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402383927277
-
2 # 浮躁的中年人
弗洛伊德的本我遵循的是 :快樂原則
所謂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處於潛意識之中。本我是一個混飩的世界,它容納一團雜亂無章、很不穩定的、本能性的被壓抑的慾望,隱匿著各種為現代人類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規範所不容的、未開發的本能衝動。
本我遵循“快樂原則”,它完全不懂什麼是價值,什麼是善惡和什麼是道德,只知道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弗洛伊德認為,完整的人格結構由3大系統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對一個心智健全的人而言,這3大系統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它們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夠卓有成效地展開與外界環境的各種交往,以滿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慾望,實現人的崇高理想與目的。
反之,如果人格的3大系統難以協調、相互衝突,人就會處於失常狀態,內外交困,活動效率也隨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發展。
-
3 # 石頭魚20830401
弗洛伊德認為自我追求的原則是現實原則。
弗洛伊德一生研究的問題是人格心理,他聰穎勤奮、堅韌不屈、探索創新、思想犀利、志向高遠、自信自強、孤傲獨斷、清心寡慾。這些內在的人格品質吸引了無數的追隨者。
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人格被視為從內部控制行為的一種心理機制,這種內部心理機制決定著一個人在一切給定情境中的行為特徵或行為模式。弗洛伊德認為完整的人格結構由三大部分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謂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處於潛意識之中。本我是一個餛飩的世界,它容納一團雜亂無章、很不穩定的、本能性的被壓抑的慾望,隱匿著各種為現代人類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規範所不容的、未開發的本能衝動。
-
4 # 使用者劉葉生
弗洛伊德認為自我追求的原則是現實原則。
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誌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
-
5 # 自由的可樂Fr
和洛伊德的本,我遵循的是快樂原則。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力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察覺。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衝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為本我服務。
超我,指人的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透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的特點是追求完美,所以它與本我一樣是非現實的,超我大部分也是無意識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他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
回覆列表
所謂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本我,是一切"我"存在的心理前提和能量基礎。在一般意義上的理解上,可以理解為天性、本能、自然思維規律等等。在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中,認為這種"本我"是追尋快樂的,是避免痛苦的,是無意識、無計劃的。比如,嬰兒生而會哭泣、飲食;比如,人生而喜歡享樂--從本源意義的角度考慮,這和動物是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的,因此通常情況下,人們往往理解"本我"為"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