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78星雲
-
2 # 集識科學
每個人在特定的階段都會有迷茫期,關鍵是能夠靜下心來分析一下,我到底在迷茫什麼?正如《大學》中所說的“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1.目標不清晰,缺少對未來就業範圍的判斷。
當初報志願的時候可能是調劑、也可能是出於熱愛等等原因,結果是被高校生物專業錄取了。之後面臨4年本科學習,看到網上或者一些轉行前輩的經驗,內心對生物學科的就業前景產生了疑問。
如果是這種原因的話,大可不必著急,可以去招聘網站(智聯、前程等)上看一看,生物類是很吃香的,比如生物資訊類(層次高、薪資高)、精準醫療類(就業面廣、前瞻性強)、科研類(興趣性強)等等。尤其是精準醫療,不管是蛋白質譜,還是基因測序,都能夠為臨床提供強有力的“武器”,讓篩查和診斷效率大幅提升,近年來熱度持續上升,相對應的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此外,如果對某個細分領域感興趣的話,比如遺傳、蛋白功能、細胞功能、基因功能等,可以繼續讀研。讀研會深入某一領域,持續探索,期間還能學到很多有益的方法。比如喜歡基因,可以選擇分子方面的實驗室學習,那裡會從理論到實踐,讓你見到遺傳物質的神秘。讀博出國是生物領域學生常見的動作,不僅可以培養國際視野,也能培養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因此,有興趣深入鑽研,可以考慮這條路線。
2.自我約束不當
也可能是你剛上大學,還未完全融入大學的節奏。這裡沒有老師盯著你學習,全部需要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約束自己。比如為了過英語六級,你是否能夠伴著朝陽晨讀?
大學的課程很多,每學期都會有10門甚至更多的專業課程。如果是為了應試草草應付,考試時臨時抱佛腳,是不可取的的。因為知識不會騙你,畢業後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好好學習,積累紮實的基本功。要知道,不管是自然學科,還是社會學科,甚至人生哲學,一些研究思路是互通的,雖然需要時間的積累,但過程是非常美麗的。
3.沒有培養學科興趣
生物學科是一門理論+實踐的學科。也許對你來說理論很枯燥,但實驗課還是很有趣的。比如你可能會接觸的血型鑑定,親手驗證自己的血型結果,充滿期待;又比如,第一次做PCR實驗,被微觀世界震驚,實驗中第一次拿起移液槍,不清楚排液時需要壓到二擋......就像人生一樣,從出生到死亡,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會有新的內容。事事承載著壓力,但深入其中了就會有所領悟,甚至貫通。
所以,建議你放大格局,以“上帝視角”去審視課程與實踐,珍惜每一門課程。
4.培養多元化能力
不管是學什麼學科,進入社會會後發現:不夠!一方面是專業知識深度不夠,一方面是辦公技能不足。要知道會打字、做個表格、做個答辯PPT可不代表就真的懂Office了。所以拓展自己的視野,增強學習力才是關鍵。
有了學習力,未來你會發現特別受
用。比如進入一個新專案,需要你快速查閱資料、背調,整理出方案,然後去落實;又比如,你想考某個證書,需要你在業務時間進行學習;甚至考駕照都能有所體現。因此,極強的學習力,是市場青睞你的核心因素之一。
現在開始就要著手培養了,比如增強自己英語表達能力、協作能力、人生規劃能力、金融知識、溝通能力......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哪裡還用迷茫?
選擇它,熱愛它!
-
3 # 小度說教育
大一女生,生物科學,學習學的很迷茫,不知道怎麼辦?
首先,大一階段就進入迷茫期,還是比較早的,一般來說很多專業,學生會在大二時進入到迷茫期,這是很正常的,現在感覺迷茫,可能跟生物科學專業有關係,因為這個專業屬於基礎學科,現在的公共基礎課學起來比較枯燥,再加上可能對該專業就業情況有一些瞭解以後,就會加重迷茫,因為這個專業,現在發展有兩極分化的特點,要麼就是很低端很基礎,要麼就是像生命科學一樣,複雜難度大,這是目前的現狀。
其次,還是要調整,在保證自己基礎學科不掛科的同時,擴充套件自己專業知識去學相關專業的專業知識,為自己將來增加就業機會,也為自己將來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這樣更好的調整自己儘快走出迷茫期,雖然很痛苦,但需要自己調整,畢竟大學已經不是像高中那樣。
最後,每年志願填報都有學生一心想學生物相關專業,因為自己高考生物考的好,無論怎麼勸都勸不住,其實真的還是不瞭解具體的情況。
回覆列表
學習有兩大要素和一個注意。
要素一:喜歡所學專業,有的人說不喜歡,其實是還沒有在專業上入門,沒有了解專業的內容,覺得學的無聊,當你真正的瞭解了,學出點門路了,多數會喜歡所學專業的。要素二:要努力,有毅力渡過迷茫期,在未入門之前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堅持下去。一個注意是:不要受周圍人,尤其是網上的影響,什麼這個專業不好,那個專業天坑的。那個專業都是科學,學好了都有用武之地,那個專業學不好,半吊子,都找不到工作。
總之,學習要勤奮,學生學習不認真,那就真的什麼也幹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