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三姓家奴呂布來,孟達的反覆無常恐怕也不落他後。
孟達一生共背叛過三次,第一次是背叛劉璋投靠劉備,第二次是背叛劉備投靠曹魏,第三次則是背叛曹魏,再投降回蜀漢。
只是司馬懿早看穿這些伎倆,八天行軍一千兩百里奇襲上庸,打了孟達個措手不及,這最後一叛才沒成功。
孟達是個很典型的投機者,他最早入四川服侍劉璋,等到劉備和劉璋相爭時,審時度勢,把寶壓在劉備身上。
劉備很信任孟達的能力,安排他駐守江陵,拿下漢中後又特授兵權,由他率兵沿著漢水南下,奪取了房陵、上庸等地。
可是有能力不代表有信任,上庸橫亙於漢水上游,順流而下可直達荊州,又是漢中的東南屏障,由孟達駐守,劉備並不放心。
於是劉備派了義子劉封,以副軍將軍的身份,管理孟達和申耽、申儀等人。
到關羽敗走麥城時,由於劉封、孟達沒有出兵救援,劉備把氣都撒在他們身上,孟達率四千親兵投降曹魏,劉封則被賜死。
如此一來,上庸防務空虛,加上有孟達這個嚮導,很快上庸三郡就全落到曹丕手裡了。
曹丕對孟達很器重,任命他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為平陽亭侯,之後還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併為新城,以孟達為新城太守。
曹丕之所以如何重視孟達,主要還是和當時上庸的環境有關,安排孟達駐守,可以起到制衡上庸豪族申家的作用。
漢末的地方士族集團實力強大,基本上每個政權在進入地方時,無一不得依仗地方豪族的支援才能成事。
曹操草創之時,就是得到了兗州豪強、泰山鮑信家族的支援,之後失去兗州,也是因為失去了壽張張邈家族的支援。
同樣的,劉備入徐州,娶東海郡胊縣的麋世為妻,得麋竺、麋芳散盡家財來支援,孫策下江南,與周瑜結為義兄弟,爭取顧雍、陸遜等豪族,才能站穩腳。
在東漢朝廷的控制力大減時,這些地方郡縣猶如一個個割據王國,以大家族為主,任何外來勢力,都必須得到他們的同意才能安穩。
區別只在於,大郡的豪強力量較大,影響較廣,而小郡的豪強影響較小罷了,而上庸這個地方,就是申家的地盤,不管任何勢力進入,都無法動搖申家的地位。
當時申家的代表人物,是申耽、申儀兄弟,由於上庸和漢中較近,申氏兄弟召集郡裡數千家,和割據漢中的張魯聯合。
曹操拿下漢中後,他們又投降了曹操,申耽被任命為上庸太守,申儀為西城太守。
這兩兄弟的投機本事,和孟達有得一比,但是在卻不像孟達那樣吃一想二眼望三。
在劉封接管劉備後,申耽沒有抵抗就投降了,以家主身份,將妻兒老小,並整個家族都遷往成都,是鐵了心要為蜀漢效力。
申耽這樣做的原因,我認為是因為看出了曹操有意削弱地方豪族的力量,經常在攻下一地後就搬走當地的青壯年和家族,申耽對他失去了信任,轉頭靠向蜀漢一方。
這樣的忠誠讓劉備很是感動,認為申耽為徵北將軍、申儀為建信將軍,依舊駐守上庸、西城,當然軍隊還是由劉封管理。
等到孟達叛蜀降魏,曹丕很痛恨申耽的做法,就封了他個閒職,剝奪爵位,轉到南陽居住,但是申儀依舊留在上庸港口,手握兵權。
從這就可以看出,地方豪族的力量有多強,即使曹丕不滿申家,也不敢將他們連根拔起,畢竟拔走一個,很快又會出現另一個取代。
所以孟達的存在,除了給曹魏禮賢下士做宣傳外,更是為了制衡住上庸“皇帝”申家。
孟達長年服務於四川和上庸等地,對當地形勢瞭如指掌,有較好的群眾基礎,比較容易獲得地方其他豪族的支援。
而他又與申儀關係不好,兩個很難合作,曹丕只需要孟達把守好上庸,安安靜靜掌控住這個關口,不讓漢中的蜀軍南下就好,這也是帝王之術的運用。
比起三姓家奴呂布來,孟達的反覆無常恐怕也不落他後。
孟達一生共背叛過三次,第一次是背叛劉璋投靠劉備,第二次是背叛劉備投靠曹魏,第三次則是背叛曹魏,再投降回蜀漢。
只是司馬懿早看穿這些伎倆,八天行軍一千兩百里奇襲上庸,打了孟達個措手不及,這最後一叛才沒成功。
孟達是個很典型的投機者,他最早入四川服侍劉璋,等到劉備和劉璋相爭時,審時度勢,把寶壓在劉備身上。
劉備很信任孟達的能力,安排他駐守江陵,拿下漢中後又特授兵權,由他率兵沿著漢水南下,奪取了房陵、上庸等地。
可是有能力不代表有信任,上庸橫亙於漢水上游,順流而下可直達荊州,又是漢中的東南屏障,由孟達駐守,劉備並不放心。
於是劉備派了義子劉封,以副軍將軍的身份,管理孟達和申耽、申儀等人。
到關羽敗走麥城時,由於劉封、孟達沒有出兵救援,劉備把氣都撒在他們身上,孟達率四千親兵投降曹魏,劉封則被賜死。
如此一來,上庸防務空虛,加上有孟達這個嚮導,很快上庸三郡就全落到曹丕手裡了。
曹丕對孟達很器重,任命他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為平陽亭侯,之後還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併為新城,以孟達為新城太守。
曹丕之所以如何重視孟達,主要還是和當時上庸的環境有關,安排孟達駐守,可以起到制衡上庸豪族申家的作用。
漢末的地方士族集團實力強大,基本上每個政權在進入地方時,無一不得依仗地方豪族的支援才能成事。
曹操草創之時,就是得到了兗州豪強、泰山鮑信家族的支援,之後失去兗州,也是因為失去了壽張張邈家族的支援。
同樣的,劉備入徐州,娶東海郡胊縣的麋世為妻,得麋竺、麋芳散盡家財來支援,孫策下江南,與周瑜結為義兄弟,爭取顧雍、陸遜等豪族,才能站穩腳。
在東漢朝廷的控制力大減時,這些地方郡縣猶如一個個割據王國,以大家族為主,任何外來勢力,都必須得到他們的同意才能安穩。
區別只在於,大郡的豪強力量較大,影響較廣,而小郡的豪強影響較小罷了,而上庸這個地方,就是申家的地盤,不管任何勢力進入,都無法動搖申家的地位。
當時申家的代表人物,是申耽、申儀兄弟,由於上庸和漢中較近,申氏兄弟召集郡裡數千家,和割據漢中的張魯聯合。
曹操拿下漢中後,他們又投降了曹操,申耽被任命為上庸太守,申儀為西城太守。
這兩兄弟的投機本事,和孟達有得一比,但是在卻不像孟達那樣吃一想二眼望三。
在劉封接管劉備後,申耽沒有抵抗就投降了,以家主身份,將妻兒老小,並整個家族都遷往成都,是鐵了心要為蜀漢效力。
申耽這樣做的原因,我認為是因為看出了曹操有意削弱地方豪族的力量,經常在攻下一地後就搬走當地的青壯年和家族,申耽對他失去了信任,轉頭靠向蜀漢一方。
這樣的忠誠讓劉備很是感動,認為申耽為徵北將軍、申儀為建信將軍,依舊駐守上庸、西城,當然軍隊還是由劉封管理。
等到孟達叛蜀降魏,曹丕很痛恨申耽的做法,就封了他個閒職,剝奪爵位,轉到南陽居住,但是申儀依舊留在上庸港口,手握兵權。
從這就可以看出,地方豪族的力量有多強,即使曹丕不滿申家,也不敢將他們連根拔起,畢竟拔走一個,很快又會出現另一個取代。
所以孟達的存在,除了給曹魏禮賢下士做宣傳外,更是為了制衡住上庸“皇帝”申家。
孟達長年服務於四川和上庸等地,對當地形勢瞭如指掌,有較好的群眾基礎,比較容易獲得地方其他豪族的支援。
而他又與申儀關係不好,兩個很難合作,曹丕只需要孟達把守好上庸,安安靜靜掌控住這個關口,不讓漢中的蜀軍南下就好,這也是帝王之術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