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出以下結論,中國地質大學。
勘查與基礎工程系是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的一個分系。本系設有勘查技術與工程、石油工程(鑽井方向)(2004年開始招生)兩個本科專業,並設有鑽掘與基礎工程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現有教職員工22人,其中教授7人(院士1人,博導4人),副教授8人,中青年教師全部碩士化,取得博士學位的佔70%。近年來本專業承擔各類科研專案60餘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10餘項,出版教材、專著10餘部。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主幹專業系列課程(岩土鑽掘工程學、定向鑽進原理與應用、鑽井與成井工藝、鑽探方法與基礎工程、鑽井液與岩土工程漿液、油氣鑽探)為湖北省優質課程。
一、勘查技術與工程(基礎方向)專業
本專業前身為探礦工程(鑽探)專業。探礦工程(鑽探)專業成立於1954年,196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設立碩士點,1981年成為國家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博士點,1987年國家學位委員會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91年被評定為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教育部頒佈的新一輪專業目錄中將本專業更名為勘查技術與工程,增加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物化探的部分內容;同時,國家學位委員會將本專業研究生學科定名為地質工程。
本系設有鑽掘與基礎工程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現有院士2名,博士生導師7名,教授27名(其中45歲以下教授佔33%)和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其中18人曾在國外知名大學進修、9名正在清華、哈爾濱工大和武漢大學等攻讀博士後),中青年教師全部碩士化,取得博士學位的佔70%。擁有大型裝置儀器20餘種,設有勘查工程技術方法實驗室、多工藝鑽進原理實驗室、岩石破碎與切削工具實驗室、鑽進(井)沖洗液與工程漿液實驗室、微機應用與檢測技術實驗室、定向鑽進與非開挖鋪設地下管線實驗室。本系已與俄羅斯、德國、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相關學校和公司廠家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經過近50年的建設與發展,本專業已成為多學科(地質工程、油氣井工程、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機電工程)交叉的、人才培養層次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優越、科研和開發能力強的優勢專業,是中國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的主要基地。全系師生正在為把本傳統專業建設成國內外一流的品牌專業而努力奮鬥。
人才培養方向:(1)培養從事礦產、能源和地下水等資源勘探與開發的高階技術與管理人才;(2)培養能從事岩土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地質災害治理等的勘察與施工,並懂設計、檢測、監理的高階技術與管理人才。
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本系可從事如下科技和工程研究、設計、施工、培訓和諮詢等方面服務:資源勘探與開發技術、鑽進(井)裝置及器具、超硬材料與碎巖工具、測試技術與自動化、鑽進(井)工藝與工程漿液、水工設施建設、航道治理、樁基工程、地基處理與託換、基坑工程、地質災害治理、供水與降排水成井、岩土工程勘察、非開挖鋪設地下管線、微機軟體開發。
相近專業:土木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港口航道與海洋工程。
二、勘查技術與工程(油氣井方向)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應用地球物理學、鑽井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石油鑽井、資源勘查、水文鑽井、天然氣及工程勘查等單位從事各類評價、管理、設計、施工與監理等方面工作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的基礎上,主要學習普通地質學、機械設計與製造基礎、工程力學、流體力學、電子技術、鑽井工程、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資源勘查及油氣(水)井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和開發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該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普通地質學、工程力學、和高分子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 掌握相關的工程機械設計與製造及電子技術和檢測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 具有石油鑽井、水文水井鑽進、天然氣鑽進及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方法、設計與施工的基本能力;
4 熟悉國家有關礦產資源、石油開採、地下水(氣)資源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 瞭解大陸外岩土工程、鑽井工程新技術、新裝備及新方法及其發展動態;
6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主幹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主要課程: 石油開發地質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機械設計與製造、油田化學、鑽井工程、採油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一般安排30周
主要專業實驗:常見巖礦鑑定、岩土測試、鑽井裝置及工藝、電子技術及檢測、流體力學及泥漿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海洋工程。
就業領域:石油天然氣工業部門和企業、水文水井部門和企業、地質勘探、岩土工程單位及相關的教學與科研機構。
我得出以下結論,中國地質大學。
勘查與基礎工程系是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的一個分系。本系設有勘查技術與工程、石油工程(鑽井方向)(2004年開始招生)兩個本科專業,並設有鑽掘與基礎工程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現有教職員工22人,其中教授7人(院士1人,博導4人),副教授8人,中青年教師全部碩士化,取得博士學位的佔70%。近年來本專業承擔各類科研專案60餘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10餘項,出版教材、專著10餘部。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主幹專業系列課程(岩土鑽掘工程學、定向鑽進原理與應用、鑽井與成井工藝、鑽探方法與基礎工程、鑽井液與岩土工程漿液、油氣鑽探)為湖北省優質課程。
一、勘查技術與工程(基礎方向)專業
本專業前身為探礦工程(鑽探)專業。探礦工程(鑽探)專業成立於1954年,196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設立碩士點,1981年成為國家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博士點,1987年國家學位委員會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91年被評定為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教育部頒佈的新一輪專業目錄中將本專業更名為勘查技術與工程,增加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物化探的部分內容;同時,國家學位委員會將本專業研究生學科定名為地質工程。
本系設有鑽掘與基礎工程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現有院士2名,博士生導師7名,教授27名(其中45歲以下教授佔33%)和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其中18人曾在國外知名大學進修、9名正在清華、哈爾濱工大和武漢大學等攻讀博士後),中青年教師全部碩士化,取得博士學位的佔70%。擁有大型裝置儀器20餘種,設有勘查工程技術方法實驗室、多工藝鑽進原理實驗室、岩石破碎與切削工具實驗室、鑽進(井)沖洗液與工程漿液實驗室、微機應用與檢測技術實驗室、定向鑽進與非開挖鋪設地下管線實驗室。本系已與俄羅斯、德國、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相關學校和公司廠家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經過近50年的建設與發展,本專業已成為多學科(地質工程、油氣井工程、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機電工程)交叉的、人才培養層次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優越、科研和開發能力強的優勢專業,是中國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的主要基地。全系師生正在為把本傳統專業建設成國內外一流的品牌專業而努力奮鬥。
人才培養方向:(1)培養從事礦產、能源和地下水等資源勘探與開發的高階技術與管理人才;(2)培養能從事岩土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地質災害治理等的勘察與施工,並懂設計、檢測、監理的高階技術與管理人才。
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本系可從事如下科技和工程研究、設計、施工、培訓和諮詢等方面服務:資源勘探與開發技術、鑽進(井)裝置及器具、超硬材料與碎巖工具、測試技術與自動化、鑽進(井)工藝與工程漿液、水工設施建設、航道治理、樁基工程、地基處理與託換、基坑工程、地質災害治理、供水與降排水成井、岩土工程勘察、非開挖鋪設地下管線、微機軟體開發。
相近專業:土木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港口航道與海洋工程。
二、勘查技術與工程(油氣井方向)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應用地球物理學、鑽井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石油鑽井、資源勘查、水文鑽井、天然氣及工程勘查等單位從事各類評價、管理、設計、施工與監理等方面工作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的基礎上,主要學習普通地質學、機械設計與製造基礎、工程力學、流體力學、電子技術、鑽井工程、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資源勘查及油氣(水)井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和開發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該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普通地質學、工程力學、和高分子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 掌握相關的工程機械設計與製造及電子技術和檢測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 具有石油鑽井、水文水井鑽進、天然氣鑽進及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方法、設計與施工的基本能力;
4 熟悉國家有關礦產資源、石油開採、地下水(氣)資源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 瞭解大陸外岩土工程、鑽井工程新技術、新裝備及新方法及其發展動態;
6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主幹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主要課程: 石油開發地質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機械設計與製造、油田化學、鑽井工程、採油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一般安排30周
主要專業實驗:常見巖礦鑑定、岩土測試、鑽井裝置及工藝、電子技術及檢測、流體力學及泥漿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海洋工程。
就業領域:石油天然氣工業部門和企業、水文水井部門和企業、地質勘探、岩土工程單位及相關的教學與科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