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慈恩寺

    說起文化輸出,大多數人腦海中呈現的都是走出國門,名揚海外的非遺代表。從歌舞曲藝到民風民俗,從傳統工藝到飲食文化。它們都承載著華夏文明幾千年來知以藏往、積銖累寸的勞動智慧。《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明清檔案》更是記載著從上古到近代社會發展歷程中的各類“文化巔峰”。


    但隨著時代推演,網際網路的發展,各國文化聯動變得密切,也更貼近生活。螺螄粉、廣場舞、中國網文、網購中國商品,成為了對外輸出的“新四大文化”,螺螄粉位居輸出榜首。有人覺得這些所謂的“文化”難登大雅,不太體面,壓根丟了文化核心;有人覺得這就是新時代普羅大眾都能接受的民間文化,不分國界。人們對於“新四大文化”的觀點莫衷一是,那就從辯證且包容的角度去解讀這一現象。


    “新四大文化”是時代的痕跡


    古時我們有凝結了先賢智慧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它們成為了推動世界發展進步的助推劑。在新時代、新面貌的新中國,衍生出來了更多符合時代特徵的新文化,依靠著發達的網路媒體和高效的物流貨運,得以在全球各地傳播我們的“新四大文化”,向世界傳達當代中國文化中親民、積極、富有感染力的一面。


    “新四大文化”的對外輸出,其實反映了我們處在一個經濟全球化、資訊化的時代,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聯絡和交流變得更加立體多元,不拘一格同時又極具中國特色。


    就拿螺螄粉來說,它作為中國廣西柳州的地方美食,已經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於飲食類非遺專案具有一些特殊性,評審標準有較大不同,為了更公正客觀的進行評選,單獨設組進行評審。經過了繁複的角逐,螺螄粉脫穎而出,不管是它複雜的製作工藝還是特殊口味,都能展現中國美食的質感與精髓。


    也因為這份獨特,螺螄粉成了有爭議性的美食,因為爭議性,螺螄粉引發了大家強烈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而暴增的銷量引入了更多新資金的流入和宣傳,螺螄粉徹底火了。再加上用大骨+石螺熬製高湯,與酸筍、花生米、腐竹等配料融合,螺螄粉的真材實料和獨特風味是它能一直保持熱度的底層因素。吃過螺螄粉的人對它的態度兩極分化很嚴重,和榴蓮、臭豆腐相似—喜歡它的人愛不釋口,接受不了的則拒之千里。


    “網紅經濟+特色美食”讓螺螄粉遠銷海外成了爆款,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柳州螺螄粉出口已達750萬元說明了人們對食品的好惡不分國界,但因人而異。海外訂單裡有不少來自旅居異鄉的同胞,能在遙遠的異鄉吃到一碗濃縮了中國味道,飽含著民族情結螺螄粉,於身於心都是一種慰藉。


    螺螄粉的加工生產原材料都是農產品,走俏的螺螄粉產業鏈,讓原料基地農戶20萬人就業得到了解決,其中貧困戶4500多戶、約2.3萬人,人均年增收超過9000元。去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年,這樣的產業鏈發展滿足了世界公民的味蕾體驗,更是我們在不斷深化脫貧、扶貧路上的一個縮影。除了螺螄粉,像老乾媽、風油精、花露水等等這樣的極具中國特色的小商品在國外部分地區也十分暢銷,他們並不是網紅產品,只是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功能貼近更多人的生活。作為文化輸出國,讓我們的產品和文化從走入千家萬戶到走遍世界各地,在海外受到熱捧,正是中國對外輸出文化及產品深得人心的體現。


    “新四大文化”縮短世界距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速度,一直讓世界驚歎。8小時拆除廢棄立交、9小時完成鐵路改造等等這樣的超高效基建不勝列舉。網際網路和交通網路的快速發展助推了文化和產品傳播的速度和覆蓋面,讓遙遠的東方風貌變得更直觀,更觸手可及。電商和各大國際購物平臺的建立、5G網路的助力、國際物流體系的迅速發展、中國高鐵憑藉先進技術、完善的裝置領先世界各國等,都為“新四大文化”傳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有效載體;這些發展都離不開中國對外開放以來各種優勢政策的助推。


    “一帶一路”經濟區開放後,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電商物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飛速發展,2019年,中國出口的快件量超過了21億件。


    國家透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網際網路創業,秉持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際國內雙迴圈的理念,不斷加大開放力度,鼓勵和支援各行業的國際業務發展;跨境電商也迎來利好,在對外貿易的企業中實行稅收、技術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人才支援等等,對產品走出國門,對外發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如今商品多元、價格親民,產能高效、物流發達,多種電商模式,比起傳統的進出口貿易來說的確更便捷高效,結匯成本也更低;但在產品渠道、支付方式、物流限制、通關退稅、平臺管控、風險防控等方面,因為國與國之間的政策差異,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從整體趨勢上看,電子商務已然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因素,電子商務服務逐漸在國民經濟佔據重要的位置,未來中國的電商物流將會把開放、共享、融合、創新作為發展的常態,中國速度和大國重器也必將在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上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


    “新四大文化”傳遞正向能量


    “新四大文化”得以廣泛傳播,是得益於中國文化本身帶有強烈的東方氣質,對於來自古老東方大國的美食和文化,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新興的,都極具吸引力。廣場文藝其實很早就有了,各地的廣場文藝有統一的,也有帶地域特色的。諸如“藏區特色廣場舞”鍋莊、固陽縣和晉西北神池縣境內的踢鼓子秧歌等,他們都屬於傳統的、小型的廣場文藝表演形式,傳統但極具生命力。


    到了90年代,那時中國許多地區縣級以上的城市開始陸續建立文化廣場,為民眾的文娛生活提供了場地保障;2005年開始的創文創衛活動,鼓勵全民健身加之一些網路流行歌曲開始在大街小巷普及,為新時代廣場舞提供了最初的元素,在官方和民間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新時代廣場舞以燎原之勢在全國範圍內傳播開。廣場舞既是運動,也是休閒文娛,它展現了華人積極健康、熱愛生活的精神面貌,也反映出現在公共文化服務的活動形式既有趨同發展,又有創新意識。如今廣場舞已經不光是老年人專屬,它是適合大多數人的一項活動。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刊登過一篇標題為《廣場舞為什麼這麼火》的文章,作者熊慕零表示:“廣場舞的橫空出世,值得青史留名。”近些年廣場舞火爆全國,為人們的文化生活的確帶來積極作用。他坦言,雖然伴隨著廣場舞的爭議不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廣場舞滿足了大量城鄉民眾的精神需求。


    當廣場舞走出國門,走向了時代廣場、五月廣場、布魯塞爾大廣場。彼時也許會覺得廣場舞吵鬧,但在異國他鄉的華人看到熟悉的場景,聽到熟悉的旋律,還有跟著一起舞動的外國朋友,何嘗不是一種民族向心力和文化正向感染力的傳遞呢。


    “新四大文化”打破交流壁壘


    中國網路文學無疑是一種跨越地域隔閡和語言障礙的文化交流,積澱千年的東方文化底蘊給予了創作者以靈感和創造基礎。在此基礎上創作出帶有新時代東方氣質的文學作品,透過網路,傳播到遙遠的大洋彼岸。有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網路文學各平臺海外使用者數量已達3193.5萬,在北美、東南亞地區尤為流行。


    在youtube網站上,一位痴迷中國網路文學的美國朋友,和大家分享了他喜歡看中國網路小說的五大原因:第一,史詩級的敘事脈絡。第二,不可思議的武打描述。第三,也是令我最痴迷的原因,就是主角身上在西方文化中並不常見的獨特個性。第四,不同文化的碰撞。第五,最後但並非是最不重要的就是幽默。


    可見,雖然帶著西方思維的翻譯,並不一定能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網文的閱讀門檻普遍不高,質量參差,在文化輸出的時候難免會有誤導性的觀點。但即便這樣,來自東方的仙俠、玄幻、江湖、人情等等抽象而又迷人的東方元素打開了世界民眾瞭解東方人文核心的一個視窗。有不少外國民眾因為一部網路原創小說而選擇學習漢語,愛上中國文化。並自發的成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志願者,甚至自己也從事網路小說的翻譯和創作,這就是推動世界大同,文化交融的基礎。


    文化傳播不止有餘音繞樑的高雅和陽春白雪的華美,在我看來大俗即大雅,至淺藏至深。螺螄粉的臭,廣場舞的鬧,網路文的淺,跨國購的樂都是來源於這個時代的人間煙火氣。比起擔心對外輸出的文化“難登大雅”,我們更應注重的是文化形式創新與文化有效傳播。中國文化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我們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名稱和技藝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籤叫“民間”。文化得以廣泛傳播,一定有一個被大多數人理解、接受、喜愛的過程。


    只有在自己的文化體系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追捧,我們才會把這些凝結了東方生活智慧的文化向世界傳播。無論是匠心傳承還是網路流行,都是不同時代的烙印,我們應該秉持著理性且包容的態度來看待。在中國文化和產品輸出越來越多的當下,不斷提高輸出內容的質量和貼近大眾偏好,做到保質輸出、精準輸出,用實力得到世界各華人民的認可,讓中國製造走的更遠,大國自信影響更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老了,你們會到哪裡去?我先說:我回農村,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