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大家生活的日常當中,有的時候嘴饞了可能會買一個哈密瓜去解解饞,哈密瓜清香且特殊的味道也確實讓我們為之著迷。不過在清朝時期,哈密瓜的價值卻高得嚇人,同時也只有皇帝才能有資格去享用這樣一種現代人經常能夠買到的水果。哈密瓜在中國有著將近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同時這一個水果的命名也是因為康熙皇帝弄錯了才導致的,人們也將錯就錯將這個名字用了幾百年。康熙時期康熙皇帝打敗了噶爾丹以後,哈密也就歸附了大清,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哈密也派使者給康熙上貢。
哈密地區在曾經比較貧困,肯定是拿不出什麼綾羅綢緞上貢的。換一句話來說,當時清朝國力相當強盛,康熙說不定也看不上那些貢品,這也讓哈密十分困擾。思來想去以後,哈密最終還是決定給康熙上供本地的特產甜瓜,因為康熙肯定沒吃過這個。
哈密的使者們在經歷了五十多天的長途跋涉以後,終於到達了京城。作為貢品的十多個甜瓜在這五十多天時間之內,不僅僅沒有變質,一路長途顛簸也才損壞了極少數而已,哈密使者也感嘆道這也許就是神蹟了。後來在元旦盛宴時,康熙皇帝將這些西域進貢來的甜瓜分給了王公貴族們一起享用,而來自西域的美味也確實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
康熙皇帝在品嚐了甜瓜以後,也認為這個瓜確實香甜爽口,同時自己以前也確實沒有見過。出於好奇之下,康熙皇帝也就問了一下貢品官這個瓜究竟叫什麼名字,而貢品官也搞不明白這件事情,只是給康熙回答道這個瓜是哈密進貢來的。而在康熙得知了這件事情以後,也就將這個瓜叫做了哈密瓜,並且也一直被流傳到現在。
其實在清朝之前,哈密瓜是有著其他的名字的,哈密瓜在中國已經被證實擁有著一千五百多年的種植歷史,所以在這一段時期中,哈密瓜的名字也是很多的。新疆哈密在曾經其實是隸屬於敦煌下的一個行政區域,敦煌地區曾經也種植過哈密瓜,但是鑑於地理和氣候條件限制,敦煌種植的哈密瓜味道一般,難以被用來進貢。而在北宋時期,哈密瓜也就被稱為敦煌甜瓜。
在那個時期,雖然敦煌的哈密瓜並不會被拿來進貢,進貢的瓜依然是哈密產的,但是鑑於哈密與敦煌之間的這種隸屬關係,所以人們還是認為哈密瓜是從敦煌進貢而來,所以將其稱為敦煌甜瓜也是很正常的。除了這樣的一個叫法以外,哈密本地一般稱哈密瓜為甜瓜,而維吾爾人或者是突厥人稱其為“穹隆”或者“可洪”,內地也有用此音譯名的。
所以總體來說的話,哈密瓜被叫做“甜瓜”才是最為正統的叫法,而康熙皇帝也只是因為當時的貢品官不瞭解,所以才自己給其起了個“哈密瓜”這個名稱。而在後續的歷史資料記載上,史學家們也普遍都認為“哈密瓜”這個叫法確實是康熙的口誤,但是鑑於人們長久以來已經習慣了稱其為哈密瓜,所以人們也就將錯就錯,繼續這麼叫下去了。
哈密瓜這個名字被華人使用了幾百年,一直叫到了現在。不過按照現在的社會情況來看,有一些新疆其他地方所產出的甜瓜也借用了“哈密瓜”這樣一個名稱,這樣一個用法還是不太合理的,畢竟康熙當時也是因為來進貢的甜瓜產自哈密才起的這個名,所以我們更應該把哈密本地所產的甜瓜叫做哈密瓜,至於其他的叫甜瓜也就差不多了。
曾經在劉文海所寫的《西行見聞記》當中,也記載過關於哈密瓜的故事,並且毫不吝嗇地誇讚了哈密瓜的口感清甜和味道絕佳。新疆其他地方也產同種類的甜瓜,但是哈密地區附近所產的品質最高,口感也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不過在人們看到了這樣一個上面佈滿了網狀花紋、外觀渾圓翠綠的瓜時,人們都將其歸類為了哈密瓜這一個種類。
為了能夠給康熙上供品質最優的哈密瓜,哈密王也專門安排禮一個貢瓜田,專門培育最好的哈密瓜。在持續的選種和精心培育之下,這一片貢瓜田當中所長出來的哈密瓜品質一次更比一次高。雖然說貢瓜田當中的瓜都不錯,但是細心的挑選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到七月的時候就會有專人來瓜田挑選其中品質最優者掛上牌子,作為上貢瓜來培養。
上貢的前期準備也同樣相當複雜,哈密瓜在七月掛牌以後十月才能長成,而一旦哈密瓜成熟,就會被立馬摘下來晾曬並且裝入密封木箱當中,一路加急送到北京城,畢竟康熙時必須要在元旦節的時候吃上哈密瓜的,路上可經不起半點耽擱。而康熙在收到了哈密瓜以後,每天吃完早飯的時候基本就要來幾塊哈密瓜,而西太后也同樣愛吃哈密瓜。
要說哈密究竟有多麼看重上貢這件事情呢?為了給康熙皇帝上貢最好的哈密瓜,哈密每次都會派出一支人數多達上百人的送瓜隊伍,一路快馬加鞭,就為了送這些哈密瓜給康熙皇帝享用。而普通老百姓的話,他們基本一輩子都見不上哈密瓜。
雖然說送哈密瓜這件事情相當勞民傷財,但是我們也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件事,假如沒有康熙皇帝對於哈密瓜的讚不絕口的話,那麼哈密瓜也沒有辦法成為這樣一個有名的水果。而當時的哈密瓜只能由皇帝享用,現在尋常老百姓也可以隨便買一個來吃,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在我們大家生活的日常當中,有的時候嘴饞了可能會買一個哈密瓜去解解饞,哈密瓜清香且特殊的味道也確實讓我們為之著迷。不過在清朝時期,哈密瓜的價值卻高得嚇人,同時也只有皇帝才能有資格去享用這樣一種現代人經常能夠買到的水果。哈密瓜在中國有著將近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同時這一個水果的命名也是因為康熙皇帝弄錯了才導致的,人們也將錯就錯將這個名字用了幾百年。康熙時期康熙皇帝打敗了噶爾丹以後,哈密也就歸附了大清,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哈密也派使者給康熙上貢。
哈密地區在曾經比較貧困,肯定是拿不出什麼綾羅綢緞上貢的。換一句話來說,當時清朝國力相當強盛,康熙說不定也看不上那些貢品,這也讓哈密十分困擾。思來想去以後,哈密最終還是決定給康熙上供本地的特產甜瓜,因為康熙肯定沒吃過這個。
上貢甜瓜
哈密的使者們在經歷了五十多天的長途跋涉以後,終於到達了京城。作為貢品的十多個甜瓜在這五十多天時間之內,不僅僅沒有變質,一路長途顛簸也才損壞了極少數而已,哈密使者也感嘆道這也許就是神蹟了。後來在元旦盛宴時,康熙皇帝將這些西域進貢來的甜瓜分給了王公貴族們一起享用,而來自西域的美味也確實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
康熙皇帝在品嚐了甜瓜以後,也認為這個瓜確實香甜爽口,同時自己以前也確實沒有見過。出於好奇之下,康熙皇帝也就問了一下貢品官這個瓜究竟叫什麼名字,而貢品官也搞不明白這件事情,只是給康熙回答道這個瓜是哈密進貢來的。而在康熙得知了這件事情以後,也就將這個瓜叫做了哈密瓜,並且也一直被流傳到現在。
其實在清朝之前,哈密瓜是有著其他的名字的,哈密瓜在中國已經被證實擁有著一千五百多年的種植歷史,所以在這一段時期中,哈密瓜的名字也是很多的。新疆哈密在曾經其實是隸屬於敦煌下的一個行政區域,敦煌地區曾經也種植過哈密瓜,但是鑑於地理和氣候條件限制,敦煌種植的哈密瓜味道一般,難以被用來進貢。而在北宋時期,哈密瓜也就被稱為敦煌甜瓜。
其他名稱
在那個時期,雖然敦煌的哈密瓜並不會被拿來進貢,進貢的瓜依然是哈密產的,但是鑑於哈密與敦煌之間的這種隸屬關係,所以人們還是認為哈密瓜是從敦煌進貢而來,所以將其稱為敦煌甜瓜也是很正常的。除了這樣的一個叫法以外,哈密本地一般稱哈密瓜為甜瓜,而維吾爾人或者是突厥人稱其為“穹隆”或者“可洪”,內地也有用此音譯名的。
所以總體來說的話,哈密瓜被叫做“甜瓜”才是最為正統的叫法,而康熙皇帝也只是因為當時的貢品官不瞭解,所以才自己給其起了個“哈密瓜”這個名稱。而在後續的歷史資料記載上,史學家們也普遍都認為“哈密瓜”這個叫法確實是康熙的口誤,但是鑑於人們長久以來已經習慣了稱其為哈密瓜,所以人們也就將錯就錯,繼續這麼叫下去了。
哈密瓜這個名字被華人使用了幾百年,一直叫到了現在。不過按照現在的社會情況來看,有一些新疆其他地方所產出的甜瓜也借用了“哈密瓜”這樣一個名稱,這樣一個用法還是不太合理的,畢竟康熙當時也是因為來進貢的甜瓜產自哈密才起的這個名,所以我們更應該把哈密本地所產的甜瓜叫做哈密瓜,至於其他的叫甜瓜也就差不多了。
曾經在劉文海所寫的《西行見聞記》當中,也記載過關於哈密瓜的故事,並且毫不吝嗇地誇讚了哈密瓜的口感清甜和味道絕佳。新疆其他地方也產同種類的甜瓜,但是哈密地區附近所產的品質最高,口感也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不過在人們看到了這樣一個上面佈滿了網狀花紋、外觀渾圓翠綠的瓜時,人們都將其歸類為了哈密瓜這一個種類。
為了能夠給康熙上供品質最優的哈密瓜,哈密王也專門安排禮一個貢瓜田,專門培育最好的哈密瓜。在持續的選種和精心培育之下,這一片貢瓜田當中所長出來的哈密瓜品質一次更比一次高。雖然說貢瓜田當中的瓜都不錯,但是細心的挑選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到七月的時候就會有專人來瓜田挑選其中品質最優者掛上牌子,作為上貢瓜來培養。
上貢的前期準備也同樣相當複雜,哈密瓜在七月掛牌以後十月才能長成,而一旦哈密瓜成熟,就會被立馬摘下來晾曬並且裝入密封木箱當中,一路加急送到北京城,畢竟康熙時必須要在元旦節的時候吃上哈密瓜的,路上可經不起半點耽擱。而康熙在收到了哈密瓜以後,每天吃完早飯的時候基本就要來幾塊哈密瓜,而西太后也同樣愛吃哈密瓜。
結語
要說哈密究竟有多麼看重上貢這件事情呢?為了給康熙皇帝上貢最好的哈密瓜,哈密每次都會派出一支人數多達上百人的送瓜隊伍,一路快馬加鞭,就為了送這些哈密瓜給康熙皇帝享用。而普通老百姓的話,他們基本一輩子都見不上哈密瓜。
雖然說送哈密瓜這件事情相當勞民傷財,但是我們也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這件事,假如沒有康熙皇帝對於哈密瓜的讚不絕口的話,那麼哈密瓜也沒有辦法成為這樣一個有名的水果。而當時的哈密瓜只能由皇帝享用,現在尋常老百姓也可以隨便買一個來吃,這就是時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