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雷老師,有名配音演員、導演、配音藝術家、有名錶演藝術家、配音大師、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老藝術家、有名媒體人曹景行的姐姐、父親曹聚仁。
話說1999年,一部電視劇《大明宮詞》紅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很多觀眾被電視劇裡武則天與太平公主母女之間權力與情感的故事深深吸引。但是,大多數觀眾沒有意識到我們所聽到的電視劇中主角們那大段大段的對白其實並不是真正出自歸亞蕾、陳紅等演員之口,而是由配音演員後期配音完成的。當年,為武則天配音的演員曹雷五十九歲,她用聲音演繹出了武則天從中年到老年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的整個過程。武則天當她當皇后的時候她是一回事,當她當了女皇帝的時候她就有個變化,因為當權不當權是不一樣的,但是自己覺得女王也是人呀,沒有說配女王即有一定的調子、一定的規矩,自己覺得不是的、她也是個人,到時候你還是要塑造一個人物去。
曹雷這個名字大家也許會感到陌生,而對她配過的角色、許多觀眾一定十分熟悉。在曹雷多年的配音生涯裡、她用聲音塑造過各式各樣的人物,尤其是一個個威嚴的女性形象透過她的聲音被刻畫得入木三分。像《茜茜公主》的婆婆沒有真正地掌過權,她的兒子掌權了,她只是一個家長。《茜茜公主》三部曲講述的是奧地利傳奇皇后茜茜公主與丈夫弗蘭茨.約瑟夫相識相愛、結婚相處的傳奇故事。影片中體現著高貴的歐洲氣質,羅密施耐德扮演的茜茜華貴俏麗,卡爾亨茲.伯恩飾演的弗蘭茨英俊瀟灑。電影一推出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茜茜公主》三部曲經由上海電影譯製片廠介紹到了中國。電影裡丁建華配音的茜茜公主、施榮配音的弗蘭茲、童自榮配音的博克兒少校都是惹人喜愛的角色;而曹雷配音的蘇菲皇太后卻是個不太討人喜歡的人物。不同的地位都不一樣,所以不管怎麼樣、你還是要根據這個人物她的地位、她的出身、她所處的環境、她的個性去塑造這個人物。你配女王應該怎麼樣,自己說沒有這麼一說。當然她的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她說話的分量是跟一般老百姓不同,但是也有的是有教養的、有的是沒有教養的是不是。
曹雷在《茜茜公主》裡把蘇菲皇太后專制、刻薄的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高傲、冷淡的腔調甚至成了“惡婆婆”的象徵,曹雷還由此被冠以“女皇配音專業戶”的名號。其實,大家有所不知,也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曹雷就曾經詮釋過與蘇菲皇太后截然不同的角色。1983年,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引進了希區柯克執導的由好萊塢明星英格麗.褒曼和格利高裡.派克主演的電影《愛德華大夫》,這是一個關於心理分析的懸疑故事,當時曹雷所配的就是英格麗.褒曼所飾演的角色一個年輕美麗的女人。
像英格麗.褒曼她是自己一直很崇拜的一個演員,感覺她是一個世界級的明星,所以自己配她的時候、是有點那個,怎麼說呢、誠惶誠恐的,當她表露她心理的時候她又是那麼脆弱、一種很純的心理的流露,一點沒有做作的東西。用自己最真誠的那種聲音、感情去貼近人物,是這樣一個玉潔冰清的人物,但是又是那麼純潔,所以在她的身上不能有任何一點造作的東西。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剛改革開放不久,當時外國電影文化的普及離不開電影譯製片工作的貢獻。194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推出了新中國第一部由華人配音的前蘇聯電影《普通一兵》。經過近三十年地摸索之後,譯製片終於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迎來了輝煌時代。當時上海電影譯製片廠每年譯製的影片都在十五部以上,湧現出了像邱嶽峰、李梓、蘇秀、畢克、童自榮、劉廣寧、喬榛、丁建華、尚華、楊成純、於鼎等一批深受觀眾喜愛的配音演員。那個時代我們大家的創作氣氛是很好的,就是棚裡面在錄音的時候、它有一條線、有一個喇叭是傳到我們演員的休息室裡來。裡面在配的時候,我(他)們外面的演員在休息的時候雖然不是自己的戲,但是都會聽著。所以這裡面如果有誰這句話,覺得他的重音不對、邏輯重音不對,這句話意思沒說準,他們都可以開啟那個喇叭直接跟棚裡面的人去提醒 導演或者是演員的、搞配音的人,他因為原來有演員功底,畫面在那裡,你是被他影片人物所約束的,你不能脫離他自己去想一套,你是要貼近他這個人物,感覺到是從他的嘴裡說出來。所以我們說我們是帶著枷鎖在跳舞,但是要跳得好看。
1962年,二十二歲的曹雷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三年之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做了一名專業演員,不久便在電影《年青的一代》中扮演了女主角林嵐。這部影片講述了一群風華正茂的年輕人願把青春獻給祖國、一心奔赴祖國建設需要的最前線。影片上映之後便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觀眾還是絡繹不絕的、有的人看幾遍,甚至於他們就收到有觀眾的信說,我明天就要去新疆了,我想今天晚上再看一場你們這個戲、哪怕我站著看都願意。所以當時是激勵了一大批年輕人奔赴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新疆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很多地方需要知識青年去發展。
正當曹雷對自己未來的表演事業充滿憧憬的時候,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卻讓她的演員夢戛然而止。曹雷原本以為從此自己再與電影無緣了,沒想到、這一天曹雷被通知借調到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為外國故事片《羅馬之戰》裡的二公主瑪莎溫薩配音。在此之前,曹雷只有過為紀錄片配解說的經驗,給故事片裡的角色配音,這還是頭一回。她瑪莎溫薩是很厲害的、心狠手辣的這麼一個人,當時他們說陳敘一是導演、我們譯製廠的廠長,他說為什麼讓我來配這個角色呢,覺著自己是刀子嘴,自己說話很麻利很有力度、可以配得出那狠勁來,所以他看中自己讓自己來配這個角色。
陳敘一是電影譯製片翻譯家、導演,也是上海電影譯製廠的締造者,他為中國電影譯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時,陳敘一除了看中曹雷的性格,更看中了她當過演員的專業背景。在影片中,瑪莎溫薩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為了王位不惜設計殺害自己的親生姐姐。曹雷接下了這個任務,可當她來到上海電影譯製片廠之後、才發現自己即將面臨的是多麼大的一個挑戰。
按照正常的配音工作的話,我們一部普通的片子配音,翻譯就得要翻個十來天半個月,那麼到時候我們那個翻譯好的本子拿來了以後、我們還有一個叫“初對”的過程,就是把翻譯的本子、由導演還有個口型員跟翻譯一起一句一句地對著畫面看,你這句長短跟畫面能不能合適,不合適的話就得編。數口型,什麼叫數口型,你這句話比如說,說句隨便什麼英文吧,i don’t speak English(我不會說英語),七個字可以說,如果他說得快、六個字。那麼我們這句話就得編六個字或者七個字,完了再說、正好長短,完了再把這句詞肯定下來,就是每一句詞都是要這樣做的。那個時候你如果從翻譯開始到一部電影完成,整個錄完了以後還要鑑定,鑑定完了以後還要補戲,不合適的地方還要修改,完了才能出廠去印複製,這個過程總共要一個多月,所以我們這個工作只能採取一種非常措施,就是那面翻譯、翻譯一段、我們進棚錄一段,是這樣的。我們在錄音的時候他們還在翻後面的本子呢,是這樣在那兒做。
時間緊是一方面,簡陋的工作條件更是加大了任務的難度。當時的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只有一間錄音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使用的隔音裝置還是麻布片包稻草。跟現在的現代化錄音方式不同,那時候配音還是錄在磁帶上,既繁瑣、又來不得半點兒差錯。電影膠片到技術廠翻一個工作複製,就是供我們配音用的複製,完了把這個複製就剪成一段一段,每一段不能超過一定的長度,完了把它接成迴圈。完了就同樣的長度要有錄聲音的磁帶、也是膠片,可以錄下聲音的,也剪成一樣的長短、也把它接成了迴圈。完了兩個機器同時放,一個放畫面、一個就是放這個錄音的磁帶,一遍遍放了以後如果你錄,你錄了它就在這個裡頭錄下來;如果這一遍不能用的話,它再迴圈過來的時候它這邊就把它擦掉了。完了、好,這邊一遍遍錄下來,這遍好的它就保留了,以後再把這些膠片一節一節再把它接起來,接起來以後再翻到正式的複製上去。
在九天之內完成一部電影的譯製工作,還要精益求精,不能不說、這確實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而曹雷自己的身體狀況也處在一個特殊時期。
自己那時候還懷孕,懷孕大概六七個月,自己那腳腫得就跟腿肚子一樣粗,棚裡頭沒有冷氣,但是你外面聲音怕漏音嘛、也不能打風,門都關得死死的,在這裡面就拿一個澡盆子、裡面擱上大塊的冰,就讓它一邊化、就可以給大家降降溫。給大家準備三個熱水瓶,一個熱水瓶是酸梅湯、一個熱水瓶是紅茶、一個熱水瓶是咖啡,主要是給大家提神的,要不都睡著了不是嘛。可是你老灌那水、喝了直反胃呀。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羅馬之戰》最終如期在九天內譯製完成。曹雷也因為這次特殊的經歷跟故事片配音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後來她又參加了幾部電影故事片的配音工作,但是那時候曹雷的心裡還是放不下她鍾愛的電影表演事業。
曹雷老師,有名配音演員、導演、配音藝術家、有名錶演藝術家、配音大師、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老藝術家、有名媒體人曹景行的姐姐、父親曹聚仁。
話說1999年,一部電視劇《大明宮詞》紅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很多觀眾被電視劇裡武則天與太平公主母女之間權力與情感的故事深深吸引。但是,大多數觀眾沒有意識到我們所聽到的電視劇中主角們那大段大段的對白其實並不是真正出自歸亞蕾、陳紅等演員之口,而是由配音演員後期配音完成的。當年,為武則天配音的演員曹雷五十九歲,她用聲音演繹出了武則天從中年到老年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的整個過程。武則天當她當皇后的時候她是一回事,當她當了女皇帝的時候她就有個變化,因為當權不當權是不一樣的,但是自己覺得女王也是人呀,沒有說配女王即有一定的調子、一定的規矩,自己覺得不是的、她也是個人,到時候你還是要塑造一個人物去。
曹雷這個名字大家也許會感到陌生,而對她配過的角色、許多觀眾一定十分熟悉。在曹雷多年的配音生涯裡、她用聲音塑造過各式各樣的人物,尤其是一個個威嚴的女性形象透過她的聲音被刻畫得入木三分。像《茜茜公主》的婆婆沒有真正地掌過權,她的兒子掌權了,她只是一個家長。《茜茜公主》三部曲講述的是奧地利傳奇皇后茜茜公主與丈夫弗蘭茨.約瑟夫相識相愛、結婚相處的傳奇故事。影片中體現著高貴的歐洲氣質,羅密施耐德扮演的茜茜華貴俏麗,卡爾亨茲.伯恩飾演的弗蘭茨英俊瀟灑。電影一推出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茜茜公主》三部曲經由上海電影譯製片廠介紹到了中國。電影裡丁建華配音的茜茜公主、施榮配音的弗蘭茲、童自榮配音的博克兒少校都是惹人喜愛的角色;而曹雷配音的蘇菲皇太后卻是個不太討人喜歡的人物。不同的地位都不一樣,所以不管怎麼樣、你還是要根據這個人物她的地位、她的出身、她所處的環境、她的個性去塑造這個人物。你配女王應該怎麼樣,自己說沒有這麼一說。當然她的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她說話的分量是跟一般老百姓不同,但是也有的是有教養的、有的是沒有教養的是不是。
曹雷在《茜茜公主》裡把蘇菲皇太后專制、刻薄的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高傲、冷淡的腔調甚至成了“惡婆婆”的象徵,曹雷還由此被冠以“女皇配音專業戶”的名號。其實,大家有所不知,也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曹雷就曾經詮釋過與蘇菲皇太后截然不同的角色。1983年,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引進了希區柯克執導的由好萊塢明星英格麗.褒曼和格利高裡.派克主演的電影《愛德華大夫》,這是一個關於心理分析的懸疑故事,當時曹雷所配的就是英格麗.褒曼所飾演的角色一個年輕美麗的女人。
像英格麗.褒曼她是自己一直很崇拜的一個演員,感覺她是一個世界級的明星,所以自己配她的時候、是有點那個,怎麼說呢、誠惶誠恐的,當她表露她心理的時候她又是那麼脆弱、一種很純的心理的流露,一點沒有做作的東西。用自己最真誠的那種聲音、感情去貼近人物,是這樣一個玉潔冰清的人物,但是又是那麼純潔,所以在她的身上不能有任何一點造作的東西。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剛改革開放不久,當時外國電影文化的普及離不開電影譯製片工作的貢獻。194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推出了新中國第一部由華人配音的前蘇聯電影《普通一兵》。經過近三十年地摸索之後,譯製片終於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迎來了輝煌時代。當時上海電影譯製片廠每年譯製的影片都在十五部以上,湧現出了像邱嶽峰、李梓、蘇秀、畢克、童自榮、劉廣寧、喬榛、丁建華、尚華、楊成純、於鼎等一批深受觀眾喜愛的配音演員。那個時代我們大家的創作氣氛是很好的,就是棚裡面在錄音的時候、它有一條線、有一個喇叭是傳到我們演員的休息室裡來。裡面在配的時候,我(他)們外面的演員在休息的時候雖然不是自己的戲,但是都會聽著。所以這裡面如果有誰這句話,覺得他的重音不對、邏輯重音不對,這句話意思沒說準,他們都可以開啟那個喇叭直接跟棚裡面的人去提醒 導演或者是演員的、搞配音的人,他因為原來有演員功底,畫面在那裡,你是被他影片人物所約束的,你不能脫離他自己去想一套,你是要貼近他這個人物,感覺到是從他的嘴裡說出來。所以我們說我們是帶著枷鎖在跳舞,但是要跳得好看。
1962年,二十二歲的曹雷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三年之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做了一名專業演員,不久便在電影《年青的一代》中扮演了女主角林嵐。這部影片講述了一群風華正茂的年輕人願把青春獻給祖國、一心奔赴祖國建設需要的最前線。影片上映之後便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觀眾還是絡繹不絕的、有的人看幾遍,甚至於他們就收到有觀眾的信說,我明天就要去新疆了,我想今天晚上再看一場你們這個戲、哪怕我站著看都願意。所以當時是激勵了一大批年輕人奔赴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新疆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很多地方需要知識青年去發展。
正當曹雷對自己未來的表演事業充滿憧憬的時候,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卻讓她的演員夢戛然而止。曹雷原本以為從此自己再與電影無緣了,沒想到、這一天曹雷被通知借調到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為外國故事片《羅馬之戰》裡的二公主瑪莎溫薩配音。在此之前,曹雷只有過為紀錄片配解說的經驗,給故事片裡的角色配音,這還是頭一回。她瑪莎溫薩是很厲害的、心狠手辣的這麼一個人,當時他們說陳敘一是導演、我們譯製廠的廠長,他說為什麼讓我來配這個角色呢,覺著自己是刀子嘴,自己說話很麻利很有力度、可以配得出那狠勁來,所以他看中自己讓自己來配這個角色。
陳敘一是電影譯製片翻譯家、導演,也是上海電影譯製廠的締造者,他為中國電影譯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時,陳敘一除了看中曹雷的性格,更看中了她當過演員的專業背景。在影片中,瑪莎溫薩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為了王位不惜設計殺害自己的親生姐姐。曹雷接下了這個任務,可當她來到上海電影譯製片廠之後、才發現自己即將面臨的是多麼大的一個挑戰。
按照正常的配音工作的話,我們一部普通的片子配音,翻譯就得要翻個十來天半個月,那麼到時候我們那個翻譯好的本子拿來了以後、我們還有一個叫“初對”的過程,就是把翻譯的本子、由導演還有個口型員跟翻譯一起一句一句地對著畫面看,你這句長短跟畫面能不能合適,不合適的話就得編。數口型,什麼叫數口型,你這句話比如說,說句隨便什麼英文吧,i don’t speak English(我不會說英語),七個字可以說,如果他說得快、六個字。那麼我們這句話就得編六個字或者七個字,完了再說、正好長短,完了再把這句詞肯定下來,就是每一句詞都是要這樣做的。那個時候你如果從翻譯開始到一部電影完成,整個錄完了以後還要鑑定,鑑定完了以後還要補戲,不合適的地方還要修改,完了才能出廠去印複製,這個過程總共要一個多月,所以我們這個工作只能採取一種非常措施,就是那面翻譯、翻譯一段、我們進棚錄一段,是這樣的。我們在錄音的時候他們還在翻後面的本子呢,是這樣在那兒做。
時間緊是一方面,簡陋的工作條件更是加大了任務的難度。當時的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只有一間錄音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使用的隔音裝置還是麻布片包稻草。跟現在的現代化錄音方式不同,那時候配音還是錄在磁帶上,既繁瑣、又來不得半點兒差錯。電影膠片到技術廠翻一個工作複製,就是供我們配音用的複製,完了把這個複製就剪成一段一段,每一段不能超過一定的長度,完了把它接成迴圈。完了就同樣的長度要有錄聲音的磁帶、也是膠片,可以錄下聲音的,也剪成一樣的長短、也把它接成了迴圈。完了兩個機器同時放,一個放畫面、一個就是放這個錄音的磁帶,一遍遍放了以後如果你錄,你錄了它就在這個裡頭錄下來;如果這一遍不能用的話,它再迴圈過來的時候它這邊就把它擦掉了。完了、好,這邊一遍遍錄下來,這遍好的它就保留了,以後再把這些膠片一節一節再把它接起來,接起來以後再翻到正式的複製上去。
在九天之內完成一部電影的譯製工作,還要精益求精,不能不說、這確實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而曹雷自己的身體狀況也處在一個特殊時期。
自己那時候還懷孕,懷孕大概六七個月,自己那腳腫得就跟腿肚子一樣粗,棚裡頭沒有冷氣,但是你外面聲音怕漏音嘛、也不能打風,門都關得死死的,在這裡面就拿一個澡盆子、裡面擱上大塊的冰,就讓它一邊化、就可以給大家降降溫。給大家準備三個熱水瓶,一個熱水瓶是酸梅湯、一個熱水瓶是紅茶、一個熱水瓶是咖啡,主要是給大家提神的,要不都睡著了不是嘛。可是你老灌那水、喝了直反胃呀。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羅馬之戰》最終如期在九天內譯製完成。曹雷也因為這次特殊的經歷跟故事片配音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後來她又參加了幾部電影故事片的配音工作,但是那時候曹雷的心裡還是放不下她鍾愛的電影表演事業。