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學明鏡
-
2 # 白石農村
你提的這問題,看你下出來的蛋做何用處。如果單純是為了吃蛋,那就無所謂用公雞,公鴨,公鳥來交配。如果你想繁殖,蛋拿來孵化,那就必須要有公的,而且要挑選健壯的,羽毛漂亮的公雞,公鴨,公鳥做種。我們農村有些人發現,說有公雞的母雞下的蛋,存放時間短一點。
-
3 # 獵奇動物社
雞、鴨都是鳥類,而鳥類是卵生動物,它們產卵就像我們人類生孩子一樣,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人類生孩子是需要兩性繁殖的,但是鳥類即使不經過兩性繁殖也能產卵,而我們人類就是利用了雞、鴨的這一特點才有了源源不斷的雞蛋和鴨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鳥類不需要交配也能生蛋呢?我們從進化和繁殖機制的角度來嘗試著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大多數動物都具備不交配產卵的能力
我們吃到的雞蛋和鴨蛋,通常都是未受精的卵,實際上不止是雞、鴨等鳥類,就算是人類也具備不交配產卵的能力,這就是排卵期,正常情況下女人從12-14歲開始排卵,一直到到40多歲停止,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妊娠期,女人每個月都有排卵期,這些未受精的卵不是跟隨月經一起被排出體外就是被體內的吞噬細胞給“吃掉”了。
雖然人的卵細胞有可能排出體外,但是由於它是與子宮內膜、分泌物等多種物質一起排出的,而且還沒有外殼保護,所以即使排出我們也發現不了。
不過,由於鳥類的卵是由一層堅硬的保護殼包裹著,所以當它們排出時,我們是可以發現的。那麼,動物不交配產卵的這個能力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就要“尋根問祖”了,陸地脊椎動物最早是由海洋脊椎動物爬上陸地演化而來的,而從目前的科學研究看,所以陸生脊椎動物最早的祖先是魚類,之後魚類演化成了兩棲類,才逐漸的登陸的,而已知的最早的兩棲動物是出現在泥盆紀的骨鱗魚(總鰭魚類)。
既然弄清楚瞭如今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那麼如今大多數動物不交配就能排卵的習性就一目瞭然了,因為大多數的魚類就是體外受精的,它們不需要交配就能產下未受精的卵,然後在體外與精細胞結合,體外受精顯然是魚類最優的繁殖策略,除了魚類外,目前的兩棲動物,比如蛙類,其實也是這種繁殖方式的。
雖然物種經過了上億年的演化已經與祖先有了極大的差異,但是這種繁殖方式對於動物來說依然是有利的,因為這種頻繁的排卵有利於它們在任何時候繁殖,所以這種繁殖習性也被保留了下來。
鳥類不交配也能產卵只是在家養動物中體現得更為明顯而已
01 為何大多數鳥類不交配能產卵的現象不常見?
根據鳥類學家們的觀察發現,野生的鳥類也是有機率產下未受精的卵的,只不過相對較少而已,這是因為鳥類大都屬於群居動物,它們一個族群中有雌有雄,這就使得它們的卵基本上都是受精的卵,而且由於這種隨時都能找到異性的生存方式,讓大多數的鳥類逐漸向固定的繁殖期演化。
固定的繁殖期對於鳥類來說也是有利的,因為一年四季食物的丰度會有變化,尤其是像燕子這類雛鳥主要以蠕蟲為食的鳥類,它們孵化出來的季節必須是蠕蟲較多的季節,這樣才能保證雛燕的存活率。
對於大多數的鳥類來說也是如此,畢竟繁殖是件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情,而且顯然成鳥外出覓食的時間越短,孵化率越高,那如何減少外出覓食的時間呢?答案就藏在食物丰度上,食物丰度越高,覓食時間越短,所以,如今大多數的鳥類都有著相對固定的繁殖期(排卵期)。
這是鳥類在祖先遺傳繁殖策略的基礎上又演化出的一種對後代和自己有利的繁殖習性,比如原雞是在每年的2-5月才產卵、喜鵲是每年的3-5月、烏鶇是每年的3-7月等等,這些鳥類都是從春天開始繁殖,此時萬物復甦,食物丰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02 說好的固定繁殖期,雞鴨為何“叛變”了?
家雞是由野生原雞馴化而來的,家鴨是由野生綠頭鴨馴化而來的,在野生環境下,原雞和綠頭鴨都有固定的繁殖期(原雞2-5月,綠頭鴨2-4月),但是它們被馴化後,在人工飼養下,幾乎能做到天天產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人為的篩選。人馴化雞鴨顯然是看中了它們的羽毛和肉,蛋只是意外之喜,畢竟我們的祖先也知道鳥有固定的繁殖期。但是,當雞鴨被馴化後,一些個體表現出了強大的產卵能力,這使得人開始對這些雞鴨開始了“特殊照顧”,比如餵食更多,再比如讓它們正常的繁殖等等。
正是因為這種人為的篩選那些產蛋量高的雞鴨,所以它們一代代的才有瞭如此強大的產卵能力。
第二:環境的改變。雞鴨的蛋其實就是它們的卵,我們以母雞為例,一隻成熟的母雞其卵巢中密佈著約4000個初級卵細胞,當母雞發育成熟後,這些初級卵細胞就會不斷的被啟用,然後發育,最終成為雞蛋。
但是,在野生環境下,還有一個因素制約著卵細胞的成熟與否,那就是食物。作為一種鳥類,雞鴨的祖先都有眾多的天敵,它們覓食都是小心翼翼的,而且它們的食物來源完全取決於自然變化,這導致了在大多數時候,雞鴨的食物都只能勉強維持自己生存,沒有過多的能量來發育卵細胞。
所以只有在食物丰度較高的季節,它們才利用積蓄了一年的能量繁殖上一次。而在人工飼養下就不同了,雞和鴨的食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而且人為了讓它們多長肉,通常是圈養的,即使散養,它們的活動空間也比較的侷限。
此時就出現了一個情況:食物充足,營養充沛,但是消耗較少,這時的雞除了長肉外,也有了足夠的能量去發育初級卵細胞,所以在人工飼養下,我們幾乎天天能撿到蛋(冬季頻率會降低,因為它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來維持體溫,而且冬季自己覓食所得幾乎沒有了)。
總結一下
雞、鴨等鳥類不交配就能產卵其實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因為大多數的脊椎動物都有這個能力,只不過因為獲取食物難易度、季節和環境變化等因素導致了大多數的動物不得不向著相對固定的排卵期演化而已。
而雞鴨是個例外的原因就在於人的定向培育以及食物充足,將其產卵能力大大提升了。
回覆列表
那叫排卵,禽類到了排卵期,只要營養跟得上。就能天天的排卵了,但是沒受精卵是死蛋,不能孵化下一代,俗稱人造蛋。營養也不如受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