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臭腳吖子
-
2 # 杜家科技
當時中國是袁世凱當大總統,且美國是第一個承認他的國家,因此袁世凱非常重視同美國的關係,便積極響應這次博覽會。而且因為是世界很多國家都參與的一次大型的博覽會,也可以讓中國被世界所認知,因而這也是一次“長面子”的事,是中國走向國際舞臺的盛世。
可以說,中國在本次博覽會上“一戰成名”,為期10個月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共計1900萬人次參觀過中國的展品,要知道這是在19世紀初,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非常驚人。
拿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金獎做賣點,是行業“潛規則”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如今白酒的價格可謂是一路狂奔,原本三十二十一瓶酒,最多不過百十塊,現如今百十塊都是一般的了,貴的起碼都要幾百上千,甚至還有1499起的白酒。
白酒的原材料是糧食,糧食的價格大家都知道,雖然漲了一些但也不多,我父親的朋友在林場就是釀酒的,一斤玉米酒純糧食的才7塊,這還是糧食貴了的原因,以前一斤才五塊錢。
白酒價格飛起,資本湧入,在資本和白酒廠家的推動下,白酒價格直接“飛天而去”,幾百幾千的酒不知凡幾,甚至酒廠都因此而謀利。
咱們就拿茅臺舉個例子,2018年1月15日,茅臺的市值突破了1萬億元大關,兩年後的2020年7月6日,突破2萬億大關,四個月後的2021年2月9日,突破了3萬億元的大關。
要知道,在2020年,上海市的GDP才只有3萬億元多一點,一個酒廠的市值都能和一個城市的GDP來媲美,確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酒廠的市值攀升,離不開宣傳,這年頭“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廣告的推動,沒有好的文案,想要讓自己的品牌走出大山簡直是痴人說夢,就像我爸朋友的酒廠,一斤玉米酒只能賣7元。
為了有好的宣傳手段,酒廠開始想方設法地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包裝”。
其一就是說自己的原材料如何如何優秀,製作工藝如何如何好,什麼空氣啊,溫度啊,溼度啊,甚至燒酒時候的火候都要說一說。
其二就是說自己的品牌故事,歷史故事。咱們白酒的歷史很長,追溯到先秦時期,因此很多白酒都往歷史故事名人典籍中使勁扯。
實際上,中國白酒歷史確實非常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出土過釀酒的器具,而中國最早有記錄的酒是醴酪,記載於黃帝內經之中。
囉嗦了這麼多,其實想說的就是如今很多白酒都要和歷史故事相關聯,正所謂故事就是酒越喝越有,你有故事我有酒,咱們當下酒文化就好這口,廠商對此也是窮盡所有,想方設法的關聯歷史。
而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既是歷史,也有了外華人的加持,這種天然的好“故事”,當然是眾多酒廠喜歡的噱頭了。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是中國第一次參與並獲得巨大成功的盛會
提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不得不說一下陳琪,此人是袁世凱親批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巴拿馬賽會籌辦事務局的局長,也是他選定的成員,去中國當時19個省市挑選的參賽作品,同時也是他記錄了中國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經過,也是他記錄了獲獎的作品始末。
事情要從1914年說起,1914年3月,當時的美國派遣了勸導員來中國遊說,希望我們能去參加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說了很多好處,其中就有走向國際這樣的優點。
當時袁世凱動心了,畢竟讓中國走向國際舞臺,讓國際認可中國,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想看到這樣的盛世,因此他派遣了陳琪來安排此事,陳琪隨後成立了審查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又動員了19個省來參加,共計選出了10多萬種,幾十萬件物品。
到了1914年冬,所有物品都已經打包,中國又派遣了50人的團隊,隨著這些參賽的物品一起去了舊金山,在那邊建造了博覽會中國館。
博覽會的中國館,一磚一瓦都是我們自己帶過去的,當地很多留學生和華人都參與其中,最終除了我們這個場館被永久保留了以外,其他別的國家的場館後來都被推平了。
我之所以說中國在這次博覽會上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績,是基於兩點原因。
第一點就是中國參與了幾乎所有國家的博覽館
整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共計有11個場館,分為農業館,美術館,工業館,文藝館,交通館等等,11個館中,中國參與了其中的9個,加上中國自己本身有一個館,11館我們就參與了10個。
第二點就是中國取得了很多獎章
本次博覽會中,中國因為有幾十萬的參賽作品,因此也獲得了很多獎章,包括大獎章62枚、名譽獎章64枚,金牌獎章258枚,銀牌337枚,銅牌258枚,獎詞227(枚)等共計1211枚。
有些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會說中國是數量取勝,其實真不是,中國的參選作品一共有1500噸重,但實際上就評選了4712件作品,這不到5000多件作品就獲得了1200多枚獎章,而且中國投入的金額也是最少,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賽後,中國商品迎來的第一次大範圍的出口,尤其是獲得大獎章的白酒,出口更多,也更受外華人的追捧。
第三點就是中國展覽館參觀人數眾多
前面提到過,參觀中國展覽館的人數非常多。僅第一天就有超過8萬人之多,而且還包括當時的美國總統,副總統以及前總統等人。
1915年2月份開始,到年底結束,大約10個月的時間,參觀過中國展品的人數大約有1900萬人次,很多人對中國的展品趨之若鶩,有些人甚至第一次瞭解到了中國,畢竟曾經對於中國只不過是一知半解,覺得我們特別神秘,而這次參觀了一些我們的展品以後才發現,比記憶中的中國更加神奇。
白酒拿歷史做鋪墊自古就有
前文中提到過,如今很多白酒都喜歡拿歷史作為噱頭,而實際上白酒作為噱頭自古就有。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酒就是繳稅的大戶,因此圍繞酒做文章,做宣傳也就很正常了。
在宋代的時候,賣酒的商家就會在酒上做宣傳做文章,因為漢代的時候,酒文化就盛行,當時的酒文化是前店後坊,前面賣酒後面釀酒,宋朝的時候出土了漢代釀酒的記錄圖,因此也模仿這種銷售方式,將自己認定為“有歷史”的酒坊。
到了如今,這種追逐歷史的方法更是盛行,不僅在酒名字上做文章,也會盡量往歷史上靠,動輒傳承幾千年。
但實際上,古代的酒和現在區別還是很大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他們喝的酒,就是發酵酒,和如今的蒸餾酒完全不同。
寫在最後
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中國共有三種白酒一種紅酒拿到了甲等大獎,其中白酒(麴酒)為直隸、河南和山西的高粱酒,紅酒是山東張裕釀酒公司的。
而之所以會有很多白酒聲稱自己獲得過該獎章,就是因為除了張裕以外,白酒都只是地名而沒有酒廠的記錄,所以很多酒廠都在爭,為的是歷史文化,襯托自己歷史豐富,好賣個好價錢。
-
3 # 辰照陽運
在1915巴拿馬萬國 博覽會上,展出了各種產品中,酒文化受到了各國的好評,久老的酒文化受到了讚美和發展,瞭解了中華大地的物產豐富,讓中華文華容入世界,讓世界瞭解了中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打好了堅實基礎。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回覆列表
主要是想要走向國際化。我們古時候沒有品鑑排名。那時候的巴拿馬算是中國酒業走向國際化最早最有權威性的代表。其實說白了沒卵用。這個金獎那個銀獎的。查查歷史茅臺都是合併的了。而且只聞其聲不見其章。茅臺也就是廣告打的硬。再加上南方的將軍愛喝。給捧的。聽說那時候的品酒師都是相當於在人家地方找的農民裝扮的。相對於現在的酒最早能拿出來的也就巴拿馬。人家汾酒傳承幾千年都啥也不說。巴拿馬拿的還是大獎章。這個劍南春,那個五糧液。這個獎那個獎的。都是為自己誇名了。打知名度。酒自己喝著好就行。不用管別人的眼光和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