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袋裡憑空出現的黑色小蟲子,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大米正常存放一般很少生蟲子,但是遇到高溫高溼的環境或者放置2-3年就會出現一種類似於甲蟲的黑色小蟲子。你知道這種小蟲子是什麼嗎?即便我們平時把米袋藏得很好了,也會出現,你知道他是怎麼來的嗎?
我們看見的這種大米里的小蟲子叫米象也叫米蟲、谷牛,我們從名字中就能看出來,它特別喜歡吃穀物和大米。特別是那種2-3年的穀物最容易生這種小蟲子,你沒聽錯,它不是被大米吸引過來的,而是“生”出來的。
其實,這種小蟲子在糧食長在地裡,還沒有收穫的時候蟲卵就已經存在了。我們咋一看這個小蟲子還是挺嚇人的,因為它有一個大約1毫米長的鼻子,讓人看到了就比較害怕。
不過也不用太驚慌,還沒聽說這種蟲子對人的身體有害,也沒聽說能夠傳染什麼疾病,也不會咬人。但是,這個東西不咬人它各樣人,吃飯的時候不小心看到了,保準你就沒食慾了。
雖然米象不咬人,但是,它對我們的大米情有獨鍾,一心一意地想吃掉它,不僅如此,米象的成蟲還會攻擊農作物,造成嚴重的損失,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毀壞了大量的莊稼。
在加工大米的時候,為了更多地保留營養,一般加工不會太複雜,成蟲被殺死了,但是它的卵卻逃過一劫,當溫度和溼度適宜時就會孵化成幼蟲,最後變成蟲,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我們看到的大米和穀粒上的小孔,以及米袋和罐子裡的穀物粉末,就是它的傑作了。
我們看到的只是成年的米象,給它挑出去就完事了嗎?可沒那麼簡單,還有一些幼蟲沒有孵化出來,並且,會把“屎”拉在米粒外面。不說了,再說真的沒法吃了!
一般的昆蟲幾乎都有四個形態,分別是卵、幼蟲、蛹和成蟲。其中,幼蟲呈乳白色,沒有腿,說實話這個階段他們也不需要腿,嘴一張就能吃到東西。它的嘴就是頭部末端的口器,由於它是躲在米粒裡面的,所以,從裡向外開吃,最後留下被掏空的外殼。
另外,無論是哪種形態,它們都有強烈負趨光性,討厭太Sunny,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雌米象產卵的時候,會先在米粒上鑽一個洞,然後把卵藏在裡面,讓人感覺看不了見的樣子。實際上,我們還真是看不見!我們看不見的原因是,它把卵藏進去之後,會用像膠水一樣的分泌物把洞口封上,真是聰明啊!
米象一般會在一粒米里藏一顆卵,如果不小心藏了兩顆以上,它們孵化出幼蟲以後就會互相殘殺,最後只有一個能夠活著,真是在食物面前沒有親情可言啊!
幼蟲化蛹,在到蛹羽化為成蟲,這段時間一直是在大米里的,我們這時候還看不見,當外殼骨化程度加強並足夠堅硬時,成蟲就會“破米而出”。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看見了,它在大米堆裡走來走去,如果,我們放任不管,它能夠在大米堆裡生活6個月左右。真是沒臉沒皮啊,賴著不走了。我們要是想去碰它,它發現危險後,就會兩腿一蹬,一動不動地躺在那,等過一會感覺沒有危險了,它又開始起來在大米堆裡走來走去,又吃又喝的。
米象的繁殖能力很強,在雌蟲破蛹後3天內就能夠得到交配機會並開始產卵。當雌蟲會釋放一種類似於“資訊素”的時候,雄蟲接收到資訊,便會在大米外等著,雌蟲一生中大約會產下300-600枚卵。這傢伙,典型的生育能手啊!所以,我們一旦米象在米袋裡,用不了多久,就會在牆壁和木質地板上發現它們。
米象也有兩個親屬,一個叫谷象,一個叫玉米象,幾乎同樣的外觀,特別是米象和玉米象長得最像,只能從它的私密處才能分辨出來。它們都能夠寄生於穀物、堅果、豆類、玉米等作物上。
當然,我們在小麥、棉花、玉米、麵粉和其他穀物上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除了會吃以上這些東西外,還會吃像棉織物、乾花、裝飾品、及儲存的衣服。以及,蘋果、梨、葡萄等水果也在它的食物清單內。
其實,大米生蟲後我們也是能夠察覺出來的,被米象啃食過的大米粒看起來發暗,因為裡面是空的。在我們日常淘米的時候還會漂浮起來,這些漂浮起來的可別捨得扔,是被米象啃食過的。如果,我們發現大米發黴了,這可比米象危害大得多,黴變會產生黃麴黴素,對身體有害。
所以,當你在裝有穀物的袋子或容器中發現有大量蠕蟲狀的幼蟲或甲蟲四處爬行時,一定要把穀物和容器拿到太陽下面暴曬。記住挑是挑不乾淨的,要把它們曬死。
不過,經過嘗試之後,發現這個方法有弊端。因為大米經過暴曬後吸潮的能力更強了,並且,口感還變得很差。在網上搜了一下,最好的方法是把大米拿到冰箱裡的冷凍層,凍它24小時,把它們凍死。別忘了,取出來的大米給它密封起來,不讓外界的米象再進去。同時,把密封好的大米放到陰涼乾爽的地方儲存。
我們平時也可以在大米袋子或容器裡放入一些花椒、大蒜、辣椒、八角等有氣味的東西,可以起到趨避痘作用。您見過這種黑色的小蟲子嗎?通常是怎麼處理的?期待您的分享!
米袋裡憑空出現的黑色小蟲子,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大米正常存放一般很少生蟲子,但是遇到高溫高溼的環境或者放置2-3年就會出現一種類似於甲蟲的黑色小蟲子。你知道這種小蟲子是什麼嗎?即便我們平時把米袋藏得很好了,也會出現,你知道他是怎麼來的嗎?
大米里的小蟲子
我們看見的這種大米里的小蟲子叫米象也叫米蟲、谷牛,我們從名字中就能看出來,它特別喜歡吃穀物和大米。特別是那種2-3年的穀物最容易生這種小蟲子,你沒聽錯,它不是被大米吸引過來的,而是“生”出來的。
其實,這種小蟲子在糧食長在地裡,還沒有收穫的時候蟲卵就已經存在了。我們咋一看這個小蟲子還是挺嚇人的,因為它有一個大約1毫米長的鼻子,讓人看到了就比較害怕。
不過也不用太驚慌,還沒聽說這種蟲子對人的身體有害,也沒聽說能夠傳染什麼疾病,也不會咬人。但是,這個東西不咬人它各樣人,吃飯的時候不小心看到了,保準你就沒食慾了。
雖然米象不咬人,但是,它對我們的大米情有獨鍾,一心一意地想吃掉它,不僅如此,米象的成蟲還會攻擊農作物,造成嚴重的損失,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毀壞了大量的莊稼。
在加工大米的時候,為了更多地保留營養,一般加工不會太複雜,成蟲被殺死了,但是它的卵卻逃過一劫,當溫度和溼度適宜時就會孵化成幼蟲,最後變成蟲,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我們看到的大米和穀粒上的小孔,以及米袋和罐子裡的穀物粉末,就是它的傑作了。
我們看到的只是成年的米象,給它挑出去就完事了嗎?可沒那麼簡單,還有一些幼蟲沒有孵化出來,並且,會把“屎”拉在米粒外面。不說了,再說真的沒法吃了!
一般的昆蟲幾乎都有四個形態,分別是卵、幼蟲、蛹和成蟲。其中,幼蟲呈乳白色,沒有腿,說實話這個階段他們也不需要腿,嘴一張就能吃到東西。它的嘴就是頭部末端的口器,由於它是躲在米粒裡面的,所以,從裡向外開吃,最後留下被掏空的外殼。
另外,無論是哪種形態,它們都有強烈負趨光性,討厭太Sunny,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雌米象產卵的時候,會先在米粒上鑽一個洞,然後把卵藏在裡面,讓人感覺看不了見的樣子。實際上,我們還真是看不見!我們看不見的原因是,它把卵藏進去之後,會用像膠水一樣的分泌物把洞口封上,真是聰明啊!
米象一般會在一粒米里藏一顆卵,如果不小心藏了兩顆以上,它們孵化出幼蟲以後就會互相殘殺,最後只有一個能夠活著,真是在食物面前沒有親情可言啊!
幼蟲化蛹,在到蛹羽化為成蟲,這段時間一直是在大米里的,我們這時候還看不見,當外殼骨化程度加強並足夠堅硬時,成蟲就會“破米而出”。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看見了,它在大米堆裡走來走去,如果,我們放任不管,它能夠在大米堆裡生活6個月左右。真是沒臉沒皮啊,賴著不走了。我們要是想去碰它,它發現危險後,就會兩腿一蹬,一動不動地躺在那,等過一會感覺沒有危險了,它又開始起來在大米堆裡走來走去,又吃又喝的。
米象的繁殖能力很強,在雌蟲破蛹後3天內就能夠得到交配機會並開始產卵。當雌蟲會釋放一種類似於“資訊素”的時候,雄蟲接收到資訊,便會在大米外等著,雌蟲一生中大約會產下300-600枚卵。這傢伙,典型的生育能手啊!所以,我們一旦米象在米袋裡,用不了多久,就會在牆壁和木質地板上發現它們。
米象也有兩個親屬,一個叫谷象,一個叫玉米象,幾乎同樣的外觀,特別是米象和玉米象長得最像,只能從它的私密處才能分辨出來。它們都能夠寄生於穀物、堅果、豆類、玉米等作物上。
當然,我們在小麥、棉花、玉米、麵粉和其他穀物上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除了會吃以上這些東西外,還會吃像棉織物、乾花、裝飾品、及儲存的衣服。以及,蘋果、梨、葡萄等水果也在它的食物清單內。
其實,大米生蟲後我們也是能夠察覺出來的,被米象啃食過的大米粒看起來發暗,因為裡面是空的。在我們日常淘米的時候還會漂浮起來,這些漂浮起來的可別捨得扔,是被米象啃食過的。如果,我們發現大米發黴了,這可比米象危害大得多,黴變會產生黃麴黴素,對身體有害。
所以,當你在裝有穀物的袋子或容器中發現有大量蠕蟲狀的幼蟲或甲蟲四處爬行時,一定要把穀物和容器拿到太陽下面暴曬。記住挑是挑不乾淨的,要把它們曬死。
不過,經過嘗試之後,發現這個方法有弊端。因為大米經過暴曬後吸潮的能力更強了,並且,口感還變得很差。在網上搜了一下,最好的方法是把大米拿到冰箱裡的冷凍層,凍它24小時,把它們凍死。別忘了,取出來的大米給它密封起來,不讓外界的米象再進去。同時,把密封好的大米放到陰涼乾爽的地方儲存。
我們平時也可以在大米袋子或容器裡放入一些花椒、大蒜、辣椒、八角等有氣味的東西,可以起到趨避痘作用。您見過這種黑色的小蟲子嗎?通常是怎麼處理的?期待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