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在的心若幽蘭
-
2 # 純鈞RHGL
古人也脫髮。
比如《黃帝內經》中就對脫髮有過記載:“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一男子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
也就是說,至少在春秋戰國時,脫髮已經被認為是一種病態。
更早的,《詩·鄘風·君子偕老》裡就有一句:鬒髮如雲,不屑髢也。
這裡說的“髢”就是指假髮。周代,衛國國君衛宣公夫人宣姜就已經得戴假髮才能見人了。
《周禮》裡也說:摘遺發之美者縷束之,雜發中助綰為髻。
《儀禮·少牢饋食禮》裡也說:古者或剔賤者、刑者之發,以被婦人之紒為飾,因名髲鬄焉,此《周禮》所謂次也。
這麼淺顯的對假髮的描述,不會有人看不出來嗎?
你以為古人都不脫髮,都長髮飄飄——那是你以為。
你看李白的《搗衣篇》裡:樓上春風日將歇,誰能攬鏡看愁發。
杜甫的《春望》: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居易《白髮》:今朝日陽裡,梳落數莖絲。雪發隨梳落,霜毛繞鬢垂。
陸游《病起鏡中見白髮此去七十無十寒暑矣偶得長句》:短鬢蕭條失故青,人間真似宿郵亭。
蘇東坡《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
藝術作品裡自然不能展現出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蘇東坡脫髮的樣子,給他們畫一幅畫像總不能畫成半禿啊,那多寒磣啊。
但現實是,這幾位大佬也跟你一樣鬱悶。堂堂大詩人名聲在外,卻是半禿的,這……
包括正史都有記載。《晉書·輿服志》就明明白白寫著:王莽頂禿。
此外,比如曹丕,也是著名的禿子。
後來白居易都認命了,寫了一首《嗟發落》:落盡誠可嗟,盡來亦不惡。既不勞洗沐,又不煩梳掠。
你還說我們幾千年來沒有地中海的嗎?脫髮這事不僅你愁,古人也愁,而且從記載來看,最少愁了3000年了。
3000年前有沒有苦於脫髮的人?肯定也有,只不過沒有相關記載而已。
其實從基因上,整個東亞,大部分人就是個脫髮的命。——命,命啊!
以前介紹過華人口的七大人種分型:環渤海型、華北型、西北型、中原型、苗瑤型、百越型、北亞型。
其中,只有環渤海型人,命裡沒有太突出的脫髮基因,其餘六大人種型別,個個是天命脫髮。這之中,華北型和北亞型是脫髮隊伍裡的佼佼者,比其他人種型別更禿。
環渤海型人,主要生活在今天的山東、豫東、冀東、遼東半島、蘇北、淮北,他們從人種上原本是有優勢的,但是經過這麼多年來的多人種雜居,脫髮的人數也不少了。
基因這個東西,你沒法跟它講道理。它只要表達了,你怎麼去養護頭髮都不能逆天改命,無論古今。
你看到的古人滿頭秀髮,大都是假象,畢竟影視劇裡邊不能給你弄一堆禿子來,那太難看了。古人當然也有滿頭秀髮的,但只有少數是真實的,多數都是像宣姜和周朝人那樣,戴了假髮。
而且在古代,頭髮油黑的人是很少的,老百姓更是沒幾個頭髮好的。營養不足嘛。
如果你今天穿越回古代,你別看現在你覺著自己禿,到古代你還算頭髮富裕的人了,而且還比大多數人的頭髮都黑。
你就是脫髮的命,基因要你的頭髮三更掉,誰也留不到五更,沒全禿你就偷著樂去吧。至少在目前,基因科技還沒能解決這個問題之前,禿,你也得忍著。
萬幸我沒你那麼慘。萬幸萬幸。哦耶!
-
3 # 突擊俠
簡單講:壓力,作息和飲食。
複雜講:車子,房子還得養兒子,晚上晚不好,白天很想睡不敢睡,吃飯身不由己,隨便吃。
回覆列表
一是焦慮的情緒。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父母養老問題。二是洗髮水。鬼知道洗髮水裡到底有多少有害化學物質。三是飲食睡眠。天天高脂肪高蛋白,都脂肪肝了糖尿病了,頭皮營養也改變了。天天晚上睡不著看手機,晚上聚餐喝酒到凌晨,能不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