王朱權,便為明朝出色的琴家,他負責編纂的《神奇秘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琴譜,對於後世研究隋唐宋元朝代古琴藝術和樂理的流變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著名琴家冷謙所著《琴聲十六法》,體現了古琴的美學思想、演奏技巧和藝術表現等形式,表明了明代的文人在古琴藝術的審美觀念上推動了琴樂的發展。
古琴音樂與詩詞歌賦的文學內涵
古琴音樂音色優美動聽,音調圓潤低沉,悠遠綿長,或陽春白雪,或高山流水,聽之可使人身心舒暢,仿若身臨其境,令人沉醉其中。殊不知古琴音樂與文學也有著與生俱來的密切關係,因為演繹一首古琴音樂,不僅有作為彈奏工具的琴,還要有詞與曲,最後輔以彈奏歌唱出來,這對創作者來說不僅需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去寫詞,又要懂得豐富的樂理知識和古琴的演奏技能,最終還要有感情的唱出寓意,因此這對創作者來說是一件難度極高的表現形式,所以說古琴音樂與文學功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古人在古琴音樂與文學的聯絡主要表現為琴歌、琴曲與琴詩。這三者之間既緊密聯絡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特色,這對古琴歷史文化的傳承與演繹有著重要的意義。
1、琴歌和詩詞演變的關係
顧名思義,琴歌即撫琴而歌,一般以琴和瑟來伴奏,也稱之為“絃歌”。西漢時司馬遷曾說:
“三百零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琴歌主要以詩為主,按照詩的內容進行譜曲彈唱,輔以詩意或委婉或清和或激昂,歌唱出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懷。這種自彈自唱的形式頗受文人追捧與效仿,由此衍生出大量不同體裁的作品,也誕生許多的詩人。這在“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的歷史朝代中,琴歌既能淋漓盡致表達人的思想感情,也能以高雅的姿態服務於當時的統治階級。
自古以來,歷代文人善於以詩詞寄託情懷,比如流傳至今的古琴曲《陽關三疊》就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而作的琴歌,深受古今中外古琴愛好者的喜愛與傳誦。
琴歌雖好,琴詞卻難寫,自古以來多為詩人做詩詞,經過樂師拿來裁剪後才能進行演奏,這也在《文心雕龍樂府》中得以知曉:
“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聲來被辭,辭繁難節。故陳思稱李延年閒於增損古辭,多者則宜減之,明貴約也。”
因此詩變成歌,也要遵循古琴音樂發展的規律,最終才能呈現出寓教於樂的成品。
在唐代,樂器形式漸漸增多,為了適應古琴音樂的需要,詩的形式上升演變為絕句,譜曲演唱更為朗朗上口,為眾多文人士子爭相效仿傳誦,有句為證:
“蘇李詩出,畫以五言,而唐時優伶所歌則七言絕句,其餘皆不入樂。”
而到了宋代,古琴音樂體裁又由絕句演變成為詞,當時古琴音樂表現為“倚聲填詞”,許多琴曲題名通常是《菩薩蠻》,《蝶戀花》,《浣溪沙》等音樂的調名。古琴音樂在此時期的演繹變化深刻的表明,當絃歌的音樂形式和功能日趨成熟時,便順其自然的推動了詩體從古詩—樂府—絕句—詞的演變發展歷程。
2、琴曲的文學內涵
琴曲是純古琴獨奏曲,樂曲音色呈現出一種線性音律特色,聽上去彷彿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的韻味,這種“希聲”讓人體味到琴曲的神韻與風格,引人遐思,繞樑三日……從先秦開始,琴師就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琴曲作品,這些琴曲在唐代文人中間流行到達鼎盛,因此諸多琴曲便出現在唐代詩人的作品中。比如詩人李白《月夜聽盧子順彈琴》中詩句:
“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白雪亂纖手,綠水靜虛心。”
此詩中提到的“悲風”、“寒松”、“白雪”、“綠水”都是著名的琴曲作品,表達作者通曉琴曲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以及透過音律直達內心的頓悟。
莊子雲:
“聽琴者,勿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勿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莊子對琴曲的闡釋,體現出琴曲中含有豐富的文學和哲理內涵,更有“以簡化繁”的禪理韻味在其中,由此可見,琴曲已然滲入文學內涵之中,反映出琴曲已屬於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不斷繼承和發展壯大。
3、琴詩的體現形式
唐代盛產詩人,而古琴在文人中是不可或缺的雅物,由此琴詩在唐代的發展頗為盛行,從琴詩中可以領略詩中的文化氛圍,還可從中得到有關琴名、琴人、琴曲曲目、內容的記載,領略到古琴音樂蘊含的深邃思想。
唐代詩人“以詩入琴”的方式促進了古琴樂理的創作風格,他們把古琴作為修心養性的途徑,還利用古琴音樂構思詩句,可以說古琴在文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古琴音樂在琴詩中體現出創作者的哲學思想、文學創作與政治理念等因素,可謂形式豐富多樣,而從琴詩中也能挖掘出詩人與詩的資料,為後世研究當時朝代的歷史文化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
結論
在古代,古琴被稱之為“君子之器”,象徵著正德,更有“文人琴”的說法,因此古代文人喜愛古琴與琴不可分,就是因為看重古琴所代表的德行與操守,所以才有“君子之側,必左琴右書”之說。始於先秦時期直至現代社會,古琴與文人都有著難以分割不解之緣,古琴薰陶文人士子,一代代的傳承和發展,文人又透過古琴樂理來抒發情懷和豐富精神內涵,古琴與文人的相互緊密聯絡,共同促進了歷史文化的繁榮發展。
古琴韻在清微淡遠,聆於清雅,平於清和,音色不急不緩,不喜不悲,琴音不為悅他,只為悅己,這正是中國古代文人一直秉承的“中庸之道”。一把好琴正如一位好友,彼此相知相訴,藉以古琴抒發文人“我是人間惆悵客,一腔心事誰人知”對人生的感嘆和內心深處“不可語焉”的孤獨情愫。古琴早已深入儒家思想文化體系,又有著獨特的哲學寓意,在歷史長河中積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文人便是這底蘊的載體,把這歷久彌香的古琴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